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心悅


本屆以來,嘉興市人大從“1246”信息化建設架構出發,不斷探索深化常委會和代表履職、機關工作新方式。在做優做強“1246”基礎上,緊扣數字化改革新部署新要求,堅持實際、實用、實效原則,聚焦重點場景建設任務,做到一體化構建、項目化推進、品質化提升。
打造財經聯網監督“三循環”體系
“監督精準。”一走進財經聯網監督綜合系統的控制室,嘉興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馬青指著墻上的書法感慨,“我們做嘉興財經聯網監督,就是為了提高人大監督的精準性、實時性、權威性。”
如何提高?依靠每年開一次會,開會時討論一下的工作模式,顯然做不到。數字化以理念重塑履職監督、以技術破除路徑依賴,撬動人大監督工作流程再造、優勢倍增。
嘉興市人大財經聯網監督綜合系統啟動早、起步快。2017年即與省人大財經委聯合開展了政府預算聯網監督試點工作;2018年正式啟用;2019年開始探索系統2.0版的優化升級,至今仍在不斷深化。
2.0版的一大亮點,就是在夯實與同級財政“四本預算”“小循環”聯網的基礎上,推進與審計、發改、國資、稅務、自然資源和規劃等同級部門的“中循環”聯網。
涉及部門間數據共享,就要考慮到“度”的衡量。對于同級財政、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市人大專門召開協調會,獲取各部門的表態支持。“稅務等垂直管理的部門,可能有些數據較敏感。建立數據中間庫,系統從中間庫提取數據。”嘉興市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相關負責人說,這樣既保證安全,又兼顧時效性。
目前,市人大財經聯網監督綜合系統已根據核心業務,建成13個監督模塊,實現財政預決算、部門預決算、投資項目、國資監督、審計監督、民生實事“六位一體”全鏈條全閉環監督。
系統設計重點突出四大功能:查詢、預警、分析、服務。
“每一個項目中,圖表和數據能任意切換。”市人大常委會的工作人員邊演示系統邊介紹,圖表直觀,數據精確,兩種展現形式,滿足不同監督需求。
點開“監督預警”模塊,對部門預算執行進度與部門大項目支出進度的預警信號紅黃兩色,一目了然。
基于數據模型的智能分析和自動化監督功能還在持續探索中。這體現了嘉興市人大不斷提升的“數”的能力。
嘉興市人大曾通過財經聯網監督綜合系統,發現財政轉移支付速度偏慢。市人大財經委發文至市財政部門提醒督促這一情況。市財政部門馬上落實,提高了財政轉移支付效率。
小事例折射出系統帶來的大成效。以“一掌通、一鍵查、一網聯”的技術創新助推政府及其部門的業務優化,真正實現為政施財、為民用財。
王馬青介紹,接下來將沿著數字化改革的大方向,拓展數字思維,利用數字技術,實施數字場景。這是嘉興人大財經聯網監督綜合系統3.0版的努力方向:在人大橫向聯網的基礎上,縱向全流程匯合集聚,聯通縣、鎮和省人大,實現縱向“大循環”聯網。
以打造橫向聯通、上下貫通的“三循環”體系為目標,新的集成監督場景正在快速生成。
提檔“1+7+72”人大代表聯絡站網絡體系
嘉興市平湖市當湖街道的老楊“愛吹牛”。路面窨井蓋損壞,公共廁所堵塞臭氣熏天……不管什么民生急事要事,老楊號稱都能解決。
老楊笑著說,他的秘訣就是平湖“碼上提、馬上辦”市鎮兩級代表聯絡、選民聯系系統。
掃一掃代表聯絡站內的二維碼,立馬跳出“民情直通”界面。選民或議事員登錄后即可向人大代表反映民情,最遲不超過一個月收到答復。
“之前反映無名路上窨井蓋損壞的問題,提交六七分鐘后即接到電話詢問詳情,第二天就換新了。”老楊坦言,“我這個年紀,平時用APP都不大靈。但經過這次嘗試,覺得蠻好用,就記住了。”
嘉興全市有72個鎮(街道)聯絡站,就有72輛通往民情的直通車。
“好不好,看‘療效。”自去年開通以來,平湖市級層面收到代表建議25條,已答復24條;鎮(街道)層面收到建議102條,已答復85條。
“我們反映的問題解決后,隔壁社區的議事員也來跟帖。”一位來自平湖市當湖街道松楓社區的議事員表示,通過該平臺,選民與人大代表對辦理結果進行跨區域留言、評價、點贊,與政府部門即時交流,推動良性互動。
人大代表的履職積極性明顯提高。平湖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副主任王亞英介紹,全市出現了人大代表爭上履職積分“排行榜”,爭搶“點單”履職活動的“奇特”景象。
7個與平湖類似的縣(市、區)代表聯絡分站,下通鎮(街道)聯絡站,上達嘉興市人大代表聯絡總站。上下聯動的“1+7+72”網絡陣地,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發揮了意想不到的大作用。
在嘉興市人大代表聯絡總站智慧人大總控室內,大屏上各分站情況、代表分布、財政預算、民生實事……各個模塊一目了然。當線下的人大代表活動因為疫情受到影響時,嘉興市人大常委會在代表聯絡總站召開視頻會議,連線各縣(市、區)人大代表,收集意見建議,助力復工復產。
在省人大常委會有力指導下,嘉興市人大在全省首創市人大代表聯絡總站,并打通形成“1+7+72”代表聯絡站網絡體系。自總站啟用以來,圍繞“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常態化”建設工作主線,實現與全市所有縣鎮兩級人大網上聯通、視頻互動、活動常態、整體聚力,為人大代表反映民情、知情知政、學習交流提供更好的服務。
嘉興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打了個形象的比喻:“1+7+72”人大代表聯絡站網絡體系像一根魚骨架,提綱挈領地串聯起全市人大代表和選民。
在嘉興市人大關于數字化改革的設想中,這根魚骨還覆蓋人大核心業務的方方面面。這條南湖邊的數字人大2.0之魚,在全省數字化改革的浪潮中匠心獨具。
從技術理性向制度理性蝶變躍升
全省數字化改革對于嘉興來說是恰逢其時。
經過前幾年的信息化建設,以數字化改革為契機,嘉興市人大信息化工作也到了迭代升級的時候。
在今年春節后上班的第三個工作日,嘉興市人大召開機關全體干部會議,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劉冬生強調,要堅持目標導向、效果導向、實際導向,貫通上下、打通堵點、暢通內外,保證數字化改革成果顯示度,提高嘉興人大辨識度,做到實踐第一、實用為先。
對標對表省委、省人大數字化改革要求,嘉興人大提出重點抓好8大任務、16個應用場景的建設,其中就包括“財經聯網監督綜合系統”與“市縣鎮代表聯絡、選民聯系系統”兩個已建且比較成熟的場景。這屬于嘉興市人大著力深化提速、總結推廣的一批場景。
此外,嘉興市人大計劃形成特色亮點、精心打造一批應用場景。如“人大制度數字展陳館”依托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展陳館,云上宣傳人大制度優越性。海寧人大四維展館立足地方特色,起步較早。近期推出“堅持黨的領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海寧的實踐史”線上主題展,宣傳黨的領導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層實踐。
擴面提質、集成創新一批應用場景。如優化嘉興市“代表履職服務系統”,不僅管理人大代表基本信息,還能自動生成代表履職登記表、履職情況分析統計等內容,貫通人大立法、監督、代表聯絡站等平臺。
16個應用場景撬動嘉興市人大工作全方位迭代升級。
當然,迭代升級的過程中難免遇到困惑。到實際操作層面,各縣(市、區)對于數據的理解或有差異。縣(市、區)人大經常會問“數據有很多,想要我們提供什么樣的數據?”因此,嘉興市人大下一步也將對數據收集與分類標準進行專題調研。
聚焦重點領域重要場景,意味著打破條塊分割、條線孤立的碎片化模式,“在廣泛互聯的基礎上不斷共享創新”;意味著從根本上推動制度重塑,構建“整體智治、高效協同”的現代化治理體系。
目前,嘉興市人大數字化推動制度重塑的效能已初步顯現。如平湖市人大“民情直通”平臺。在鎮(街道)層面,平臺將“民生小事”直通部門進行解決,有效暢通人代會閉會期間的代表建議渠道,優化市人大街道工委的工作效率。但在嘉興市域層面,如何利用好數據進行民情分析、精準推送,如何“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履職、用數據創新”,這是嘉興市人大正在探索的。
相信通過準確把握數字化改革的本質,嘉興市人大定能走好從技術理性走向制度理性的蝶變躍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