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謀
(隆安縣人民醫院 廣西 南寧 532799)
膿毒血癥、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重癥胰腺炎等均屬于危重癥,這類疾病可以引發急性腎損傷,導致患者免疫功能異常,進而出現水電解質以及酸堿平衡失調,嚴重甚至引發多臟器功能障礙,需要采取腎臟替代療法進行治療[1-2]。血液凈化技術主要是通過將患者體內血液引至體外再借助血液凈化裝置將血液中多余水分及代謝廢物去除以達到改善人體內環境的目的[3]。該技術能夠對受到損害的腎臟進行替代,能夠及時將由膿毒血癥或重癥胰腺炎而產生的大量炎性介質有效清除。將血液凈化技術實施于我院危重病患者治療中,深入探討其應用價值,現闡述如下。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危重癥患者,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兩組。A組男女比例21:19,年齡30~80歲,均值(55.09±4.13)歲;B組男女比例22:18,年齡31~79歲,均值(55.03±4.18)歲。納入標準[4]:患者均符合各種危重癥臨床診斷標準;均合并急性腎損傷癥狀(如組織水腫、代謝產物堆積等);符合血液凈化治療指征;均知曉同意。排除標準:患者出現腎衰竭癥狀;合并心肝腦等臟器疾病引發休克者;需長期血液透析治療者;對血液凈化治療無法耐受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B組:常規開展補液、糾正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維持有效呼吸及抗休克等對癥治療措施;注意治療期間為患者實施心電監護,對其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嚴密監測。
A組:儀器選擇血液透析儀(瑞典金寶,型號:GBSl3-AK95 S),所有患者均選擇股靜脈置管方式,經患者股靜脈置管后使動靜脈血管通道成功建立,血液濾過器裝置選擇聚丙烯腈膜多層小平板濾過器(RP6濾過器),透析液由0.9%氯化鈉溶液+10%葡萄糖+25%硫酸鎂組成,將血液濾過器動靜脈管道分別與患者動靜脈兩端進行連接,調節濾過器血液側壓力(借助濾過器靜脈管道夾子及血泵)使其產生13.33~26.66 kPa(100~200 mmHg)的正壓,調節負壓裝置維持負壓為26.66 kPa,確保濾過液流速達到60~100 mL/min,同時注意及時補充置換液。血流量維持在150~250 mL/min,根據患者實際病情進行調節;治療為每次24 h,1次/d。
(1)腎功能及動脈血氣指標: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檢測其血清中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采集患者2 mL動脈血實施動脈血氣分析。(2)炎癥因子水平: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白介素(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C-反應蛋白(CRP)水平。(3)評估兩組治療前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APACHE)Ⅱ評分[5];并統計患者ICU治療及住院時長。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A組患者Scr、BUN及HCO3-水平均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腎功能及動脈血氣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腎功能及動脈血氣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Scr/(μmol·L-1)BUN/(mmol·L-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組 40 264.56±35.12142.82±31.3434.05±9.0113.23±2.91 B組 40 262.47±34.98189.26±26.1833.79±8.9722.15±6.25 t 0.267 7.192 0.129 8.183 P>0.05 <0.05 >0.05 <0.05

表1(續)
兩組治療前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A組IL-6、TNF-α及CRP水平均優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變化情況(±s)

表2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變化情況(±s)
組別 例數IL-6/(pg·mL-1)TNF-α/(μg·mL-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組 40 18.32±3.57 8.45±2.18 2.95±0.42 0.79±0.14 B組 40 18.29±3.6912.79±3.15 2.84±0.46 1.51±0.28 t 0.037 7.149 1.117 16.389 P>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CRP/(mg·L-1)治療前 治療后A組 40 29.02±4.63 6.10±1.86 B組 40 28.93±4.72 10.57±2.91 t 0.086 8.186 P>0.05 <0.05
A組患者治療后APACHEⅡ評分、ICU治療及住院時長均優于B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恢復情況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恢復情況比較(±s)
組別 例數 APACHEⅡ評分/分 ICU治療時長 住院時長治療前 治療后A組 40 28.53±2.697.42±1.2613.43±1.5129.54±3.26 B組 40 28.49±2.6413.75±2.3118.56±2.4838.12±4.97 t 0.067 15.215 11.174 9.130 P>0.05 <0.05 <0.05 <0.05
臨床危重癥患者具有病情進展迅速、病因復雜、治療難度系數大、死亡發生率高等特點,為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是保證其生命安全、降低危重癥患者病死率的重要前提[6]。常規治療方案中對癥措施盡管能夠促使患者臨床癥狀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緩解,但無法滿足患者長期療效的理想水準,因此臨床開始探索更為科學合理的危重癥患者治療方案。
TNF-α具有免疫應答功能,其在機體炎癥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IL-6可以活化免疫調節T細胞,并對其細胞外增生起到促進作用,協助完成炎性介導,從而起到促炎作用;該因子不僅參與炎癥損傷,還對急性反應蛋白生成起到誘導作用。CRP屬于臨床診斷炎癥或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檢驗指標,其可以對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起到調節作用并激活相關補體;當機體處于正常狀態下CRP含量偏低,一旦機體組織受損,CRP水平會急劇升高。血液凈化技術可以將血液中炎性介質、有害物質等充分清除,并通過連續且緩慢方式將患者體內多余溶質及水分清除,對患者肺臟氣體交換功能起到改善作用,促使機體組織代謝能力提高;同時在不對整體血液滲透壓造成影響前提下改善血液狀況,有利于血流動力學穩定,避免患者體內液體存在負荷過重的現象,調節機體內環境,從而提高其生命質量。劉長波等[7]人報告中指出,62例老年危急重癥患者合并急性腎損傷患者實施連續血液凈化治療后,其系統癥狀評分及各項血液指標均優于采取常規治療的對照組,效果顯著。本文結果顯示,A組經過治療后,患者Scr、BUN、HCO3-等指標,IL-6、TNF-α、CRP水平,APACHEⅡ評分與ICU治療及住院時長均優于B組,進一步證實血液凈化技術運用于臨床危重癥患者治療中能夠發揮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針對危重癥患者選擇血液凈化技術進行治療,可有效改善其腎功能及動脈血氣指標,促使患者機體炎癥因子水平下降,從而有助于APACHEⅡ評分降低、縮短其ICU治療時長,促進患者恢復、及早出院,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