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歡
任何理論的誕生并不必然具有科學性,而是要經過大量實踐的檢驗才能被人們認可。中國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基礎上誕生了毛澤東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兩大理論成果。文章通過探索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特征及其中國化進程,分析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特征
(一)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指引我們用正確的態度認識世界,用正確的方法改造世界,進而實現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突出貢獻在于提出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強調用辯證的眼光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既要看到事物發展帶來的好處,也要看到事物發展帶來的壞處,只有用辯證的眼光看待事物才有助于我們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進而在認識規律的基礎上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歷史唯物主義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的主體,任何統治者只有切實考慮人民群眾的利益,急人民群眾之所急,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才能維護政局的穩定。
(二)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發展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從誕生之初就以指導無產階級革命為目標,呼吁廣大無產階級勞動者正視資本家的丑惡面目,團結一致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先后爆發了法國里昂工人運動、英國憲章運動、法國巴黎公社運動等,雖然這些運動都以失敗告終,但是為無產階級革命積累了寶貴的經驗。1917年10月25日(俄歷),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布爾什維克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的指導下,領導俄國廣大工人階級反抗沙皇統治,最終取得革命勝利,這是無產階級革命史上的第一次偉大勝利。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列寧將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誕生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內涵,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三)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政治立場
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是指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實踐都應該致力于實現和維護以勞動人民為主體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最根本的利益。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人民群眾具有重要的作用,他們是國家的主人、是歷史的創造者,正是在人民群眾的推動下才有了朝代的更替、社會的發展變化。任何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執政過程中都要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以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需求、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為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取得革命的勝利、解放全中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善于發動人民群眾的力量,并且以解放全國被壓迫的勞動人民為目標,在戰爭中即使彈盡糧絕也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這正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鮮明的政治立場。
二、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進程
(一)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青年學生紛紛走上街頭反抗當局者的統治,反對巴黎和會上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這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運動,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在五四運動爆發之際,李大釗、陳獨秀等同志開始在國內傳播馬克思主義,許多青年學生均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至此,馬克思主義理論進入中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就將馬克思主義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與國民黨合作,共同反抗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國共第一次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并在革命過程中不斷擴大中國共產黨的影響,進一步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
毛澤東思想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而誕生的科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在早期的中國革命中,共產黨領導人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時存在“教條主義”傾向,將俄國十月革命的斗爭經驗完全應用在中國革命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中國革命實際,這種錯誤引導造成中國革命的巨大損失。而毛澤東思想就是在與這種錯誤導向做斗爭的基礎上形成并發展起來的。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同志帶領起義軍開創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此期間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思想,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誕生。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不斷發展與完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大理論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時期,開始獨立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通過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了中國人民的思想,同時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開,此次大會正式將鄧小平理論寫入黨章,標志著鄧小平理論的正式確立。此后,中國歷屆領導者在借鑒前人的基礎上深化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的結合,先后誕生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科學理論。
三、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
(一)有利于廣大黨員堅定共產主義信念
共產主義是社會主義的最高階段,是廣大黨員最高的目標追求,無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是為了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目前,中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實現共產主義目標任重而道遠。但是,現在部分黨員受到西方“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的影響,出現了與黨的先進性,與共產黨員稱號極不相稱的現象,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中國共產黨的純潔性,而且影響了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地位,不利于強化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基礎。所以,應該強化馬克思主義教育,強化黨員的理想信念,促使他們為了實現共產主義這一目標而不懈奮斗。
(二)有利于將實踐性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路徑
實踐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路徑。首先,實踐是獲得正確認識的前提。人們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真正掌握事物的本質,獲得關于事物的正確認識。在革命戰爭期間,黨領導人民群眾進行了一系列實踐才確立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正確的道路;新中國成立后,正是在共產黨人“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中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充分證明了實踐是獲得正確認識的前提。其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理論成果只有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才能歷久彌新。新時代,堅持馬克思主義教育、強化馬克思主義理念,有助于廣大共產黨員以及人民群眾充分認識實踐的重要作用,進而自覺將實踐性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路徑。
(三)有利于將革命性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活力源泉
馬克思主義是革命的理論。新時代,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有利于將革命性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活力源泉。革命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特征之一,馬克思主義自誕生之日起就倡導廣大的無產階級積極進行革命,通過革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經過一系列革命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國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經過一系列革命獲得了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事實證明,只有通過革命才能徹底推翻舊勢力,才能真正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進而推動社會發展。所以,革命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活力源泉。
四、結語
馬克思主義具有科學的理論體系和不斷豐富的內涵。雖然中國早期共產黨領導者在應用馬克思主義時存在“拿來主義”“教條主義”等問題,做出了一些錯誤決策,但這不能說明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種“偽科學”,不適用于中國實際。近現代以來,中國歷屆領導者都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由此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跡。
參考文獻:
[1]李張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概念提出的文化動因及其當代價值[J].長白學刊,2021(1):149-156.
[2]林兆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特征、中國化進程和當代價值[J].兵團黨校學報,2020(6):56-62.
[3]夏國永.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及其當代價值研究[J].學理論,2020(11):26-29.
[4]蘇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當代發展[J].長江叢刊,2020(11):194+196.
(作者單位 中共長治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