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雯斕
(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手術室 上海 200333)
乳腺癌是目前臨床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多見于女性,是目導致我國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乳腺癌根治術是主要的治療手術,能夠切除患者病灶部位,并通過化療等方式提高患者臨床療效,提高患者遠期生存率,以達到治療患者的目的[1]。但為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幫助患者正面疾病治療,需對患者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心理指導干預措施主要針對患者在治療期間的負性心理情緒進行針對性疏導,減輕患者心理壓力,使患者能夠積極樂觀的面對疾病,從而增加患者的治療積極性[2]。對此,本次研究針對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采用心理指導干預措施,旨在分析其臨床價值,詳見下文所示。
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0月接收治療的200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觀察組最大年齡為56歲,最小年齡為25歲,平均(42.1±2.1)歲;對照組100例,最大年齡為59歲,最小年齡為28歲,平均(42.3±2.2)歲;兩組患者均經由臨床手術病理檢查確診為乳腺癌;所有患者均采取相同的乳腺癌根治術治療;所有患者均未患有其他嚴重腫瘤疾病、心血管疾?。慌懦喜⒕癞惓R约靶睦懋惓<膊』颊?;排除臨床資料不完整患者;兩組患者護理前均已知情研究內容并自愿加入研究。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即遵醫囑對患者采取用藥護理措施,禁止飲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給予患者常規健康教育措施。
觀察組患者采用心理指導干預措施,護理方式為:(1)心理護理:乳腺癌最主要的治療以化療、放療為主,不僅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程度的身體損傷,同時患者所需治療的相關費用也比較高,給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經濟負擔;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溝通時語氣應始終溫和,從患者傾訴中了解患者出現不良心理情緒的原因,并通過講解乳腺癌具體的治療方案以及成功案例以鼓勵患者,提高患者對乳腺癌治療痊愈的信心,幫助患者正確看待乳腺癌疾病,使患者能夠在一個良好的心態下接受治療以及護理,從而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提高護理滿意度的同時也可拉近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關系。(2)日常護理: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的日常飲食喜好對患者制定合理的膳食結構;此外,癌癥患者往往出現胃腸功能減弱的現象,因此,在患者治療中應多給予患者使用易消化的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在天氣晴朗時,可囑咐患者家屬陪伴患者出院多走動,適量的走動不僅可改善患者心情,同時也有利于患者夜間睡眠,更有利于患者身體康復;癌癥患者普遍免疫力低下,因此,護理人員需注意患者室內的通風和溫度,避免患者感染發熱;囑咐患者保持口腔內清潔,按時刷牙等;與患者家屬講解關于用藥后的不良反應,囑咐患者及家屬在感覺異常時應及時通知護理人員,并配合醫護人員搶救。(3)手術室護理: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前調整手術室內溫度,進入手術室后,與患者講解手術流程,與患者講解部分手術醫療器械的使用作用;手術治療中適當與患者溝通交流,轉移患者注意力。
(1)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較滿意以及不滿意,分值0~100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分值80~100分為滿意,60~79分之間為較滿意,護理分值在59分及以下為較滿意,護理總滿意度為滿意以及較滿意總和。(2)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分別護理后3 d、7 d、15 d的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評分,兩項量表分值0~30分,分值越低說明患者心理狀態越好。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護理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觀察組患者護理3 d、7 d、15 d的SDS、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3 d、7 d、15 d的SDS、SA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3 d、7 d、15 d的SDS、SAS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SAS 3 d 7 d 15 d觀察組 100 25.4±1.2 18.6±1.2 8.3±2.1對照組 100 28.1±1.2 22.4±1.1 15.2±1.3 t 15.909 23.343 27.937 P<0.001 <0.001 <0.001組別 例數 SDS 3 d 7 d 15 d觀察組 100 23.4±2.1 14.6±2.1 7.9±1.2對照組 100 26.4±1.1 19.4±1.2 12.3±1.4 t 12.654 12.403 24.862 P<0.001 <0.001 <0.001
乳腺癌是一種致死率較高的疾病,多數患者需要切除乳腺以保證患者治療的有效性,此外,由于癌癥治療難度加大,手術后化療等治療對患者身體造成的損傷更大,因此患者在治療中更容易出現負性心理情緒[3]。臨床認為,焦慮以及抑郁等負性情緒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治療積極性造成了嚴重的影響[4]。心理指導干預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患者負性心理情緒,通過與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并講解治療成功案例使患者對疾病的治療充滿信心。從而提高患者對治療的積極性[5]。與患者積極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產生負性心理情緒是疏導患者情緒的關鍵,了解患者產生負性心理情緒的主要原因,并進行針對性心理干預措施,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負性心理情緒[6]。在患者日常生活中,根據患者喜好制定合理的飲食,并通過家屬的陪伴使患者感受到家屬對患者的關心和支持,從而使患者能夠積極樂觀的配合疾病治療[7]。通過環境護理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其他疾病對患者療效造成的影響,保證患者口腔等部位的清潔,可有效降低治療中并發癥發生,從而減輕患者治療痛苦[8]??梢姡谌橄侔└涡g患者的治療中對患者采用心理指導干預措施臨床優勢明顯,相較于常規護理更有利于緩解患者負性心理情緒[9]。
本次研究針對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采用心理指導干預措施,研究數據表明,相較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護理3 d、7 d、15 d的SDS、SAS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可見,相較于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對乳腺癌患者采取心理指導干預措施能有利于改善患者負性心理情緒,緩解患者心理壓力,幫助患者積極面對疾病治療;不僅如此,本次研究發現,相較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護理的滿意度更高(P<0.05),由此可見,對乳腺癌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指導干預措施不僅可幫助緩解患者負性心理情緒,同時也可拉近護患之間的關系,促進護患關系和諧發展。
綜上所述,在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腺根治術治療后對患者采取心理指導干預可明顯改善患者負性心理情緒,相較于常規護理模式患者對護理人員護理的滿意度更高,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