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麗,楊汝燕,唐 燕,李新英,馮海霞
(山東省胸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山東 濟南 250000)
癌癥疼痛是導致癌癥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主要因素,癌痛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不良情緒,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會造成一定的影響,醫務人員認為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不僅需要給予患者有效的常規護理,也需要給予患者有效的疼痛控制,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癌癥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狀況得到控制,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借此使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到提升[1-2]。PDCA循環是企業管理學中一個常用的模型,而隨著近年來醫療環境的不斷發展,將PDCA循環應用于患者的管理中,在對患者進行治療以及護理時,根據患者的病情特點,將不同階段的護理工作應用于實際中,能夠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隨著PDCA循環的不斷發展以及改進將PDCA循環應用于兒童患者的護理中,則能夠改善患者的病情,起到良好的抗癌效果[3-4]。本次探究將PDCA循環工具應用于癌痛患者管理規范中的效果,分析其臨床可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選擇2020年4月—12月我院62例癌痛嚴重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31例。實驗組男16例,女15例;年齡32~55歲,平均年齡(38.4±1.9)歲。對照組男15例,女16例;年齡31~54歲,平均年齡(37.8±6.2)歲。患者對本次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患者在臨床上入院時符合癌癥病癥,并且患者疼痛狀況明顯;患者可接受后續隨訪調查;患者未見原發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者無法接受本次后續調查;患者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存在原發性血液疾病或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對實驗缺乏認知或缺乏正常認知能力。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在接受護理管理時,由醫務人員給予患者常規管理模式,針對患者的病情特點作出相應的護理方案,調整即可實驗組患者則在護理時由醫務人員將PDCA循環管理應用于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具體方式如下。
P:在計劃階段,護理人員首先需要在內部建立完整的PDCA循環管理小組,由科室內護士長作為小組長在小組建設時納入疼痛專科護士1~3名,并為患者分配相應的責任護士,建立完整的質量改進小組,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前需要對患者的病情原因進行分析,并在小組內建立小組會議,小組內成員各自發表自身的意見,針對患者作出相應的護理調整。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了解時,應當從患者病案分析和患者主訴中了解患者的疼痛狀況,以及希望達到的護理結果,對患者進行一定的簡單指導,通過這種方式使患者了解自身的疾病特點。
D:在實施階段,首先需要針對患者的疼痛狀況進行評估,確認患者的癌痛感受,并根據患者的疼痛狀況作出相應的鎮痛處理,必要時給予患者藥物鎮痛,以保障患者的心理狀態良好。而在對患者進行評估管理時應當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動態評估記錄,患者在護理過程中誘發疼痛的主要原因,以及可能會對患者心理因素造成影響的原因,重點掌握患者的病情評估原則和工具的使用,通過這種方式改善患者的疼痛不良狀況,而如果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爆發性疼痛,應當立即對患者進行評估和處理,必要時可以采用速效鎮痛藥物對患者進行鎮痛。
C:在檢查階段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在護理過程中接受護理時出現的漏洞或者患者的反饋,對護理工作進行相應的調整,并對其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追蹤質控檢查。
A:小組內成員在進行處理階段的工作時,需要通過各項改進措施以及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做出相應的總結,并針對其不足之處做出進一步的討論,了解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時可能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在護理完成后,對所有患者的睡眠質量和疼痛評分進行評估,并記錄患者的情緒評分,分析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感受。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睡眠時間優于對照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睡眠時間比較( ± s)

表1 兩組患者睡眠時間比較( ± s)
組別 例數 護理前入睡時間/h 睡眠時間/h實驗組對照組5.06±0.75 4.96±0.85 t 0.944 0.491 P>0.05 >0.05 31 31 0.49±0.13 0.52±0.12組別 例數 護理后 VAS評分/分入睡時間/h 睡眠時間/h實驗組對照組3.25±0.98 6.24±1.03 t 4.703 5.525 11.709 P<0.05 <0.05 <0.05 31 31 0.25±0.09 0.42±0.18 8.45±1.65 6.52±1.03
試驗組患者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得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情緒狀態比較( ± s,分)

表2 兩組患者情緒狀態比較( ± s,分)
組別 例數 SDS SAS實驗組 31 41.36±5.18 40.98±6.18對照組 31 62.14±4.52 61.62±5.12 t 16.829 14.319 P<0.001 <0.001
癌痛是所有癌癥患者都需要面臨的一個主要癥狀,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大多護理人員都對患者的治療進行高度關注,這種現象會導致患者長期受到癌癥疼痛的影響,患者在接受管理時疼痛管理指南的建設不夠完善,導致患者的癌癥疼痛癥狀較為多樣化,并不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以及管理[5]。
PDCA循環在應用于患者的護理管理工作時,能夠針對患者的臨床特點做出相應的護理優化,這種護理方式能夠有助于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效率,并且還能使患者的臨床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在PDCA循環管理中,護理人員既是評估者也是疼痛的控制者,在小組內每位成員需要具備良好的分工,又需要進行互相的配合,一旦發生問題則需要進行討論和分析,無形之中也提高了護理人員在面對問題時的處理能力和解決能力,護理人員通過所學知識的合理應用,對患者進行專業的評估以及宣教,能夠有助于提高護理人員對疾病的認知,使醫務人員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6-7]。
在臨床研究中發現患者的疼痛知識及對疼痛控制態度直接決定了患者的用藥行為,而通過健康教育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疼痛用藥的知識,使患者疼痛治療的效果得到有效的改善,這樣能夠改變患者的疼痛管理行為,而癌痛是中晚期癌癥患者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有效的護理以及管理能夠有助于使患者的癌痛癥狀得到改善,將其應用于兒童患者的護理工作中,能夠積極主動的配合癌痛治療工作的開展,有助于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提升[8]。
綜上所述,在對癌痛患者進行管理時,將PDCA循環管理應用于其中,能夠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使患者的疼痛狀況得到有效的控制,對于患者后續康復來說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