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浩,徐忠能(通訊作者)
(1灌云縣人民醫院胸外科 江蘇 連云港 222200)
(2江蘇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胸外科 江蘇 淮安 223001)
食管癌會導致吞咽困難,影響患者進食,出現情緒問題,降低患者生活質量。食管癌多采用手術切除治療,但是食管在人體的胸腔與腹腔,具有較為復雜的解剖結構,手術難度大,患者應激反應強烈,術后容易出現諸多并發癥[1-2]。在食管癌術后早期應用正確的營養支持方法可以幫助患者安全度過恢復期,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現階段,常用的治療方式為腸內營養治療與腸外營養治療兩種。長期使用腸外營養治療會增加感染、腸道屏障功能障礙等風險[3-4]。研究發現,食管癌術后應用早期腸內營養聯合腸外營養可以取得顯著成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營養狀況與生活質量[5]。為評估食管癌患者以早期腸內營養聯合腸外營養對于營養狀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此次研究選擇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就診的42例患者開展調查。
2015年1月—2019年12月將灌云縣人民醫院和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的42例食管癌患者納入研究,根據奇偶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21例。接受腸外營養治療的小組為對照組,接受早期腸內營養聯合腸外應營養的小組命名為觀察組。對照組,男11例、女10例;年齡48~75歲,均值(55.85±6.71)歲。觀察組,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齡45~73歲,均值(55.73±6.38)歲。納入標準:(1)研究在倫理委員會批準下展開,患者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2)術前病變部位活檢確診為食管癌;(3)術前未接受營養支持和免疫抑制劑治療;(4)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1)肝腎功能障礙患者;(2)免疫性疾病者;(3)手術不耐受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行腸外營養,采用中心靜脈注入,營養液配置方法:總入液量為50 mL/(kg·d),糖脂比例為1:1,非蛋白質熱量為104.65 cal/(kg·d)。
觀察組行早期腸內營養聯合腸外營養,術前12 h為患者服用500 mL營養液,術中為患者放置胃管與營養管,將腸內營養管放置在空腸上端,將胃管送至胃竇部。于患者術后6 h后予以生理鹽水30 mL每小時,共200 mL腸內營養管鼻飼,術后第一天為患者輸入腸內營養制劑,輸入速度為每小時40 mL,累計輸入500 mL,術后第二天累計輸入1 000 mL營養劑,術后第3 d增加輸入量,調整速度為每小時100 mL,總輸入量為1 500 mL。術后第四天至第六天,患者排氣后可以將胃管拔出,術后第7 d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服用半流質食物。
(1)營養指標,包括ALB(白蛋白)、PA(前白蛋白)、TRF(轉鐵蛋白)、TP(總白蛋白)。(2)生活質量,以SF-36生活質量評分進行評估,包括生理機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和軀體疼痛評分。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營養指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ALB、PA、TRF、TP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營養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營養指標比較(±s)
PA/(mg·L-1)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21 42.63±5.5159.89±6.5190.46±3.25135.63±4.44對照組 21 42.18±5.7255.15±5.2890.63±3.33122.15±4.58 t組別 n ALB/(g·L-1)0.2596 2.5914 0.1674 9.6840 P 0.7965 0.0133 0.8679 0.0000 TP/(g·L-1)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21 1.13±0.52 1.98±0.38 52.65±4.4659.88±5.61對照組 21 1.15±0.44 1.55±0.45 52.48±4.7855.14±5.28 t組別 n TRF/(g·L-1)0.1345 3.3456 0.1191 2.8195 P 0.8936 0.0018 0.9057 0.0074
兩組在干預前的生活質量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干預后的生活質量相關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SF-36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SF-36評分比較(±s,分)
社會功能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21 65.59±5.8584.46±8.4560.58±5.8586.58±9.24對照組 21 65.39±5.6679.53±5.6660.23±5.2878.48±5.87 t組別 n 生理機能0.1125 2.2213 0.2035 3.3908 P 0.9109 0.0321 0.8398 0.0016軀體疼痛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21 60.23±2.5675.51±6.5750.48±5.6640.52±5.25對照組 21 60.14±2.5869.14±5.2850.71±5.2546.86±3.25 t組別 n 精神健康0.1134 3.4632 0.1365 4.7053 P 0.9102 0.0013 0.8921 0.0000
我國是食管癌高發國家,疾病在我國的病死率僅次于胃癌,已成為當今社會重大疾病[6]。食管癌患者術前多因為食管梗阻等出現營養不良,出現系統功能退化等問題。營養支持是癌癥患者術后的重要輔助治療方法,可以調節免疫情況,降低機體術后炎癥,并且促進傷口的愈合。
腸外營養支持治療雖然可以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但是長期使用會導致腸黏膜受損、腸道消化酶功能降低等不良反應,會導致腸道菌群移位,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7-8]。重癥醫學理念認為,為患者術后早期行腸內營養,需要逐漸增加腸內營養液劑量,降低腹部并發癥與感染。腸內營養支持治療的吸收途徑符合人體的正常生理狀態,可以激活腸內神經內分泌,可以保護腸道屏障,恢復機體免疫力,預防腸黏膜損傷。腸內營養支持治療中,營養物質可以刺激消化道的蠕動,對于縮短排氣和排便時間具有積極作用,能相助改善患者的靜脈輸液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和心理負擔。可以減少術后腸外營養液的輸入,降低患者心肺疾病的患病率,尤其是針對老年患者,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耐受情況。早期腸內營養聯合腸外營養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可以促進胃腸道分泌,降低機體代謝的應激狀態,有利于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
據此次研究顯示,觀察組食管癌患者的ALB、PA、TRF、TP均高于對照組,生活質量相關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在食管癌術后應用早期腸內營養聯合腸外營養的效果顯著,對于改善患者術后身體健康具有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早期腸內營養、腸外營養聯合治療食管癌,有利于改善患者術后營養狀況及生活質量,具有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