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英
(韶關市粵北人民醫院兒科 廣東 韶關 512025)
在兒科疾病中小兒哮喘屬于臨床常見癥,其是一種以反復發作性咳嗽為主要表現的病癥,疾病發生與多因素相關,患病后易引發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喘鳴和發作性咳嗽等癥狀,嚴重影響患兒健康成長[1]。因哮喘病癥具有病情發作反復、病程時間長等特點,再者小兒對一個家庭來說非常重要,所以需要切實提出有效治療措施并科學治療患兒,不但能保證正常運動及活動耐量,而且還能促進患兒肺功能水平恢復正常。報道指出[2],系統且完善的健康管理能使哮喘患兒治療依從性顯著提升,對患兒病情進展控制具有重要作用。現探究規范化管理教育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接收的哮喘患兒60例,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SUMCIRB-2018),以整群隨機化方式分組,即研究組(n=30)、對照組(n=30)。研究組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5~10歲,平均年齡(7.32±1.04)歲;18例輕度,9例中度,3例重度;對照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5~10歲,平均年齡(7.21±1.02)歲;16例輕度,10例中度,4例重度。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選患兒均與2016年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3]中表述的診斷標準相符;所選患兒年齡均≥1歲;患兒家長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先天性疾病患兒;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患兒;患兒家長不配合。
給予對照組患兒常規治療及常規護理,常規治療包括吸入激素、β2受體激動劑和抗感染治療。在對患兒治療同時,護理人員應對其病情狀況密切觀察,叮囑患兒家長遵醫囑指導患兒合理用藥,并對患兒和其家長進行心理疏導,同時在飲食方面,囑咐家長保證膳食搭配合理;并鼓勵家長多帶患兒戶外運動,增強機體抵抗力。
給予研究組患兒規范化管理教育。(1)專科哮喘患兒管理團隊構建,包括哮喘專科護理人員與醫師,工作重點主要是對患兒個體化治療方案設定,同時對患兒和家長開展宣教教育以及護理及治療的開展等。由護理人員對患兒的檔案管理與構建,包括病情控制基本情況、治療方案、家族史、居住地環境和診斷檢查情況等。(2)對哮喘患兒和家屬開展規范化健康教育,如解釋自我監測與管理方法及意義;詳細說明負面情緒對病情的影響;介紹治療哮喘的藥物,包括不良反應、用藥方法和治療作用等;科普哮喘病癥相關知識;說明遵醫用藥的重要性、控制病情的重要性、停藥與藥物劑量擅自改變的不良影響等。(3)在每次就診時,專科護理人員與醫師對患兒實施耐心、細心的個體化指導,除了要掌握患兒用藥情況外,還要知曉患兒飲食情況與居住環境,密切觀察患兒肺功能水平,結合檢查結果對治療方案及時調整,同時還要對患兒病情狀況進行分析,使患兒疾病存在的原因及問題改善;另外,對患兒和其家屬開展針對性指導與心理疏導。(4)結合患兒機體實際情況,對運動鍛煉方案合理制定,長期、適宜且有效的體育鍛煉有助于人體副交感與交感神經功能調節,使患兒支氣管黏膜上皮細胞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性提升,使哮喘病癥發生次數明顯減少。對此,告知患兒和家長開展體育鍛煉的意義,鼓勵其定期參加體育活動,并合理選擇運動項目及方式,如此對患兒免疫水平提升有重要作用;另外,加強體育鍛煉的運動強度與運動量,根據患兒實際情況循序漸進進行,禁止運動過度。(5)專科護理人員定期隨訪患兒,并掌握患兒病情進展和用藥情況,及時解答患兒及家長的問題,叮囑患兒家長遵醫用藥,并對哮喘日記記錄情況詳細查看,掌握流速儀應用情況,同時囑咐患兒家長禁止對用藥劑量擅自增減或終止用藥,定期復診,結合患兒與家屬心理情況,開展相應心理疏導,并多予以支持及鼓勵。
(1)對患兒家長滿意度情況評估[4],選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量表進行,由患兒家長在規定時間內填寫并回收,回收率是100%,量表項目服務態度、言語溝通和健康教育等,量表評估以非常滿意、相對滿意和不滿意標準劃分,量表標準評分分別是>85分、85~60分和<60分。(2)比較觀察干預前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情況。(3)肺功能檢查:選用醫療專用肺功能測試儀進行,型號為MasterScreen型,先讓受試者對其步驟練習至完全掌握,隨后重復測>2~3次,根據受試者體重和身高、年齡和性別等,由肺功能儀把預測值呈現出來,對重復測定中最佳值選取并分析。測定指標一次同步測出,所得參數包括1 s用力呼氣容積、呼吸高峰流量和用力呼氣量等。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研究組、對照組患者1 s用力呼氣容積、呼吸高峰流量和用力呼氣量等肺功能指標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 s)

表1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 s)
呼吸高峰流量/(L?s-1)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 30 1.21±0.32 1.88±0.46 2.41±0.10 3.39±1.41對照組 30 1.24±0.37 1.37±0.42 2.50±1.17 2.66±1.36 t 0.336 4.485 0.420 2.041 P 0.738 <0.001 0.676 0.046組別 例數1 s用力呼氣容積/L用力呼氣量/L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 30 1.39±1.21 2.26±0.32對照組 30 1.41±0.37 1.60±0.35 t 0.087 7.623 P 0.931 <0.001組別 例數
研究組患兒家長總滿意率是96.67%,高于對照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兒家長滿意度結果比較[n(%)]
小兒哮喘是臨床多發且常見癥,伴隨近幾年小兒哮喘發生率的不斷遞增,使得人們愈發重視該疾病。由于小兒年齡較小,機體功能處于發育發展,對外界抵抗力低下,因此一定程度提高了小兒哮喘發生率[5-6]。因該疾病具有呼吸困難、喘鳴和反復發作性咳嗽等癥狀,且其具有病程時間長、病情發作突然等特點,因此為避免影響小兒日后健康成長,及早開展有效合理的臨床治療非常重要。另外,為有效預防及減少支氣管病癥的發生,必要時可對患兒開展規范化管理[7]。
在控制哮喘患兒病情中,患兒家長對患兒用藥依從性、環境情況、復診情況和哮喘病癥等的了解,也都是影響控制哮喘病情的主要因素[8]。全球哮喘防治創議指出,對于哮喘病癥的治療,糖皮質激素吸入療法是當前最安全且最有效的治療方法,長期應用能使哮喘發作次數減少,而且還能使患兒病癥情況有所改善。然而在實際中,大部分患兒家長因缺乏對糖皮質激素的認知,對此方法的應用存有顧慮,擔心此方法的實施易引發患兒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導致部分家長在患兒病情有所控制后便擅自停藥或自行將用藥劑量減少,此舉不但不會使患兒病情改善,甚至還會誘發病情反復發作情況發生。基于此,規范化管理教育的開展尤為重要,其目的是使患兒及家長對遵醫用藥重要性、對病情均有深入認知,使治療依從性有所提升[9-10]。另外,醫護人員應對患兒家長開展系統性、有目的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讓其知曉哮喘病癥屬于一種需要監控且長期用藥治療的慢性病癥,遵醫用藥不會使患兒出現不良反應[11]。此外,規范化管理教育的內容還包括指導患兒正確吸入治療的方法;幫助患兒對相應的體育鍛煉方案合理制定及選擇,鼓勵其對體育鍛煉活動積極參加,促使患兒免疫力有所提升;幫助患兒家屬對哮喘誘發因素進行識別,經皮內過敏原點刺試驗對過敏原予以明確,包括心理因素和環境因素、藥物和運動及過敏性物質等,結合實際情況對防護措施及早制定,防止接觸;指導家長開展對病情的自我管理及自我監測;幫助患兒與家長對先兆癥狀準確識別,包括胸悶和打噴嚏、咳嗽和鼻癢等,根據患兒具體病情及早治療;讓患兒與家長知曉情緒對病情的影響,經開展心理疏導對患兒心態進行調整,讓家長知曉保證患兒心情愉悅的重要性,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哮喘患兒60例為對象,經對上述闡述的總結,從表1中可知,規范化管理教育的實施能有效提高患兒肺功能水平,使其加速恢復至正常狀態,不適感降低。從表2中可知,規范化管理教育的應用能提高患兒家長對哮喘病癥的認知,進而能對治療工作積極配合,滿意度提升。
綜上所述,對哮喘患兒予以規范化管理教育,有助于患兒病情改善,肺功能水平恢復至正常,患兒家長滿意度提升,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