⊙ 陳偉武
1979年,我考上了中大中文系,才知道有商老這位著名教授。當時古文字研究室在東北區18號二樓,黃光武先生在研究室任資料員兼管日常事務,我同黃先生是澄海的小同鄉,有時去研究室拜訪,也會偶遇容老或商老,但都只敢笑笑地點點頭,然后就肅立在側,聽他們同黃先生閑談,或者匆匆告辭,以免妨礙他們工作。
1983年底,大學同班同學戴曉軍在《佛山市報》當編輯,主持“專業戶之友”欄目,托我請商老題寫欄目,我貿然答應了此事。其時商老家住東南區一號一樓,一天傍晚,商老正在家門口小路上漫步,我趁機上前請求題簽,商老從口袋里掏出小本子,記下要寫的內容,約我一周后來取。我如約造謁,順利拿到商老的墨寶。
1985年秋天,古文字學教材研討會由中大主辦,規模小,規格高,參加者有作為東道主的中大古文字研究室諸位先生,包括商老和曾憲通、陳煒湛、張振林、孫稚雛等人,蒞會嘉賓有夏淥、趙誠、李學勤、裘錫圭、林沄、何崝等先生,何先生作為四川大學伍士謙先生的代表出席。我們還是碩士生,旁聽了兩天的會議討論。會議開幕式就在物理系大樓舉行,中大副校長李華鐘先生當時兼任中大高等學術研究中心主任,主持開幕式,輪到商老致辭,商老藉李學勤先生的名字開玩笑:“你是學勤,我是學懶,我得向你學習。”言辭詼諧,令人捧腹。
1985年,王力先生應中文系中文刊授中心之邀來穗講學,住在中大紫荊園專家樓。我年少無知,冒昧造訪王先生,當時正好商老在客房同王先生晤敘,王夫人夏蔚霞女士也在場。我自報家門說是潘允中先生的學生,正在做碩士論文研究先秦反義詞,想向王先生求教,王先生一聽就說:“潘允中的學生我不管,你去問別人。”商老見狀,忙替我說情:“人家一個初學的小青年,你就指點指點吧。”自己早已忘了當時如何落荒而逃,但商老出面相助的情景卻銘感在心。
大約是1986年夏天,我當時是碩士生三年級,曾有幸聆聽商老的一次演講,商老腰板直挺,一身素白唐裝,手搖蒲扇,氣定神閑,口齒清晰,講的是書法篆刻方面的內容,主張楷書學顏真卿,推薦《顏勤禮碑》,篆書力主學《嶧山碑》。正是聽過商老的講座之后,自己跑到北京路工具書店買了《顏勤禮碑》,還認真地臨寫了一陣子。商老以八十五高齡,全程站立講演,字正腔圓,輔以精妙絕倫的板書,簡直教我輩后學小子如癡如醉。商老于1991年仙逝,1998年,其哲嗣商志教授曾經將商老生前藏書捐贈中文系,入藏文科大樓容庚、商承祚先生紀念室,黃光武先生、我和一批研究生將這些書整理上架,后來商志先生決定將書改贈學校圖書館,才把書搬走。商老對傳抄古文有專精的研究,專著《〈說文〉中之古文考》和論文《孫氏魏三字石經集釋校正》都屬這方面的成果。商老對傳抄古文相關研究資料的積累至為弘富。1999年,我為了準備赴臺灣高雄參加第二屆國際清代學術研討會,用數月時間撰寫論文《試論晚清學者對傳抄古文的研究》,充分利用了商老的珍藏圖書,心中充溢著感恩之情。此文只在高雄會議論文集發表,大陸同行通常不易讀到,后來有數位朋友向我索取,可算是對我的最好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