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鷹,李曉超
1.沈陽市皇姑生態環境分局;2.沈陽綠恒環境咨詢有限公司
沈陽市2015年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僅為56.7%,燃煤、機動車尾氣、揚塵是導致霧霾產生的根源。其中:采暖季(10月至3月)燃煤對PM2.5的貢獻率約為60%;機動車尾氣約為20%;揚塵約為10%;其它10%。非采暖季(4月至9月):燃煤占40%;機動車尾氣占20%;揚塵占20%;其他占20%。
綜上所述,采暖期污染最重,燃煤污染特征顯著。
皇姑區作為中心城區,燃煤占全區燃料消耗中的比例很大,且燃煤裝置噸位小、污染治理設備落后、污染物排放量大。而對機動車尾氣中的污染物,區級層面無法制定相應政策。因此,皇姑區霧霾治理的重點:一是燃煤污染治理,二是揚塵污染治理。其中,重中之重是燃煤污染治理,也就是治理燃煤鍋爐,這是皇姑區“十三五”期間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
皇姑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燃煤污染治理工作,結合自身實際,實施“鐵錘拆爐”專項執法行動,扎實開展抗霾攻堅行動,加大協調調度力度,發揮區第三方技術職能及巡查作用,定期召開調度會,從巡查問題、通報問題、整改落實三個方面調動全區抗霾攻堅各項工作,不斷改善轄區環境空氣質量。(見表1)

表1 皇姑區陵東街國控點位環境空氣質量表單位:ug/m3
對比2016年點位數據,其中,PM2.5年均值改善了29%、PM10年均值改善了22%、SO2年均值改善了65%、NO2年均值改善了30%。從以上五年的數據來看,通過皇姑區的抗霾攻堅治理工作,環境空氣質量大幅度改善,同時提升了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水平。
在實施抗霾工作以來,每年年初制定皇姑區抗霾攻堅作戰方案和任務分解表,強力推進科學治霾、精準治霾、協同治霾、鐵腕治霾。區政府組織召開包括區級領導、區管正職領導干部共計130余人參加的高規格抗霾攻堅作戰部署會議,進一步動員全區上下進入戰時狀態,齊心協力打一場抗霾攻堅戰。將方案中涉及的開展環境專項整治;推進工業企業、汽修行業、餐飲行業等VOCs綜合整治;油品監管;油氣回收;燃煤清潔化替代;煤炭質量管理;集中整治“散亂污”企業;強化各類工地、道路、易揚塵物料堆等揚塵管理;加強秸稈禁燒等15類65項工作任務分解到全區30個相關責任部門。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要求,建立了部門聯動機制和定期調度制度,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主要領導親自調度、親臨一線,抓時間進度,抓措施落實。
實施“鐵錘拆爐”專項整治行動。鐵錘拆爐行動既是落實省、市關于大氣環境治理的一項具體舉措,同時也是為了對皇姑區未來發展負責和對百姓負責的一項民生工程。首先,認真研究本區域大氣污染成因,本著問題導向和工程化推進原則,在將全區所有小鍋爐企業存在的問題逐家分析到位、企業利益保護到位、替代措施保障到位的基礎上,提出實施“鐵錘拆爐”的攻堅行動。在全市率先以區政府名義編制了《皇姑區燃煤鍋爐綜合整治暨鐵錘拆爐工作實施方案》,印發了《皇姑區人民政府關于開展燃煤鍋爐綜合整治的通告》,提出了分類別、分步驟拆除燃煤鍋爐的時限和要求。構建了“政府全面負責、環保統一監督、各部門依法履職”的抗霾工作新格局,經過各部門的努力,全區累計拆除了燃煤鍋爐523臺,減排二氧化硫4309噸、氮氧化物1180噸,超額完成市下達的二氧化硫2292噸、氮氧化物586噸的減排任務。
實施工業鍋爐管控專項整治行動,開展工業燃煤鍋爐廢氣污染物治理升級改造。我區大型燃煤鍋爐全部安裝高效除塵脫硫脫硝裝置和在線監控設施并聯網,嚴格落實燃煤鍋爐“一爐一策”要求,對轄區內11家供暖企業的燃煤鍋爐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進行監督性監測,無污染物超標現象的發生。
實施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專項整治行動,全力推進開展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將“三大區域”和“五大行業”作為治理重點,在深入排查并建立清單的基礎上,完成重點項目治理。組織11家涉VOC企業編制“一廠一策”治理方案,建立基本信息和治理設施檔案,明確日常監管措施。轄區內的加油站、86臺油罐車已經全部完成了油氣回收改造工作,100%完成了油氣回收任務。
實施柴油車專項整治行動,集中整治柴油貨車污染。按照《沈陽市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大力實施清潔柴油車、清潔柴油機、清潔運輸、清潔油品行動,對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不定期開展聯合明察暗訪,完成非道路移動機械的編碼登記及環保號牌的發放,嚴禁未進行編碼登記或尾氣排放檢測不合格的非道路移動機械,進入施工現場作業。
實施揚塵管控專項整治行動,強化揚塵管控工作,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增加道路清掃保潔,建成區道路機掃率達到85%以上;強化日常監管,從嚴查處違法行為,延伸執法監管范圍,將三、四環納入執法監管范圍;加大建筑工地揚塵污染管控工作,全面落實建筑工地“七個百分百”;加強散流體運輸收納監管,加大渣土運輸車輛通行集中區域交通違法行為管控力度。
加強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管控工作,明確了在全域范圍內實施秸稈禁燒的工作目標和責任分工,全面實地排查和現場核實,全區所有秸稈全部離田深翻。
強化重污染天氣預警行動工作,制定并實施《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修訂)》,提出不同級別的預警措施和減排要求。2016年至今,共累積啟動輕污管控21次、重污染III級黃色預警9次、重污染II級橙色預警2次,及時將啟動信息通知有關部門,指導落實應對措施,并通過市、區第三方巡查,督促整改,對區域環境空氣質量“輕污拉良、重污削峰”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十四五”期間,要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引領,全力突破制約空氣環境質量的改善瓶頸問題,補齊大氣治理短板,“挖透”末端治理減排潛力,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
加大低矮面源清潔能源改造,加強大氣污染成因解析,推進大氣環境管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進程。
加強揚塵治理,通過數字化監控、網格化巡查等手段加強對轄區內在建工地的管控,重點對工地揚塵治理、易揚塵物料堆、道路揚塵等方面進行逐項檢查,確保建設工地揚塵整治工作取得實效。加強城市道路揚塵防治,加大城市主干道及建筑工地周邊區域的沖洗力度,促進環境持續改善。
加強對大氣污染源的監督管理,持續對轄區內供暖企業的燃煤鍋爐防治設施運行情況進行監督性監測,確保無污染物超標現象的發生。
實施VOCs全過程整治,加大柴油車整治力度,基本消除柴油貨車冒黑煙的現象。嚴格監管油品質量;強化非道路移動源的污染防治;完成非道路移動機械進行編碼登記,未經過編碼登記的非道路移動機械禁止使用。
提升鍋爐節能環保水平,利用“政府+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充分考慮能效和大氣污染物排放的要求,用先進節能降耗技術改造供暖行業,高標準實施“供熱鍋爐”改造工程。
擴大清潔型煤的使用范圍,加大力度落實居民散煤替代補貼細則,統籌使用政府資金,根據實際工作情況持續完善支持清潔能源取暖的政策措施,不斷加大對清潔能源替代取暖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
相關鏈接
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霧霾常見于城市。中國不少地區將霧并入霾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現象進行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霧霾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高密度人口的經濟及社會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細顆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積聚,此時如果受靜穩天氣等影響,極易出現大范圍的霧霾。
2013年,“霧霾”成為年度關鍵詞。這一年的1月,4次霧霾過程籠罩30個省(區、市),在北京,僅有5天不是霧霾天。有報告顯示,中國最大的500個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空氣質量標準,與此同時,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有7個在中國。2014年1月4日,國家減災辦、民政部首次將危害健康的霧霾天氣納入2013年自然災情進行通報。2014年2月,習近平在北京考察時指出:應對霧霾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首要任務是控制PM2.5,要從壓減燃煤、嚴格控車、調整產業、強化管理、聯防聯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舉措,聚焦重點領域,嚴格指標考核,加強環境執法監管,認真進行責任追究。2016年12月,入冬來最持久霧霾天氣來臨,多個城市已達嚴重污染,預計還將維持4天,直到21日后半夜才會自北向南減弱消散。19日夜間將進入此輪霧霾最嚴重的時段,將影響包括京津冀、山西、陜西、河南等11個省市在內的地區。2017年,李克強總理親自將“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寫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