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秋貞,劉裕彬,趙曲波
(1廣西工人醫院藥劑科 廣西 南寧 530021)
(2廣西百色市人民醫院藥劑科 廣西 百色 533000)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該病發生率較高,目前全球高血壓患者約10億人。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高血壓的發病率呈明顯增長趨勢[1]。受人們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改變等因素的影響,該病也逐漸呈年輕化趨勢,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此外,高血壓病程較長,發病后患者通常需長期用藥治療,且用藥情況與預后密切相關[2]。因此,深入研究為患者提供有效的用藥指導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門診藥房藥師強化指導對高血壓患者的用藥效果進行評估。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壓患者。納入標準:(1)患者均精神正常、意識正常;(2)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有腦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者;(2)合并有精神疾病、意識障礙、溝通障礙者;(3)合并有惡性腫瘤者;(4)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0例。其中對照組80例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齡39~78歲,平均(53.3±3.0)歲;服藥種類:1種20例,2種38例,3種22例;高血壓分級:Ⅰ級17例,Ⅱ43例,Ⅲ級20例。觀察組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齡37~76(52.9±3.4)歲;服藥種類:1種22例,2種37例,3種21例;高血壓分級:Ⅰ級18例,Ⅱ級41例,Ⅲ級21例。經過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對照組 對照組行常規用藥指導,即按照處方為患者發放相關藥品,并告知患者用藥方法、時間、注意事項等,對于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耐心解答。
1.2.2觀察組 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門診藥房藥師強化用藥指導,具體方法為:由門診藥房藥師參與到臨床用藥指導中,同時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指導:
(1)患者第一次取藥后(干預后)第1個月,為患者建立健全的藥歷,藥師審核患者的所有處方,并詳細地向患者講解藥品的使用方法及服用劑量,告知患者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確保患者出院后正常用藥。(2)干預后第2個月,藥師指導患者掌握血壓自我測量方法,并叮囑患者定期進行血壓自測與記錄,藥師結合患者的測試結果調整其用藥方案,并向患者介紹高血壓的相關機制,同時為患者提供生活方式干預意見,促使患者改善不良生活習慣。(3)此外,藥師還需做好與患者知識強化教育的重視,對于患者的咨詢與提問進行耐心解答,并監督患者用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4)干預后第3個月,以問卷調查方法了解患者疾病的相關知識,同時根據患者上階段的生活習慣調整患者生活方式干預方案,確保干預方案的合理性與有效性;此外,藥師還需定期組織患者開展講座,鼓勵患者相互監督,分享經驗,盡可能提高患者依從性。
(1)患者第1次取藥時及干預后3個月測量患者的血壓,比較兩組患者的血壓水平變化及控制情況,以患者血壓水平不超過正常范圍上限的15 mmHg為血壓控制合格。(2)采用自制的自我管理行為量表評估兩組患者干預期間的自我管理能力,內容包括鈉鹽飲食、堅持運動、充足睡眠等3項,每項評分均為0~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自我行為管理能力越強。(3)比較兩組患者干預期間非預約就診、急診就診及住院次數(排除非高血壓原因就診或者住院因素)。(4)比較兩組患者干預期間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高血壓腎病、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心肌缺血、腦血管意外、高血壓性心臟病等。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血壓控制合格率為82.5%(66/80),高于對照組的67.5%(54/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χ2=4.800,P=0.028)。
干預后3個月,觀察組的低鈉鹽飲食、堅持運動、充足睡眠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自我行為管理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的自我行為管理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低鈉鹽飲食 堅持運動 充足睡眠觀察組 80 92.0±3.4 90.3±5.2 90.8±4.5對照組 80 90.3±3.6 88.6±4.9 88.4±4.8 t 3.071 2.128 3.263 P 0.003 0.035 0.001
干預后3個月,觀察組患者的非預約就診次數、急診次數、住院次數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情況比較(±s,次)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情況比較(±s,次)
組別 例數 非預約就診次數 急診次數 住院次數觀察組 80 1.2±0.2 0.8±0.2 0.3±0.1對照組 80 1.3±0.3 0.9±0.2 0.4±0.1 t 2.481 3.162 6.325 P 0.013 0.002 <0.001
觀察組患者的高血壓腎病、心肌缺血、腦血管意外、高血壓性心臟病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均<0.05);觀察組患者的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期間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高血壓為臨床上發生率較高的一種心腦血管疾病,該病主要是指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疾病,隨著病情的發展極易誘發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預后不佳。如何有效控制患者血壓水平,改善其預后情況一直是臨床關注的重點。由于該病患者的病程較長,發病后患者通常需長期服藥治療,而患者居家期間其用藥依從性則可能會對其病情造成直接影響。因此,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成為改善患者病情的關鍵。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藥物治療學也逐漸發展成為專業化的科學,越來越具備獨立性,對于提高患者科學用藥、提高治療效果等均有重要意義。本文就門診藥房藥師指導對高血壓患者合理用藥的效果進行評估,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血壓控制合格率、自我行為管理各指標評分等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且非預約就診次數、急診次數、住院次數,以及高血壓腎病、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心肌缺血、腦血管意外、高血壓性心臟病等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均<0.05)。提示門診藥房藥師指導對改善高血壓患者治療效果具有積極意義,分析其原因可能為,門診藥房藥師可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分階段、有針對性地為患者提供用藥指導,強化患者對高血壓發病機制、遵醫囑用藥的認知與重視[5];同時,通過藥師耐心地講解、宣教與答疑可顯著提高患者對治療效果、藥品作用的認知。此外,通過指導患者定期進行血壓自我測量,并由藥師結合測量結果合理地提供優化用藥方案及生活干預方案,能夠顯著提高治療與干預的針對性與合理性,改善患者不良生活習慣,減少因不良生活習慣而對患者病情造成的影響,這對進一步改善患者病情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血壓控制水平、減少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門診藥房藥師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強化用藥指導,能夠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減少并發癥發生,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