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微
(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腫瘤內科 廣東 廣州 510000)
乳腺癌是女性高發的惡性腫瘤,發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現年輕化趨勢發展,死亡率較高,嚴重威脅女性健康。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改善乳腺癌預后的關鍵,越早發現,越早手術根治,預后就越好,目前,大部分早期乳腺癌行根治性手術輔助術后化療能夠達到臨床治愈[1]。但乳腺癌病理組織學分型多且復雜,給臨床診治帶來一定困難。同時,臨床研究表明,青年乳腺癌的惡性程度高,侵襲性強,預后與中老年乳腺癌相比更差[2]。超聲影像學檢查是乳腺疾病的常用輔助檢查手段,具有無痛無創、操作簡便、無放射性損害、受限條件少等優點,對于乳腺腫瘤良惡性的篩查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3]。分析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病理及超聲影像學特征,有助于提升臨床的診斷效果。
選擇2017年1月—2020年10月在我院乳甲外科治療的60例乳腺癌患者,根據患者的年齡分為兩組,A組20例,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71.4±6.5)歲;B組20例,年齡40~59歲,平均年齡(50.2±6.1)歲;C組20例,年齡22~39歲,平均年齡(31.2±5.7)歲;所有患者均行乳腺超聲檢查,經病理檢查確診,具備良好的溝通交流及理解能力,能夠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
三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使用美國GE 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7~13 MHz,取仰臥位,雙手向上伸抱頭,充分暴露雙側乳房及腋下,掃描范圍從腋窩頂部至雙乳下界,以乳頭為中心,先行扇面掃查全部乳腺,再依次對乳腺外上、內上、內下、外下象限、中央區逐一切面掃,最后掃查腋下延伸部和腋窩、鎖骨上淋巴結,特別對臨床觸診觸及的腫塊或可疑部位進行多個方向掃查。之后切換至彩色多普勒模式,觀察病灶血流情況,判斷血流分級,測定血流阻力[4]。
統計浸潤性非特殊癌Ⅲ級、腋下淋巴結轉移、腫塊大小T3+T4等病理學陽性率;統計免疫組化中ER陽性率、PR陽性率、Her-2陽性率;記錄病灶部位、形態、大小、包膜、邊界、內部回聲、后方回聲、鈣化情況、雙側腋窩淋巴結等,并測定血流分級、RI等超聲影像學征象。
組間浸潤性非特殊癌Ⅲ級、腋下淋巴結轉移、腫塊大小T3+T4的陽性率差異顯著,以C組為最高(P<0.05)。見表1。

表1 三組間病理結果陽性率比較[n(%)]
C組ER陽性率、Her-2陽性率高于A組和B組,而PR陽性率低于A組和B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三組免疫組化結果陽性率比較[n(%)]
三組在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晰、縱橫比>1、血流Ⅱ~Ⅲ級、RI≥0.7等超聲征象陽性率上無顯著差異(P>0.05),三組在邊緣毛刺征、后方回聲衰減、周邊高回聲暈環、微小鈣化灶、腋窩異常腫大淋巴結等超聲征象陽性率上差異顯著,以C組為最高(P<0.05),見表3。

表3 三組超聲影像學特征比較[n(%)]
乳腺癌是威脅女性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不同年齡之間的臨床病理特征、超聲影像學表現上有一定差異。臨床研究顯示,青年乳腺癌的惡性程度、侵襲性明顯高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5]。這與青年乳腺癌患者新陳代謝快,卵巢功能旺盛,機體雌激素水平較高,給腫瘤的生長提供了較好的物質基礎,就診時往往腫塊已較大,病理分級高,淋巴結轉移率高,導致乳腺癌的惡性程度高、侵襲性強,內分泌治療效果較差,預后也較差[6]。但是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乳腺腺體層致密,常規觸診不易觸及,同時這一年齡段的乳腺炎和纖維瘤發病率高,導致臨床存在一定的誤診漏診率[7]。
超聲是乳腺疾病常用檢查手段,二維超聲與彩色多普勒超聲相結合具有無創、可重復性好、高效、結果快速等優點,并在區分病灶良惡性上有獨特優勢。超聲檢查可以發現鉬靶檢查無法顯示的隱蔽病灶,并可觀察血流情況,為臨床診斷提供可靠依據[8]。本結果顯示,C組在病理組織分級、Her-2陽性率、腋下淋巴結轉移率上均較高,ER、PR陽性率較低(P<0.05)。乳腺癌擴散和轉移主要通過淋巴途徑實現,腋窩淋巴結是首先發生轉移的淋巴結,此處發生轉移說明腫瘤的惡性程度高、侵襲性強、是影響預后和生存時間的重要危險因素[9]。同時,乳腺癌的發生發展與激素受體密切相關,ER、PR和HER-2是主要的三個激素受體,存在于乳腺組織上皮細胞中,對雌、孕激素有高度選擇性,可調節細胞的生長、分裂、代謝等。隨著乳腺癌分級的升高,ER、PR陽性率逐漸降低。而HER-2陽性的升高,可增加內分泌治療的耐藥性,與預后不良密切相關[10]。
綜上所述,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病理及超聲影像學特征存在一定差異,青年乳腺癌的腫塊更大、腋窩淋巴結轉移率高、HER-2陽性率高、惡性程度及侵襲性更強,臨床應早檢查,早診斷,早治療,以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