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拓宇,譚 放,周小靜,楊嬌英
(湛江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廣東 湛江 524000)
宮頸癌是我國女性中較為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近年來該疾病的發病率有顯著提升,對女性日常生活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1]。同時患者患病后生活質量有所下降的情況下還會出現焦慮不安、抑郁恐懼等負性情緒,因而臨床之中及早發現和及早治療是對其進行治療的關鍵。本文旨在尋求盡早對宮頸癌進行篩查的手段,確保后期治療效果,主要探究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測及液基薄層細胞檢測(TCT)檢查的宮頸癌篩查和診斷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1月—12月期間于我院進行宮頸癌篩查的2616例女性,將其隨機均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各1308例。研究組患者年齡24~39歲,平均(32.16±2.24)歲,已婚1257例,未婚51例,孕產次1~3次;平均(1.98±0.62)次,診斷結果:陽性858例;陰性450例;參照組患者年齡23~38歲,平均(32.22±2.24)歲,已婚1249例,未婚59例,孕產次1~3次;平均(1.94±0.62)次,診斷結果:陽性858例,陰性450例。患者及家屬知情,且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1)近期未進行性生活;(2)1年內未接受宮頸癌檢查;(3)臨床資料完整;(4)精神狀態良好,具備一定依從性。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宮頸部位疾病;(2)妊娠期女性;(3)存在精神或是意識障礙;(4)合并內臟疾病或是其他婦科疾病。
研究組患者接受高危型HPV檢測,首先應徹底清潔患者的宮頸口分泌物,使用HPV采集刷置于患者宮頸口處,做順時針旋轉操作,旋轉5周。將采集刷置于專用采集瓶內,采用PCR反向點雜交法進行HPV-DNA檢測,并采用向配套的基因分型檢驗試劑盒進行檢測。
參照組患者接受TCT檢查,前期清潔工作與研究組患者保持一致,同樣采用TCT專用采集刷,于患者宮頸處進行順時針旋轉操作,旋轉5周,確保刷取宮頸管中的脫落細胞,經采集刷放置于專門的保存之中,與6 h內送檢。經Thinprep程序進行處理,同時進行巴氏染色處理,并依據顯色情況判斷病變程度。
對比兩種檢測結果的準確率、靈敏度、特異性。病理診斷主要以CIN作為分級標準:宮頸部位存在炎性病灶且不存在細胞異型則可以將其判斷為炎癥;存在輕度細胞異型且異型細胞對于上皮下的浸潤情況<1/3,排列較為紊亂則為CINⅠ級;存在較為明顯的細胞異型且異型細胞對于上皮下的浸潤面積處于1/3~2/3之間,排列紊亂則為CINⅡ級;存在顯著細胞異性且異型細胞對于上皮下的浸潤面積>2/3,排列記為紊亂則為CINⅢ級;如若異型細胞全部浸潤上皮下,能夠發現明顯改變則說明發生宮頸癌情況。所有分級之中,炎癥與CINⅠ為陰性,CINⅡ、CINⅢ與宮頸癌均為陽性。TCT診斷分為上皮內無惡性病變或病變、無法明確定義的非典型鱗狀細胞、無法排除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的高級別病變、鱗狀細胞癌、高級別的鱗狀上皮內病變、鱗狀上皮內低度病變。除上皮內無惡性病變或病變外,均記作陽性。其中,低級別的鱗狀上皮內病變等同于CINⅠ,而高級別的鱗狀上皮內病變等同于CINⅡ、CINⅢ,鱗狀細胞癌等同于宮頸癌。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陽性檢出率與病理診斷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陽性檢出比較
以病理診斷為金標準,研究組高危型HPV的診斷準確率為92.43%,參照組TCT的診斷準確率為94.2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靈敏度為97.55%,高于參照組94.64%,研究組特異性為82.67%,低于參照組93.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檢查指標的準確率、敏感性與特異性比較
宮頸癌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對患者的身心造成不利影響。宮頸癌患者早期的癥狀并不十分明顯,因而臨床診斷情況也有一定困難,經常容易造成誤診與漏診[2]。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可能存在陰道流血、陰道排液等癥狀,前期患者可能有接觸性出血,發展至中晚期則可能出現不規則流血情況,且依據病灶的大小不同,出血量也有所不同。患者年齡較低則可能出現月經紊亂情況,且陰道排液多以稀薄水樣為主,發展至中晚期則可能出現膿性惡臭白帶情況。宮頸癌逐漸惡化的情況下,會導致患者出現雙下肢疼痛、尿頻等癥狀,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危害較高[3]。宮頸癌在臨床之中主要分為3種——鱗癌、腺癌與腺鱗癌,其中腺癌最為多見,約占所有宮頸癌的二成左右,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較為不利的影響。因而臨床對患者進行定期檢查,充分保障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該疾病,能夠確保宮頸癌后續的治療情況。
以往研究中認為,該疾病的發病與高危型HPV感染有關,HPV屬于乳頭空病毒可的乳頭瘤空泡病毒A屬,其本質屬于一種DNA病毒。該患病機理主要是由于HPV入侵患者機體后,可能導致患者宮頸部位發生感染。HPV本身具有較強的致瘤作用,可通過母嬰傳播、性傳播等方式感染,該病毒可依據致病力、風險性將其分為低危型與高危型。但大多數情況下該病灶能夠自行消除,僅有少數患者會存在持續性感染情況,在病毒長時間的侵蝕之下,逐漸引發宮頸癌[4-6]。宮頸癌定期篩查,是保障早期治療,確保女性生殖健康的主要途徑之一。以往臨床診斷之中多采取陰道鏡等方式獲取活檢組織進行病理檢測,該種診斷方式較為權威,但診斷周期較長且效率較低。因此臨床需要探究較為便捷、有效的檢測方式,確保患者診斷情況,本次主要探究高危型HPV檢測以及TCT檢查的宮頸癌篩查與診斷,以病理診斷為金標準,研究組高危型HPV的診斷準確率為92.43%,參照組TCT的診斷準確率為94.27%(P>0.05);研究組的靈敏度為97.55%,高于參照組的94.64%,研究組特異性為82.67%,低于參照組的93.56%,兩組檢測方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主要是由于HPV為球形DNA病毒,其本身有較強的癌變作用,高危型HPV能夠使得患者生殖系統產生癌變影響,從而引發宮頸癌,但對其進行檢測,可能存在一定假陽性結果,使得診斷具有局限性。而TCT的檢查方式較為普遍,采集標本的方式較為簡單,閱片難度也較小,但診斷結果可能受到操作人員的技術或是標本自身因素影響,使得檢測結果略低。
綜上所述,兩種檢測方式的診斷準確率相差并不十分顯著,但經對比發現,高危型HPV檢測的敏感性更高,而TCT檢查的特異性更高,二者各具優勢。因而臨床之中建議將二者進行聯合應用,確保檢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