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軍(通訊作者),劉承國,陶其權
(安徽省滁州市天長天康醫院 安徽 天長 239300)
在臨床中,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degenerative lumbar stenosis, DLSS)屬于常見病,該疾病發病原因相對較多,病程較長,存在治療難度大、預后不理想的問題。受到其他原因作用,椎管容積縮小,壓迫硬膜囊,進一步影響患者神經根、脊髓損傷[1]。按照致病原因對DLSS進行分類,其中,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存在較高發病率,將會造成患者出現腰腿疼痛,甚至間接性跛行,不利于患者正常生活以及工作。目前,臨床在DLSS治療方面多以手術治療為主要手段,常用術式為傳統后路鏡下減壓術,但是治療效果不理想,在手術完成后,患者具有較高腰間盤滑脫的風險。以行業內微創技術發展作為背景,近年來,針對DLSS患者,臨床更加傾向應用經皮全脊柱內鏡下精準減壓治療,效果十分理想[2]。本文于本院2017年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DLSS患者中,隨機選取30例作為樣本,對經皮全脊柱內鏡下精準減壓治療應用進行探討,觀察治療效果。
選取2017年1月—2020年11月我院30例DLSS患者隨機分組,每組15例。觀察組性別:男/女=9/6,年齡36~72歲,均值(56.39±6.26)歲。病程10~54個月,均值(32.15±3.65)個月。對照組性別:男/女=10/5,年齡36~71歲,均值(55.29±6.24)歲。病程10~56個月,均值(32.69±3.66)個月。納入標準:(1)經檢查,符合DLSS診斷標準;(2)存在腰腿疼痛情況;(3)VAS評分高于3分;(4)未接受過腰椎手術;(5)年齡在35歲以上(包括35歲);(6)脊柱側凸彎曲在20°以上(包括20°)。排除標準:(1)神經疾病患者;(2)血液疾病患者;(3)手術禁忌證;(4)腰椎旋轉滑脫;(5)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礙;(6)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傳統后路鏡下減壓術治療。內容:取俯臥位,可在患者身下放置U型墊,為手術提供方便。應用利多卡因(2%)行硬膜外麻醉。借助C型臂機,完成定位處理。取相應節段椎間隙,設置正后方作為穿刺點,作9 mm切口后,對兩側椎板實行減壓操作,并將擴張管、導棒放入到創口中,經后路鏡,予以消磨處理。
觀察組:經皮全脊柱內鏡下精準減壓治療。內容:應用羅哌卡因(0.35%),行硬膜外麻醉,取俯臥位,懸空腹部,消毒鋪巾。為患者狹窄病變部位提供手術處理,經C型臂機,確定關節突位置,穿刺處理,在穿刺針拔出后,應將留導絲置入,并進一步放入導棒。如果患者存在關節突肥大、增生情況,應另外予以磨除,為探入椎間孔鏡提供便利。借助射頻,完成殘余致壓處理,并檢查周圍神經,避免出現松懈情況。經手術工作通道,為患者注射復方倍他米松,劑量為1 mL,預防患者不良反應。將肥厚黃韌帶切除,經鏡下,確定增生骨贅位置,并予以清除,將變形髓核組織取出后,借助射頻電極,對患者進行止血。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手術前,要求患者應先進行檢查處理,并在穿刺定位后,為患者注入造影劑,對纖維環破裂情況進行觀察,在手術完成后,最后清理腰間盤,以免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
(1)臨床指標:在治療前后,由護理人員統計記錄,并根據記錄進行統計計算。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2)ODI指數、VAS評分。①ODI指數:應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實現對患者的機體功能評價。分數范圍0~34分,在分數較高的情況下,患者功能喪失情況也相對較為嚴重,兩者呈正比關系。②VAS評分: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完成患者疼痛評價,評分范圍0~10分,患者評分越低,說明其疼痛情況越劇烈,兩者呈正比關系。(3)術后并發癥:創口感染、血管、神經損傷,由護理人員進行統計。
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93.33%,高于對照組的5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觀察組干預后生活質量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生理功能 軀體功能觀察組 15治療前 43.62±8.76 44.71±7.13治療后 78.35±7.92 80.42±7.63對照組 15治療前 43.64±8.29 44.70±8.48治療后 62.39±8.54 65.34±7.89治療后 t 5.307 5.321兩組比較 P <0.05 <0.05組別 n 社會功能 總體健康觀察組 15治療前 65.74±9.36 61.35±8.64治療后 82.54±7.37 79.81±9.79對照組 15治療前 65.75±9.40 61.42±8.51治療后 73.63±7.61 68.35±8.77治療后 t 3.257 3.377兩組比較 P <0.05 <0.05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比較(例)
經皮全脊柱內鏡下精準減壓術主要以微創精準減壓作為理論基礎,以YESS脊柱內鏡系統作為技術基礎,通過有效改進,形成相應的YESS技術,通過將該技術應用在椎間孔鏡術中,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可有效實現對椎間盤突出的治療,以免出現椎間孔擴大變形[3]。同時,配合精準微創技術,能夠保留患者相關組織,在手術后,保持脊柱正常生理功能。
在實施該術式時,應予以注意,神經根中央部位存在狹窄癥狀患者,病變部位存在背根神經節,此神經節極易受到壓迫損傷,敏感度較高,在治療實施中,應對中央區壓迫予以干預處理,解除壓迫影響,通過手術將上關節突部位以及峽部前半區域予以切除[4]。狹窄發生于神經根入口部位時,可通過手術對關節突關節的內側區域進行處理,實施減壓,保證脊柱穩定。
相關研究顯示,與傳統后路鏡下減壓術相比,應用經皮全脊柱內鏡下精準減壓術,可減少手術創傷,進而降低術中出血量,有利于縮短患者手術時間,促進早期出院。該手術應用微創技術,在圍術期患者疼痛感相對較輕,相關組織也可被有效保留,對機體組織功能損傷較小,在此種治療中基于患者不同情況,利用經皮全脊柱內鏡下精準減壓術,分別予以對癥處理,可有效預防并發癥[5]。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經過手術療效顯著,93.33%患者可見療效,60.00%患者療效較為理想。SF-36測評顯示,該組在術后生活質量較高,優于對照組,分析評價指標,顯示該組生理功能得到優質恢復,軀體功能有效改善,社會功能增強,總體健康狀態更好。生活質量與日?;顒幽芰γ芮邢嚓P,經過深入研究,認為是因該組患者術后預后良好,機體健康水平較高,并發癥較少,故而對個人生活產生更積極的認知。并發癥數據分析提示觀察組術式預后較高,治療風險較低,可促進患者耐受,加速術后優質恢復。
綜上所述,在DLSS患者中,經皮全脊柱內鏡下精準減壓術應用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相關臨床癥狀,手術安全性良好。但本次觀察例數較少,要證實這一結論,還應加大樣本量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