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其鈺 陳波



2006年5月,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建設“法治浙江”的決議》。? ? ? ? 蔡榮章 攝
目前,浙江已成為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營商環境最優、群眾和企業獲得感最強的省份之一。
浙江省有3個市縣和兩個項目成功創建全國首批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和項目,法治浙江建設綜合滿意度逐年提升,2020年達92.25分。
……
2021年4月1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在浙江的實踐”為主題,在杭州舉辦法治浙江建設十五周年新聞發布會。
十五年春華秋實,十五年砥礪奮進。
自2006年4月浙江省委作出法治浙江建設的重大決策以來,我省始終秉持習近平同志提出的法治浙江建設理念、思路和方法,始終沿著習近平同志開創的法治浙江建設道路砥礪前行,推動法治浙江建設在總體上走在了全國前列。
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
2020年12月,“十四五”新征程即將開啟。
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召開第三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實中央以及省委關于法治建設的決策部署,對2021年及今后一個時期的法治浙江建設進行謀劃部署。
省委率先垂范、靠前謀劃,宣示一個強烈信號:浙江,要以更高的政治覺悟、更強的責任擔當、更大的信心決心,努力建設法治中國示范區,奮力打造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
當時間回到新世紀初,面對社會利益關系深刻調整、改革發展過程諸多矛盾累積,浙江如何實現良法善治?
“法治浙江”給出了響亮回答!
2003年,省委作出的“八八戰略”重大決策中,法治建設就被列為優化浙江發展軟環境的重中之重。在大量調查研究和前期準備的基礎上,2006年4月,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作出建設法治浙江的決定,法治建設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2006年5月,浙江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關于建設“法治浙江”的決議》,這成為推進法治浙江建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文件。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歷屆省委堅持把法治浙江建設作為深入實施“八八戰略”的重要內容,始終沿著習近平同志開創的法治浙江建設道路砥礪前行,推動法治浙江建設在總體上走在全國前列。
15年來,法治的推進體系更加健全。省委成立建設法治浙江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研究解決法治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和突出問題,黨委牽頭抓總、“一把手”負總責、各有關方面齊抓共管,把法治建設納入黨委工作重要議事日程,把法治建設成效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
15年來,法治的工作機制更加堅實。歷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對法治建設親自部署、過問、協調、督辦,連續12年開展法治縣(市、區)工作先進單位(示范單位)創建,每年組織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設考核評價,層層傳導抓落實的壓力。
以立法引領強化制度供給
立法是法治的源頭,良法是善治的基礎。15年來浙江始終重視發揮立法的引領作用,強化經濟社會發展制度供給。
數據顯示,2006年至2021年3月底,浙江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制定(修訂)省地方性法規160件,修改212件次,批準設區的市地方性法規319件,省政府共制定、修改政府規章134件,基本形成了較完備的地方性法規制度體系。
“我們加強創制性、先行性立法,實現立法與改革決策有機高效銜接。”在新聞發布會上,浙江省人大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丁祖年說,浙江有20多部地方立法開創了全國第一。如浙江出臺全國第一部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全國第一部以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為主題的地方性法規《浙江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等。
在創新立法工作機制上,通過建立立法公開的專門網站“地方立法網”,實現所有法規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建立地方立法專家庫,有效推進專家參與立法制度化系統化;構建人大代表分專業有重點參與立法工作機制,提升人大代表參與立法的實效……
“15年來,浙江注重立法地方特色和管用實用,健全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工作機制,緊扣高質量發展、生態環保、新經濟新業態、保障民生等重點領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制度供給。”省委依法治省辦副主任、省司法廳廳長馬柏偉說。
同時,加強“紅頭文件”管理,推進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法治化。浙江每隔兩年對行政規范性文件開展全面清理,有力維護國家法制統一。
依法行政是主體工程和重點任務
15年法治浙江建設中,浙江始終將依法行政作為主體工程和重點任務,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如在政府職能轉變方面,浙江先后開展4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包括推進‘四張清單一張網迭代升級、‘最多跑一次改革、數字化改革等,努力建設‘掌上辦事之省‘掌上辦公之省。”馬柏偉表示。
目前浙江公告執行的行政許可事項442項,其中省級委托下放執行197項,占省級行政許可事項的69%。省市兩級共清理取消證明事項198項,市縣兩級累計2816項證明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共讓群眾少提交證明4000多萬件。
法治政府建設還需依法規范政府行政行為。在此方面,以《浙江省行政程序辦法》為統領,浙江全面構建行政程序體系,涵蓋重大行政決策機制、重大行政決策目錄化管理、基層合法性審查全覆蓋等。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探索行政復議體制改革的“浙江模式”并在全國推廣。
近年來,政府行政行為質量穩步提高。2020年浙江新收一審行政訴訟案件同比下降20.3%,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上升10個百分點,一審行政案件敗訴率降到10%以下。
法治建設,改革破題。2021年1月14日,桐廬縣政府行政執法指揮中心正式成立,全縣監管力量、專業執法隊伍、鄉鎮(街道)執法力量接受指揮中心的統一指揮、協調和調度。桐廬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李承敏說:“指揮中心的設立,在監管和執法領域構建起整體政府格局,消弭部門和鄉鎮(街道)之間不協同,有利于集中力量辦大事。”
“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是法治浙江建設在新發展階段的新目標新任務,也是法治化改革的重要抓手。目前全省統一將15個領域488項行政處罰事項納入綜合執法,共有42個鄉鎮(街道)以自身名義開展綜合行政執法,探索創新“互聯網+監管”“信用+監管”“非現場執法”“綜合查一次”“輕微違法行為告知承諾制”等執法方式,政府監管效能進一步提升。
馬柏偉表示,浙江將進一步拓展綜合執法領域,預計到2021年底,綜合執法事項將覆蓋60%上的執法領域。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升司法公信力
司法的質量、效率和公信力直接體現法治浙江建設的成效。為完善司法權運行機制、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浙江法院、檢察院精簡內設機構比例達33%,組建新型辦案團隊5000余個。
目前我省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率89.43%,試點法院民事案件小額訴訟、簡易程序適用率分別為21.2%、62.8%,一審、二審獨任制適用率分別為86.6%、42.7%。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許惠春介紹,浙江法院堅持以審判為中心,深入推進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如2013年依法對“兩張叔侄強奸殺人案”再審改判,該案是新刑訴法生效后,全國首例運用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改判被告人無罪的命案。
2017年8月18日,根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的方案,杭州互聯網法院掛牌成立,集中審理浙江省杭州市轄區內基層人民法院有管轄權的六類涉互聯網一審民事、行政案件,開啟了中國互聯網案件集中管轄、專業審判的新篇章。這是全球首家互聯網法院。
智能立案系統、電子簽章系統、電子卷宗隨案生成系統、智能推送系統、金融快審系統……這一系列高科技的加持,讓杭州互聯網法院網上審理跑通跑順跑得快。
此外,浙江推行的“移動微法院”“一體化辦案辦公平臺”“鳳凰智審”等智慧司法平臺,讓人民群眾“一次不用跑”就能享受到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
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是筑牢公正司法“防火墻”。15年來,浙江檢察機關敢于監督、善于監督、勇于自我監督。
“我們持續更新監督理念,率先提出并踐行‘少捕慎訴慎押理念;深入推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促進案結事了人和政和;自主研發‘民事裁判智慧監督系統等智能輔助應用,深化數字賦能監督……”浙江省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黃生林介紹。
據悉,目前浙江審前羈押率為47.27%,呈逐年下降趨勢,訴訟案件服判息訴率90.21%,一審判決改判發回瑕疵率0.35%。
基層社會治理納入法治軌道
法治不僅是社會治理的合法性來源,也是增強社會治理權威性和公信力的根本保障。浙江是“楓橋經驗”發源地,如何把基層社會治理納入法治軌道?
“我們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推行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努力實現群眾信訪和矛盾糾紛化解‘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浙江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王中毅介紹。
2020年,浙江縣級矛調中心共接待群眾134.9萬人,受理矛盾糾紛66.2萬件,化解成功率94.9%。浙江省法院新收各類案件在上年同比下降4.6%的基礎上,繼續下降7.2%。
此外,按照“三治融合”的方法,浙江總結提升推廣“村民說事”、“民主懇談”、鄉賢參事、村務監督、小微權力清單、道德評判、村規民約等載體,為有效改變自治領域“行政化”的問題、法治領域“不信法”的問題、德治領域“失范”的問題,提供了系統性、綜合性的解決途徑。目前,全省已建成“三治融合”示范村(社區)6000余個。
浙江正全面推行數字化改革,提出構建以“1338”為主要內容的數字法治系統,推動有關體制機制、組織架構、業務流程的系統性重塑。其中“1338”即建設一個數字法治綜合應用,完善政法一體化辦案體系、綜合行政執法體系、風險閉環管控大平安體系,提升相關聯的3個集成應用、8個基礎應用。
仲春時節,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里,珍貴的文物和圖文資料,讓一批又一批參觀者感受到法治的力量。
15年來,浙江全面構建社會大普法格局,制定實施“五五”“六五”“七五”普法規劃,創新普法責任制清單制度,開展各類普法主題活動12萬余場次,建成“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等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7家,各類法治文化陣地4800余個。
全面建成“12348”浙江法網,實現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全覆蓋,全省共有公共法律服務站1360個、服務點2.8萬余個,進一步營造了全社會依法辦事、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濃厚氛圍。
2020年12月,中共浙江省委印發的《法治浙江建設規劃(2021—2025年)》明確提出,到2025年各領域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建成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社會既規范有序、又充滿活力的法治浙江;到2035年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成與省域治理現代化、高水平整體智治體系相適應的法治浙江,建成法治中國示范區。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肩負習近平法治思想重要萌發地和法治中國建設重要實踐地的使命擔當,浙江上下牢記囑托、奮力開拓,努力為建設法治中國示范區,奮力打造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優越性的“重要窗口”書寫新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