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余春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茖W校附屬人民醫院 重慶 404000)
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是臨床常用的連續性血液凈化療法,主要通過模仿腎小球的過濾原理來去除血液中溶質和多余水分,維持機體酸堿和水電解質平衡[1]。盡管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目前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危重患者的治療中,但是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也是一種有創的治療手段,容易導致各種并發癥和風險,因此在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過程中采取一定的護理干預措施顯得至關重要[2]。本次主要選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進行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的120例患者進行對照研究,分析專業護理小組在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治療患者中的應用成效,結果如下。
選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進行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的患者120例,遵循隨機原則均分對照組、研究組,每組60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36:24;年齡29~68歲,平均(48.28±2.41)歲;急性胰腺炎、膿毒癥、急性腎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其他患者比例為12:6:20:12:10;研究組男、女比例為35:25;年齡30~69歲,平均(48.32±2.42)歲;急性胰腺炎、膿毒癥、急性腎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其他患者比例為14:6:19:12:9。納入標準:(1)有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指征者;(2)患者及其家屬知曉、同意并愿意配合本研究者;(3)納入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1)排除惡性腫瘤患者;(2)排除病情持續惡化者;(3)排除各種血液疾病、凝血功能障礙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為常規護理,包括按流程實施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嚴密觀察患者各項指標狀況、及時處理異常情況等。
研究組成立專業護理小組實施護理干預。具體內容為:(1)成立專業護理小組 由主治醫師、護士長、主管護師、護師以及責任護士等共同組成專業護理小組,要求小組成員臨床工作經驗豐富、執行力強、有耐心、有責任心,且小組成員均接受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原理、常見問題、并發癥處理、操作規范等相關知識的培訓與考核。小組成立后收集實證資料,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和臨床工作經驗,制定護理計劃和方案;(2)血管通路護理 指導經股靜脈穿刺置管者避免屈膝、屈髖,盡量保證下肢外展45°,指導經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者避免頭向置管側傾斜。置管后嚴格標明留置導管時間和有效期,每日觀察導管狀況,定時給予消毒,確保導管通暢。每次治療結束后進行脈沖式沖管并正壓封管,靜脈通路暫時不使用,每24 h封管1次;(3)皮膚護理 指導患者選擇寬松、棉質衣服,定時協助患者翻身,保持患者皮膚清潔干燥,在患者受壓部位貼上康惠爾透明貼、墊上軟枕,必要時使用氣墊床;(4)并發癥護理 嚴格無菌操作,加強治療環境的清潔與消毒工作,督促患者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密切觀察穿刺點是否有出血、紅腫等癥狀,每2~3 d更換一次敷料;嚴格遵醫囑使用抗凝劑,當出血狀況減少時,停止使用抗凝劑。若濾過管路出現黑色條紋時,提示出現凝血狀況,及時告知醫生并進行相應的處理;每日對患者足背動脈搏動進行檢查,并通過抬高患者下肢、穿彈力襪等措施預防血栓的發生;(5)持續質量改進護士長對小組護理過程進行全程監督,且小組成員每周五對護理過程進行討論和分析,找出護理問題,制定改善方案,并在后續護理過程中加以完善。
(1)腎功能:于護理干預前、干預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測定尿素氮及肌酐水平;(2)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發生并發癥例數/總例數×100%;(3)護理滿意度[3]:采用護理滿意度量表評價護理滿意度。25個條目,共125分,>100分為很滿意,51~100分為滿意,≤50分為不滿意。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尿素氮、肌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尿素氮、肌酐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腎功能比較(±s)

表1 兩組腎功能比較(±s)
組別 n 尿素氮水平/(mmol·L-1) 肌酐水平/(umol·L-1)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6021.34±5.4713.61±2.51589.05±18.77322.43±25.47對照組6021.40±5.3616.53±3.47585.91±18.69369.63±23.97 t 0.050 4.312 0.750 8.535 P 0.961 <0.001 0.456 <0.001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8.96±5.42)分,高于對照組的(81.37±4.9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5.198,P<0.001)。
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是急性腎功能衰竭、自身免疫性疾病、膿毒血癥、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急性重癥胰腺炎等疾病患者常用的血液凈化手段,具有操作簡單、費用低、穩定性好、治療效果顯著等優點[4-5]。然而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也具有一定的創傷性,且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患者大多病情危重、變化快,要求臨床工作者必須重視對該類患者的護理干預,以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6-7]。
本次研究發現,干預后研究組尿素氮、肌酐水平均優于對照組,且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與葛紅梅[8]研究結果“經專業護理小組的綜合護理后,ICU連續性腎替代療法治療患者血尿素氮、血尿酸和肌酐的水平顯著下降,并發癥發生率較常規護理組患者明顯更低”基本一致。提示專業護理小組實施的綜合護理利于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治療患者腎功能的改善和并發癥的控制,考慮是因為專業護理小組成員經過嚴格的培訓與考核,具備專業的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相關知識和技能,且小組成員對患者實施的護理干預措施是建立在實證資料、患者實際情況和臨床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如藺亞莉就指出[9],專業護理小組的成立可以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同時,血管通路護理、皮膚護理、并發癥護理等干預措施的落實,從本質上預防了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確保了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另外本研究還發現,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專業護理小組的成立還可以提高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治療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這對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專業護理小組的成立可以有效避免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利于患者腎功能的改善和護理滿意度的提高,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