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 鋒
(北京朝陽中西醫結合急診搶救中心急診科 北京 100122)
急性左心衰是急診科常見危重癥,多因心律失常、心室負荷過重以及心臟瓣膜疾病等原因導致心肌收縮力下降、心排血量降低,繼而導致以肺循環淤血為主要病理表現的缺氧缺血、呼吸困難等多種癥候[1]。該病發展速度較快,病情危重,需在第一時間給予妥當治療。若未予患者提供妥當治療,會對患者生命造成嚴重影響,損傷臟器功能,增加死亡風險。現今,臨床多給予呋塞米、西地蘭、硝酸甘油等藥物進行常規治療,大多數患者癥狀可緩解,但仍有部分患者整體治療效果并不明顯,無法顯著改善心臟功能,患者病情容易反復發作[2]。既往臨床多采用無創呼吸機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和其他相關疾病,但隨著臨床對無創呼吸機認識的加深,無創呼吸機逐步在多種疾病的治療中應用。本文主要探討分析急性左心衰常規治療聯合無創呼吸機治療的效果,報道如下。
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選取我院急診科收治5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回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與診療情況,按照是否應用無創呼吸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29例。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入選患者均滿足《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中的診斷標準;患者均有嚴重缺氧、生命體征異常改變等癥狀。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肝腎功能異常、器質性病變、精神障礙、智力障礙、心源性休克患者。觀察組男女各有18例、11例,年齡51~83歲(67.43±3.87)歲。對照組男女各有17例、12例,年齡52~83歲(67.72±3.9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常規治療):患者入院后,立刻給予低流量鼻導管吸氧(2 L/min),呋塞米靜推(20 mg)、10 mL硝酸甘油注射液+48 mL氯化鈉注射液(0.9%)靜脈泵入(泵速3 mL/h),并根據患者的血壓水平調節泵速。
觀察組(常規治療+無創呼吸機):常規治療如對照組,無創呼吸機治療方法如下,選取雙水平正壓氣道通氣模式,選取規格適合的鼻罩或面罩進行機械通氣治療。呼吸機參數調節主要結合患者的呼吸機耐受情況,參數控制在以下范圍,呼氣壓力4~6 cmH2O、吸氣壓力8~15 cmH2O。呼吸機參數均從低水平開始調節,氧濃度范圍需控制在30%~100%,呼吸頻率需控制在12~16次/min。患者每日給予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治療3次,一次4 h。在患者治療期間密切監測患者的癥狀體征變化情況、血氧飽和度、動脈血氣,結合這些指標調節呼吸機參數。
(1)兩組患者的急救效果,療效評定標準[3]如下:顯效:治療1 h后生命體征平穩,呼吸狀態基本正常,肺部聽診無明顯濕性啰音。有效:治療1 h后生命體征趨于平穩,呼吸狀態趨于正常,肺部聽診仍有少許濕啰音但相較于治療前減輕。無效:治療1 h后生命體征無改善、呼吸狀態以及肺部聽診無明顯變化,或病情急劇惡化。(2)兩組患者的生命體征:心率(HR)、呼吸頻率(RR)、平均動脈壓(MAP)、血氧飽和度(SpO2)。(3)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D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Ds)、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短軸縮短率(LVFS)。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急救總有效率100.00%,大于對照組的82.7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急救效果比較(例)
觀察組治療后的HR、RR、MAP、SpO2水平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生命體征比較( ± s)

表2 兩組患者的生命體征比較( ± 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RR/(次?min-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9 128.76±13.4876.82±8.93△ 41.65±5.09 18.76±3.24△對照組 29 129.10±13.5794.53±10.75△ 41.79±5.12 24.35±4.14△t 0.0957 6.8243 0.1044 5.7262 P 0.9241 <0.001 0.9172 <0.001組別 例數HR/(次?min-1)SpO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9 134.23±13.2586.54±8.99△ 71.45±3.87 90.12±5.74△對照組 29 134.67±13.50107.22±11.45△ 71.61±3.94 82.14±5.49△t 0.1253 7.6500 0.1560 5.4104 P 0.9008 <0.001 0.8766 <0.001組別 例數MAP/mmHg
觀察組治療后的LVDd、LVDs、LVEF、LVFS水平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 s)

表3 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 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LVDs/m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9 72.78±5.4341.36±3.27△56.03±4.2328.01±2.78△對照組 29 72.65±5.5048.94±4.12△56.10±4.3133.46±3.29△t 0.0906 7.7604 0.0624 6.8139 P 0.9282 <0.001 0.9504 <0.001組別 例數LVDd/mm LVF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9 40.64±2.8752.14±3.10△20.04±2.8928.11±3.07△對照組 29 40.73±2.9247.89±3.06△20.11±2.9723.76±3.02△t 0.1184 5.2543 0.0910 5.4397 P 0.9062 <0.001 0.9278 <0.001組別 例數LVEF/%
急性左心衰的誘發因素較多,臨床認為該病發病機制是肺部毛細血管靜水壓短時間內顯著升高,組織液因相關損傷緩慢滲入肺泡組織與肺間質組織中,對肺泡氣體交換功能造成嚴重影響,最后導致患者發生低氧血癥,誘發疾病發生。而低氧血癥的發生會進一步損傷心臟功能,導致急性左心衰竭加重、惡化[4]。
有研究[5]指出,在常規藥物治療急性左心衰的基礎上聯合無創呼吸機治療,可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可改善患者的預后。在本組樣本中觀察到相同的結果,結果指出,觀察組急救總有效率100.00%大于對照組82.76%,觀察組的HR、RR、MAP、SpO2水平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的LVDd、LVDs、LVEF、LVFS水平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原因如下:(1)急性左心衰患者應用無創呼吸機治療,可減少呼吸肌做功,降低肺泡內壓力,減少靜脈血的回流量,減輕心臟負荷,有效緩解心衰癥狀。(2)無創呼吸機還可改善改善肺氧合、糾正低氧血癥、促進二氧化碳排出、防止二氧化碳潴留,避免長時間缺氧導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持續無創正壓通氣還可有效減輕心肌張力,減少回心血量,減輕心臟負荷,改善冠脈血流運行,增加心肌供氧,促使通氣血流比例恢復正常。且無創正壓通氣還可增加胸內壓水平,減少靜脈回流量,減輕左心室負擔,繼而改善患者心臟功能。
綜上所述,急性左心衰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用無創呼吸機治療,治療效果肯定,可明顯改善患者預后,具有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