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兵,孔鵬飛,吳至久,唐學貴
(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肛腸科 四川 南充 637000)
潰瘍性直腸炎(Ulcerative proctitis,UP)是一種以腹瀉、粘液血便、腹痛等為主癥的慢性非特異性炎性病變,其病因復雜,可能與遺傳、心理因素、免疫系統功能異常等相關[1]。UP的具體發病機制復雜,具有反復發作、慢性發展等特點。目前西醫治療潰瘍性直腸炎的藥物有多種,包括5-氨基水楊酸類、抗生素類和糖皮質激素類等。但因為治療不及時或者未經正規治療,容易形成難治性潰瘍性直腸炎,其根治率低,并發癥重,嚴重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2]。潰瘍性直腸炎歸屬于中醫的“休息痢”、“久痢”、“腸澼”等范疇,在中醫治療方面,中藥直腸保留灌腸能夠使藥物直達病所、療效良好[3]。本研究采用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潰瘍性直腸炎,旨在探索中藥在治療潰瘍性直腸炎中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肛腸科住院的潰瘍性直腸炎患者60名,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名,年齡在18~60歲之間,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診斷標準參照《潰瘍性結腸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4]和《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2018年·北京)》[5]中相關診斷標準。
納入標準如下: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18至60歲之間,依從性良好,自愿參加本試驗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如下:(1)不符合診斷標準;(2)合并其他腸道疾病;(3)合并糖尿病、營養不良等;(4)合并貧血及內分泌紊亂者;(5)精神障礙者;(6)妊娠或哺乳婦女;(7)保留灌腸不耐受者[6]。
觀察組患者采取龍血竭膠囊(國藥準字Z53020999)2.1 g和錫類散(國藥準字Z32020726)1 g加入生理鹽水100 ml保留灌腸,每晚一次;具體方法如下:將混合有龍血竭和錫類散的100 ml生理鹽水溶液加入到一次性灌腸袋中,囑患者排空大小便后,取左側臥位,雙腿屈曲,將灌腸袋輸出端涂抹石蠟油,輕柔地插入患者肛門,深度約10 cm,將藥液緩慢地灌入直腸。對照組患者采取甲硝唑注射液100 ml保留灌腸每晚一次;療程為7天,方法同觀察組。
1.5.1臨床療效
參考《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2018年·北京)》[7],將治療效果分為緩解、有效、無效三種情況,具體如下:緩解是指臨床癥狀消失且腸鏡檢查無明顯活動性炎癥;有效是指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但腸鏡檢查可見輕度粘膜炎癥;無效是指臨床癥狀和腸鏡檢查結果均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為=(緩解+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2 DAI評分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分別進行DAI量表評估,主要包括大便次數、大便帶血、粘膜炎癥三個方面,每個癥狀根據嚴重程度分為0~3分,評分越高提示病情越嚴重[8]。
1.5.3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觀察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具體包括:頭暈、惡心、肛門疼痛、腹痛、腹脹等。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實驗數據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選擇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總體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n(%)]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DA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評分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與對照組治療后DAI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表4、表5、表6。
表3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的DAI評分比較( ± s,分)

表3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的DAI評分比較( ± s,分)
分組 例數 大便次數 大便帶血 粘膜炎癥觀察組 30 2.35±0.58 2.42±0.48 1.98±0.87對照組 30 2.40±0.51 2.37±0.62 1.86±0.72 t 0.355 0.349 0.582 P>0.05 >0.05 >0.05
表4 觀察組治療前后的DAI評分比較( ± s,分)

表4 觀察組治療前后的DAI評分比較( ± s,分)
分組 例數 時間 大便次數 大便帶血 粘膜炎癥觀察組 30 治療前 2.35±0.58 2.42±0.48 1.98±0.87 30 治療后 0.67±0.19 0.36±0.13 0.71±0.20 t 15.087 22.637 7.782 P<0.05 <0.05 <0.05
表5 對照組治療前后的DAI評分比較( ± s,分)

表5 對照組治療前后的DAI評分比較( ± s,分)
分組 例數 時間 大便次數 大便帶血 粘膜炎癥對照組 30 治療前 2.40±0.51 2.37±0.62 1.86±0.72 30 治療后 1.34±0.98 1.08±0.47 1.21±0.56 t 5.255 9.084 3.604 P<0.05 <0.05 <0.05
表6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后的DAI評分比較( ± s,分)

表6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后的DAI評分比較( ± s,分)
分組 例數 大便次數 大便帶血 粘膜炎癥觀察組 30 0.67±0.19 0.36±0.13 0.71±0.20對照組 30 1.34±0.98 1.08±0.47 1.21±0.56 t 3.677 8.089 4.608 P<0.05 <0.05 <0.0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7。

表7 觀察組和對照組不良反應比較[n(%)]
潰瘍性直腸炎是肛腸科常見的一種炎癥性腸病,病變主要累及直腸粘膜及粘膜下層,臨床上以腹痛、腹瀉、粘液膿血便等為主要表現,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會導致水、電解質失調、甚至誘發腸穿孔等并發癥[9]。潰瘍性直腸炎鏡下可見直腸粘膜充血、糜爛。局部潰瘍面形成等,由于病情反復、病程長、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西醫藥物治療通常以抗炎藥、糖皮質激素等為主,主要代表藥為美沙拉嗪[10]。UP的病因復雜,常常與免疫因素、遺傳因素、腸道菌群因素等相關。UP可歸屬于中醫“泄瀉”、“痢疾”的范疇,中醫病因與先天稟賦不足、情志勞倦、飲食不節等相關。UP活動期多屬于濕熱內蘊、病機為火熱之邪侵襲、損傷腸道,大腸傳導失司,氣滯血瘀,損傷腸絡,從而出血[11]。
相比于西藥治療UP療程長、且可能出現一定副反應,中醫藥治療UP具備一定的優勢,尤其是近年來中藥龍血竭和錫類散在臨床治療UP中的取得良好療效。龍血竭具有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斂瘡生肌的功效。臨床上多用于跌打損傷,瘀血作痛,婦女氣血凝滯,外傷出血,膿瘡久不收口,以及慢性結腸炎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癥。現代研究表明,龍血竭的主要成分為黃酮類、苯丙素類、皂苷類等,具有明顯的抗炎、抑菌、促進創面愈合等功能[12]。錫類散,原方由象牙屑、青黛、壁錢炭、人指甲(滑石粉制)、珍珠、冰片、人工牛黃組成。具有解毒化腐的功效。用于咽喉糜爛腫痛。有研究認為錫類散能夠促進腸粘膜組織合成PGE2,從而使腸道粘膜分泌更多的粘液和碳酸氫鹽,促進腸粘膜細胞的再生,起到保護腸粘膜及促進潰瘍面修復的作用[13]。本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的總體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DA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和甲硝唑灌腸治療潰瘍性直腸炎相比,龍血竭合錫類散保留灌腸治療能夠更好的控制疾病活動度,具有更好的臨床療效。這可能與中藥保留灌腸使藥物直達病所,充分發揮龍血竭和錫類散的化腐生肌的功效相關。觀察組和對照組的不良反應比較無明顯差異,均很少出現腹痛、腹脹等不適。
綜上所述,龍血竭聯合錫類散行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潰瘍性直腸炎療效顯著,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