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燕,王曉珊,楊小楨
(茂名市中醫院 廣東 茂名 525000)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隨著生活條件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而不斷增長,當前治療該病仍以手術為主,但是由包括麻醉、創傷性操作、術后內環境紊亂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受到限制,進而對患者早期進食造成不良影響,最終影響臨床療效[1-2]。因此,為患者提供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對于盡早恢復術后胃腸功能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研究顯示,中醫治療方法對于胃腸道功能的盡快恢復有積極作用[3-4]。在本項目中,我們對腸癌術后患者實施經絡拍打法配合中藥封包護理方法,效果令人滿意,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9年3月—2020年12月接受結直腸癌手術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病理診斷為結直腸癌;(2)符合手術指征;(3)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術后合并嚴重并發癥;(2)合并感染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3)無法配合治療者;將納入患者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結腸癌患者14例,直腸癌患者16例,平均年齡(53.3±4.5)歲;研究組男性19例,女性11例,結腸癌患者16例,直腸癌患者14例,平均年齡(55.2±4.8)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術后接受常規護理,包括病情監測、生命體征觀察、按醫囑給藥和基本護理等;研究組患者術后在對照組患者的護理基礎上接受經絡拍打法配合中藥封包護理,具體操作如下:(1)經絡拍打:①手三陰經從手臂內側拍至手掌,②手三陽從手背拍至肩,③大腿外側胃經、膽經拍至外踝,④內踝脾經、肝經拍至大腿內側。手內側一條線拍,手外側一條線拍,腳外側一條線拍,腳內側一條線拍,共四條線拍,拍打力度要均勻、柔和,每天拍打2次。(2)中藥封包:將吳茱萸和生鹽一起炒熱至50℃,裝腰帶袋子里,將腰帶對準肚臍綁在腰上,插上電源恒溫敷腹部,取穴神闕、氣海、關元穴,外敷腹部30 min后取下,1次/d。
(1)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和預后情況:包括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排氣、排便時間和住院時間。(2)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術后5 d的疼痛以及腹脹分級評分:術后疼痛評分細則:采用VAS評定患者疼痛程度,采用長10 cm的直線,兩端分別標注“無疼痛(0分)”和“最嚴重的疼痛”(10分),患者根據自己的感受在直線上的某一點做記號,以表示疼痛的強度,起點至記號的距離長度即為疼痛強度評分;腹脹分級評分細則:Ⅰ級(0分):患者未感知到或經醫護人員提醒感知到癥狀存在;Ⅱ級(1分):患者可感知癥狀存在,且仍可接受腸內營養;Ⅲ級(2分):患者感知到癥狀存在,被迫中斷腸內營養;Ⅳ級(3分):患者腹脹嚴重,甚至出現嘔吐。(3)統計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本項研究所得數據均錄入Excel 2010進行統計學核對,準確無誤后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分別進行t檢驗、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差異。
2.1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之間的比較
與僅接受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相比,接受經絡拍打法配合中藥封包護理的研究組患者其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排氣、排便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縮短,相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之間的比較(±s, d)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之間的比較(±s, d)
組別 例數 腸鳴音恢復時間排氣恢復時間排便恢復時間 住院時間研究組 30 1.82±0.77 2.87±1.08 3.26±1.16 9.56±2.78對照組 30 2.56±1.13 4.16±1.38 5.67±1.4813.45±3.62 t 3.12 4.25 4.38 4.14 P<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5 d的疼痛以及腹脹分級評分之間的比較,研究組患者術后的疼痛以及腹脹分級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相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以及腹脹分級評分之間的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以及腹脹分級評分之間的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術后疼痛評分 術后腹脹分級評分研究組 30 2.16±0.97 0.83±0.25對照組 30 4.24±1.45 1.86±0.54 t 4.39 3.67 P<0.05 <0.05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之間的比較
研究組患者術后發生胃腸功能紊亂患者1例,感染1例,并發癥總發生率為6.67%;對照組患者術后發生胃腸功能紊亂患者4例,腸梗阻2例,尿潴留2例,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6.67%;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7,P<0.01)。
結直腸癌切除術后早期出院依賴于術后的早期康復,而胃腸功能受損是術后常見的一種異常胃腸運動狀態,主要是由于暫時性的胃腸動力損導致細菌移位,炎性介質釋放增加,最終導致結直腸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5]。此外,術后患者出現腸內營養不耐受的情況也會引發腹瀉、腹脹等不良胃腸道反應癥狀,嚴重者甚至無法接受腸內營養,影響患者的預后速度。因此,如何有效促進結直腸癌手術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是臨床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課題。
中醫學認為,患者在接受腹部手術后會出現氣血虛弱、脾胃失調等情況,而六腑以通為用,不通則影響臟腑氣機傳導運化功能,造成腑氣壅滯,氣機運化失常,出現腹部脹痛、惡心等癥狀,治則以通六腑、通氣機為主[6]。經絡外與穴位相連,內與臟腑相通,經絡拍打有助于理氣通腑,疏通腸道運化功能。陰陽經為多氣血之經,與臟腑氣機運化密切相關[7-8]。中藥封包是通過熱力作用將藥物的有效成分經皮膚組織的吸收,本項研究中我們選擇神闕、氣海和關元穴進行中藥封包治療,中藥封包成分中的吳茱萸可健脾胃,散寒止痛,降逆止嘔;神闕是六腑根本,熱敷此穴位可激發和調節神經及體液系統,促進胃腸功能協調;氣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熱敷此穴促進血液循環暢通,活血化瘀;關元穴位于臍下三寸處,熱敷此穴位可理氣和血,溫腎補陽補氣;此外,熱療可以使腹部毛細血管擴張,增加藥物吸收率,調節術后惡心、嘔吐等癥狀。
在本項目中,研究結果顯示與僅接受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相比,接受經絡拍打法配合中藥封包護理的研究組患者其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排氣、排便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縮短,相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3 d和7 d的疼痛以及腹脹分級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相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6.67%,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通過研究,我們認為經絡拍打法配合中藥封包能夠有效促進腸癌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加速預后,減少并發癥發生,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