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芳,鮑軍萍
(1上海市徐匯區華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0231)
(2上海市閔行區衛生學校 上海 201199)
醫師是一種高級醫務衛生人員,主要是宣傳衛生保健知識,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由于患者數目眾多,一位醫師要服務多名患者,且一位患者可能需要服用多種藥物來治療,醫師醫藥知識不扎實,可能會出現不合理用藥的現象[1]。一方面會導致患者療效降低,增加其治療周期;若出現藥物相克則會危及患者生命。另一方面則會加劇醫患矛盾。藥劑師主要是指導和參與藥品調配工作,對藥物知識掌握更準確,藥師查房能夠有效糾正醫師的一些不合理用藥[2],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本文通過我中心臨床藥師參與查房后,發現我院臨床醫生用藥合理、規范藥師參與查房后對糾正不合理用藥效果不顯著,但藥師參與臨床查房確實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對依從性差的患者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選取我院藥房在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間收治的由臨床醫生診斷后需服用藥物的60例患者。納入標準:(1)能夠遵從醫囑用藥的患者;(2)年齡在18歲及以上;排除標準:(1)對藥物出現過敏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患者經過醫生臨床診斷,需服用藥物進行治療。
對照組:由醫師為患者家屬詳細講解并指導用藥方法、用藥時間、用藥次數以及用藥劑量等[3]。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藥師查房環節。藥學查房包括初次查房和再次查房,兩者的內容有所不同。初次查房是指患者入院后藥師的首次查房,在查房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入院藥學評估,首次查房時先自我介紹,說明自己是臨床藥師,并說明藥學服務的目的和意義,交流過程中核實包括藥物治療、嗜好、生活方式等有價值的信息,語言通俗易懂、不用醫學或難懂的術語提問,特別關注患者用藥問題,提出有助于患者改善用藥依從性的建議,提出用藥指導及建議,同時關心患者的心理和經濟狀況等;再次查房,為保證藥學查房的效果,臨床藥師在藥學查房除了已初步掌握患者的病情,還要注意(1)查房前準備:患者所用藥物的用法、用量及頻率是否正確;靜脈滴注藥物順序有無問題;口服藥物的服藥時間、頻率及吸入藥物的方法是否需要告知患者;有沒有藥物、食物配伍禁忌;藥物不良反應等,要明確查房重點。(2)明確查房流程:首先再次向患者進行自我介紹,然后詢問患者的病情,重點查看患者的用藥情況,并針對患者情況對其進行用藥教育、健康教育,查房時告知患者藥物的使用方法和服用期間的注意事項,服用藥物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告知過程中注意溝通技巧,避免造成患者可能心理壓力過大而拒絕使用某些藥物,回答患者提出的用藥問題,之后進行用藥和飲食的指導,最后通過查看藥物方面的知識提出用藥建議。(3)查房時:藥師每天對實驗組患者查房,首先對醫師的處方進行檢查,并和醫師商討,確保用藥準確有效。其次檢查患者的用藥方法、用藥時間等,特別檢查需注射藥物患者的用藥劑量[4]。(4)查房后總結:對需要反饋給醫師的問題及時與醫師進行溝通,并做好相應的查房記錄,記錄查房遇到的問題,把需要進行藥學服務的問題盡可能詳細地記錄下來,為下次藥學查房做好準備。
(1)用藥不合理率[5]:統計用藥種類差錯、用量不合理以及無效用藥例數。用藥不合理率=(用藥差錯例數+用量不合理例數+無效用藥例數)/總患者數×100%。用藥不合理率越低,說明用藥越規范。(2)患者滿意度:自制調查問卷,患者采取匿名方式對用藥指導的滿意度。滿意度=(總患者數-不滿意患者數)/總患者數×100%。
用軟件SPSS 20.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χ2檢驗,P<0.05時,數據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實驗組患者不合理用藥出現率為6.67%,低于對照組的13.3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用藥不合理率比較[n(%)]
實驗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6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患者滿意度比較[n(%)]
藥劑師是藥物的專家,同時是解答患者有關藥物問題的最適當人選[6]。將用藥指導的任務完全交由藥劑師不僅減輕醫師的工作負擔,也可以減少不合理用藥現象的發生。
研究發現,讓藥師監察醫生所開處方中的數種藥物中有否會出現藥物相互作用,有否糾正醫師不合理用藥現象中并未體現出顯著優勢。但對實驗組患者采用臨床藥師查房后大幅度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對依從性差的患者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通過研究發現,我院用藥會出現用藥種類差錯、用量不合理以及無效用藥不合理用藥現象,一方面是由于患者人數多,部分患者需要口服藥物,另有患者需要注射等,用藥方式多樣,醫師容易混淆用量和用藥方法,造成差錯,醫師對藥品的成分不熟悉,導致重復用藥,此外,醫師可能對熟悉的藥物過度自信,覺得每次用藥前看藥物說明書沒有必要,從而造成用藥錯誤。另一方面一種疾病可由多種藥物來治療,醫師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出最有效的藥物,可能會造成無效用藥現象。比如β-受體阻滯劑,同為抗心律失常藥物不同洛爾的藥理和藥代動力學特點不同,適應證及禁忌證也不同,歸屬的小類就不同,β-受體阻滯劑阿替洛爾、美托洛爾、艾司洛爾為Ⅱ類抗心律失常藥,而索他洛爾則為Ⅲ類抗心律失常藥,這就需要藥師很專業地指導臨床醫師使用。因此實驗組增加藥師查房環節,用藥不合理率大大降低,降低為6.67%,且無效用藥錯誤可以完全避免,藥師查房可以對患者的處方進行檢查,能夠有效避免用藥差錯。但通過研究發現兩組患者的用藥不合理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本中心醫師用藥相對規范、合理;同時研究還發現,采用藥師查房制度能夠顯著提高實驗組患者的滿意度。本中心老年患者居多,往往伴有多種疾病,住院期間會服用多種藥物,若長時間的服藥可能會出現抗拒心理,甚至會對醫師的決定產生懷疑,進而發生醫患沖突,藥師從藥理方面向患者解釋用藥原理,宣傳一些痊愈的患者案例,增加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能夠提高患者滿意度。除此以外,藥師也需給予患者大概的療程數,每個療程的天數,以此來提高患者的安全感,避免患者陷入消極情緒。通過和臨床醫師溝通,不定期搜集最新的藥物資訊供其參考如藥物不良反應;與護士加強交流,對溶媒、滴速或補液順序有特殊要求的藥物進行合理用藥的知識宣教,從各方面來提高患者使用藥物的有效率,從而進一步取得患者的信任度。通過藥師查房,實驗組患者的滿意度高達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66.67%,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增加藥師查房環節對于糾正醫師不合理用藥的效果不顯著,但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此外,嘗試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臨床用藥監控管理[7],為患者合理用藥增加一層保障,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