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穎斌,戚華均,黃惠平,張秋如
(鶴山市人民醫院 廣東 江門 529700)
急性腦梗死是因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等因素,促使腦動脈狹窄、閉塞,進而導致腦血供突然中斷,發生梗死的一類疾病,該病致病機制極為復雜,肥胖、高血壓、冠狀動脈綜合征、糖尿病、高脂血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等均為其重要危險因素[1-2]。急性腦梗死伴T2DM臨床發病特點為發病急、肢體活動受限、意識障礙,且與非糖尿病性腦卒中相比更易導致偏癱、共濟失調等癥狀[3-4]。對于此類患者而言,除了積極實施針對性治療及護理措施以外,患者的認知及行為改善也尤為重要,行為改變教育是一種同時干預患者身心和軀體的方法,其對腦梗死患者的康復護理效果已得到臨床證實,本文旨在探討健康宣教聯合精準護理對急性腦梗死伴T2DM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及自我效能感的影響。
選取2020年3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腦梗死伴T2DM患者,按抓鬮法分為A組和B組,各80例。A組男53例,女27例;年齡48~62歲,平均年齡(56.23±4.77)歲;受教育年限5~13年,平均(8.12±2.13)年。B組男55例,女25例;年齡48~62歲,平均年齡(56.38±4.25)歲;受教育年限5~14年,平均(8.31±2.09)年。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1)符合急性腦梗死伴T2DM相關診斷[5-6];(2)年齡>18歲;(3)治療及護理依從性較好。排除標準:(1)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或存在惡病質者;(2)有嚴重精神障礙;(3)有凝血功能障礙。本研究通過了本院倫理委員批準(倫理審批號:JN. No20191030c0640105[305])。
A組進行常規護理,即加強巡視工作,重視病情監測,密觀患者病情變化,給予常規飲食指導、自我血糖監測指導等。B組給予健康宣教聯合精準護理:(1)建立基于行為改變的健康宣教聯合精準護理小組,對小組內成員進行急性腦梗死伴T2DM相關知識培訓及考核,并建立患者檔案,充分評估每個患者病情。(2)護理前護理人員視患者病情制定相應的康復措施,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行為模式。(3)對患者飲食、用藥、運動、心理做出積極調整,合理安排康復行為訓練,分別制定運動、感知、語言、認知功能的鍛煉方式,嚴格把握每位患者鍛煉強度和時間。(4)對患者實施急性腦梗死伴T2DM相關知識健康教育,積極回應患者疑問,有效消除患者負面情緒。密切關注患者康復情況,視患者病情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兩組各干預2個月。
(1)比較兩組干預前、干預1月、2月后神經功能評分,采用神經缺損評分(NIHSS)進行評估,總分21分,分數越高表明神經功能恢復越好。(2)比較兩組干預前、干預1月、2月后自我效能感,主要從飲食、用藥、運動、血糖監測等4個方面來進行,總分104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效能越好。(3)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內容包括護理干預態度、效果、環境、內容等。總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人數/總人數×100%。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檢驗比較組間、組內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神經功能評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2個月后神經功能評分均升高,B組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神經功能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神經功能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1個月 干預2個月B組 80 9.14±1.31 12.46±1.87 16.74±3.11 A組 80 9.24±1.13 11.35±1.35 13.36±2.44 t 0.409 3.403 6.046 P 0.684 0.001 <0.001
干預前兩組自我效能評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2個月后自我效能評分均升高,B組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效能比較(±s,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效能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1個月 干預2個月B組 80 51.64±6.31 62.31±8.12 70.23±9.56 A組 80 51.36±6.45 58.33±7.56 63.45±8.11 t 0.219 2.537 3.824 P 0.827 0.013 <0.001
B組護理滿意度為93.65%,高于A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滿意度比較[n(%)]
腦梗死在老年人群中最為常見和高發,該病具有發病急、進展快等特點,且病殘率及病死率極高。腦梗死患者易導致肢體癱瘓、言語障礙、神經功能缺損等后遺癥,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質量[7-8]。糖尿病血糖控制欠佳患果通常更容易合并各種慢性并發癥,而腦梗死是其常見的合并癥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多發、常見的大血管病變[9-10]。行為改變策略要求指導患者建立自我管理能力、行為改變方法及思維情緒的維持,最終目的在于促使患者自愿改變行為和環境,并使之產生傾向、促成及強化,從而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及護理干預。本研究基于行為改變的健康宣教聯合精準護理是通過對患者行為、用藥指導、飲食、健康宣教等,來提高患者依從性,進而提高患者對治療疾病的配合度[11]。自我效能是指個人對自己能否完成某些成就行為的主觀評價,即個體對自己成功的信念,適當的自我效能感可增強個人對勝任某一工作的信心,促使其保持積極、樂觀、進取的良好狀態。本結果發現干預1個月、2個月后B組神經功能評分、自我效能評分、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A組,說明健康宣教聯合精準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和自我效能,提高滿意度。
綜上所述,健康宣教聯合精準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腦梗死伴T2DM患者神經功能和自我效能,并提高滿意度,在臨床上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