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麗雯,廖 欣(通訊作者)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 廣西 南寧 532001)
白內障是臨床常見眼科疾病,是各種因素導致的晶狀體蛋白尿質變性渾濁癥狀[1]。白內障是增加患者致盲風險,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與生存質量的關鍵因素[2]。面對白內障較高的發病率,加強其治療護理研究現實意義顯著。臨床研究證實多焦人工晶體植入術是治療白內障較好的治療方法[3]。但由于白內障患者以中老年群體居多,患者對疾病及其治療方法缺乏認知,面對手術容易產生焦慮、煩躁、恐懼、緊張、抑郁等不良情緒,不利于治療工作開展且以增加并發癥發生率,產生不良預后。既有研究表示護理干預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術成功率,促進患者健康恢復。故本研究就白內障多焦人工晶體植入術患者術前術后的心理護理進行了探究,報道如下。
選取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20例患者,分為兩組,每組60例。納入標準:(1)行白內障多焦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2)簽署知情同意書;(3)臨床資料完整且滿足研究需求。排除標準:(1)合并精神疾病、免疫系統疾病、惡性腫瘤;(2)存在凝血功能障礙、肝腎臟功能不全;(3)治療與護理依從性差。對照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34~77歲,平均(58.35±6.17)歲,白內障病程1~12年,平均(4.87±1.06)年,老年性白內障52例,外傷性白內障8例,術前視力均低于0.1。觀察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齡35~77歲,平均(58.41±5.98)歲,白內障病程1~12年,平均(4.80±1.21)年,老年性白內障54例,外傷性白內障6例,術前視力均低于0.1。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患者入院檢查指導、病房環境管理、用藥指導、術后術眼情況觀察、出院指導等常規護理服務。
觀察組: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患者術前術后心理護理。具體如下:(1)用親切和藹態度積極與患者溝通,通過對話、引導、詢問、聽講等掌握患者心理健康狀況,了解緊張、恐懼、擔憂、焦慮等負面情緒成因。例如,因視力障礙影響日常生活而感到焦慮、煩躁;因手術治療及其結果不確定感到緊張、害怕;因家庭經濟條件有限和手術費用過高而感到焦慮、抑郁等。(2)掌握患者不良情緒成因之后,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如,通過在術前開展健康宣教活動,加強患者對白內障臨床表現、多焦人工晶體植入術方法、多焦人工晶體植入術成功概率、治療期間注意事項、術前術后穩定情緒必要性等認知,讓患者對治療行為、護理行為更依從。又如,通過語言鼓勵、情緒安撫、生活照料、疑問解答等方式方法幫助患者釋放壓力,解除憂慮,降低患者心理負擔,消除白內障患者術前術后不良情緒。再如,請患有相同疾病,行同樣方法治療且恢復良好患者參與到心理護理中,以現身說法方式,讓患者對白內障多焦人工晶體植入術更具信心,消除術前緊張、術后擔憂等不良情緒。同時,鼓勵患者家屬給予情緒不穩定患者以細心照料,使其在術前與術后能夠盡快穩定情緒,減少心理應激對手術成功率以及預后效果的不利影響。(3)術后密切關注患者眼部情況,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便于及時發現異常問題和處理;選擇患者能夠理解的方式,告知其術后可能發生的正常反應(輕微疼痛)與異常反應(持續疼痛、惡心嘔吐、分泌物增多等),一方面降低患者對術后輕微疼痛的擔憂,另一方面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使其能夠嚴格按照醫囑配合護理人員各項護理行為,降低術后感染、前房積血、切口裂開、晶體移位、淺前房、高眼壓等并發癥發生概率,讓患者能夠在短期內獲取最佳視力改善效果。
兩組護理前后負面情緒評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術后7 d裸眼視力以及護理滿意度進行統計分析。負面情緒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獲取,均100分滿分,分值越高相應情緒越嚴重[4]。護理滿意度用醫院自制白內障多焦人工晶體植入術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價,滿意度=100%-不滿意率。
采用SPSS 2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觀察組負面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負面情緒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負面情緒評分比較(±s,分)
SD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例數SAS 60 60 50.47±3.41 50.45±3.39 32.25±6.69 41.36±5.48 50.29±6.78 50.37±6.32 30.33±7.41 40.89±5.36 tP 0.032 8.133 0.067 8.944>0.05<0.05>0.05<0.05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術后7 d,觀察組裸眼視力在0.2及以下的例數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裸眼視力情況比較[n(%)]
觀察組滿意度96.67%(58/60),高于對照組的91.67%(55/60),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607,P=0.436)。
在手術治療中給予患者全面優質的護理干預利于手術治療成功率提升與患者身心健康早日恢復已經得到普遍認可。就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術而言,胡麗如,鄧婷等學者認為患者圍手術期不給予合理護理,容易提高手術治療風險,增加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并在對比分析中確定行優質圍術期護理干預的患者,手術成功率、生活自理能力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行常規圍術期護理干預患者[5]。也有文獻資料表示白內障患者面對疾病臨床表現、白內障囊外摘除、人工晶體植入、術后生活飲食方式改變等極容易出現各種負面情緒,出現嚴重生理與心理應激,在應激刺激下降低預后效果,而行之有效心理護理干預利于穩定患者情緒,減少應激,提供患者治療配合度[6]。
本研究中,負面情緒評分觀察組更低。提示心理護理在術前術后的科學運用能夠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消除患者術前術后不良情緒,讓患者能夠樂觀、積極面對疾病及其治療。表2數據顯示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更低,與既有研究結論相符。提示心理護理利于患者心理應激改善,治療信心樹立,治療與護理依從性提高,從而便于感染、晶體脫落等并發癥預防。此外,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均具有較好裸眼視力改善效果,但相對而言觀察組效果更佳。提示術前術后心理護理的應用利于手術治療順利開展,提升治療效果,同時可促進良好護患關系構建,讓患者對科室護理更滿意。
綜上所述,患者在進行白內障多焦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期間,術前術后心理護理措施的有效落實利于患者情緒改善,有助于并發癥預防、手術療效增強以及護理滿意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