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李梅,張兆平,張文秀,吳凱悅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 安徽 合肥 230022)
當大腦血液供應出現障礙,導致缺血或缺氧時,極易引起腦梗死。腦梗死的病理形式主要是人腦組織的局灶性缺血性壞死或腦軟化。腦梗死的類型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不僅是腔隙性腦梗死,還包括腦栓塞和腦血栓。老年人更容易患上腦梗死,康復后會留下行動不便、神經衰弱等后遺癥,對患者的生活和情緒影響很大。腦梗死多見于老年人,以昏迷、偏癱、眩暈、神志不清等表現,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屬的精神和經濟負擔[1]。即使存活下來,患者的身體功能也會受到很大影響,因此探索有效的干預措施顯得尤為重要。研究顯示,腦梗死神經損傷性運動障礙的康復效果與治療干預時間密切相關。本研究分析了早期康復干預應用在腦梗死患者中的干預效果,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腦梗死患者共70例,采用數字表隨機分兩組,每組35例。其中,對照組男24例,女11例,年齡56~78歲,平均(67.12±2.78)歲。觀察組男23例,女12例,年齡55~78歲,平均(67.51±2.61)歲。納入標準:(1)符合腦梗死診斷標準;(2)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無法配合康復治療;(2)合并機體其他嚴重疾病干擾治療結果觀察的情況;(3)合并精神疾病等無法配合治療的情況;(4)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的患者給予常規干預,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遵從醫囑用藥,講解病情康復注意事項。調整患者飲食,保證每日充足的營養供應,盡量選擇低脂、低膽固醇、高纖維的食物,督促患者戒煙戒酒。增加膳食纖維,促進毒素排泄,防止疾病復發。保持病人的個人衛生,清潔干燥的皮膚,定期翻身按摩以避免壓瘡。
觀察組在該基礎上增加早期康復干預。(1)語言功能的訓練。由于疾病的影響,一些患者的語言功能的正常使用也受到很大影響,因此患者需要在護士的指導下進行語言功能訓練。在康復訓練期間,護士可以指導患者做一些簡單的口頭練習,如彈舌頭、鼓腮等。然后引導患者發音單音節單詞,保證患者發音正確,對患者提高詞量也有積極幫助。(2)肢體干預。護士應教給病人正確的肢體放置方法:護士應加強患者翻身次數,翻身間隔2 h,協助患者改變體位,力度適中,操作緩慢、輕柔,避免俯臥位或仰臥位,加強患者皮膚干預,每天干預2次,明顯改善壓力下患者的血液循環,明顯降低壓瘡發生率。肢體功能鍛煉按照:①四肢關節活動:從大關節到小關節按照全身運動的順序,注意循序漸進、緩慢進行,但要達到患者可以承受的程度,不要過度運動;②臥床鍛煉:患者在床上進行翻身、坐起等活動,鍛煉時注意四肢的正確擺放,不能強迫移動,注意不要壓迫四肢,避免受傷;③站立訓練:首先要鍛煉站立平衡,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姿勢;下肢肌力Ⅳ級的患者可以進行步行鍛煉,鍛煉過程中要有患者陪同,避免不必要的傷害事件;④精細運動訓練:通過投球、吊環等活動訓練患者的精細運動能力。(3)心理干預。腦梗死患者大多存在嚴重的負性情緒,影響疾病的康復和干預配合。加大健康宣傳力度,主要有病因、治療、康復和注意事項,提高患者意識和自我健康意識。結合較好的臨床康復案例,增強患者自信心,保持輕松愉快的康復心態,提高康復效果。護士要積極與患者溝通,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樹立患者對疾病治療的信心,讓患者對護士產生信任感,積極配合治療干預。在早期康復過程中,大多數患者存在語言功能障礙、肢體功能障礙,易產生不良情緒,包括悲傷、抑郁、抑郁等。護士應根據患者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4)輸液干預。在輸液過程中,應注意意識的改變,患者意識水平的下降,表明病情嚴重且進一步惡化。要迅速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使用脫水藥,快速滴注。達到目標后及時調整滴速。(5)預防肺部并發癥,做好基礎干預,輸液操作輕便、穩定、準確,使癱瘓患者保暖,幫助患者經常翻身、拍背,鼓勵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時給予超聲霧化吸痰。(6)預防褥瘡方面有以下經驗:保持床位單元清潔、干燥平整、清潔,及時掃塵,尿失禁患者尿液后及時更換;建立翻卡制度,定期翻身,使用氣墊床每3~4 h翻身一次,效果非常好,其余臥床人員每2 h翻身一次。避免翻身時拖拽、推擠皮膚,并用35%紅花油按摩骨突。
比較兩組住院時間、治療前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Fugly-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評定評分、生活活動能力評分。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住院時間(9.21±2.12)d,短于對照組的(12.25±3.14)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747,P<0.05)。
治療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Fugly-Meyer、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生活質量、Fugly-Meyer、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均改善,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Fugly-Meyer、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Fugly-Meyer、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時期 生活質量 Fugly-Meyer 生活活動能力觀察組 35 治療前 65.13±1.9526.21±2.2851.12±3.25治療后 94.66±3.2175.57±3.2189.01±3.35對照組 35 治療前 65.12±1.9226.21±2.0451.41±3.27治療后 82.21±2.2161.21±3.2173.12±3.21兩組治療后t 18.899 18.714 20.261兩組治療后P <0.001 <0.001 <0.001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腦梗死的治療質量也在不斷提高,病死率逐漸下降,致殘率逐漸上升。腦梗死是一種致殘率高的急癥,較常見的并發癥是運動功能障礙。大量研究表明,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系統和結構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和重復性。通過在治療早期對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康復訓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受損神經組織和器官的自主恢復作用,從而有效促進受損腦組織和腦細胞的恢復,并能有效緩解或預防腦組織萎縮現象,從而更好地重塑患者中樞神經系統[2]。
綜合早期康復干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康復訓練、心理咨詢、良好體位、按摩、預防肌肉攣縮等。急性期康復干預的內容主要包括刺激患肢血液和淋巴循環,從而刺激運動神經的激活,改善患側的運動功能。康復期患者康復訓練的主要目的是改善他們的運動功能,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生活能力,保證他們出院后的生活質量[3-4]。康復干預是在常規干預模式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和心理干預,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消除心理障礙,增強治療信心。同時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進行肢體運動功能訓練,改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護士還需要定期組織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學習和康復訓練,準確評估患者的病情,提供有針對性的高質量干預,這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5]。
腦梗死臨床發病率高,患者預后差,存在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和語言功能障礙。早期對患者進行康復干預,可促進病情好轉,能顯著提高患者的干預滿意度,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顯著效果。同時,還需要采用各科室的特殊干預技術,對患者殘余功能的恢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科學地將其應用于患者疾病的康復治療,可以改善預后,促進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干預對于腦梗死的治療效果確切,有利于改善患者運動功能和提高生活自理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