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娟
龍應臺寫過一本書《孩子 你慢慢來》,教育又何嘗不是慢功出細活,豈可一蹴而就。作為班主任,哪一個不想自己能分到一批好管理的學生?如果一進班級,學生都正襟危坐,眼中充滿渴求知識的目光,言談舉止大方得體,對學習有著自我期待,我的心中一定會欣喜,遇上一批好學生!但現實如何呢?你不在,教室就是市場;你轉身,學生就肆無忌憚談笑風生、甚至臟話連篇;你發威,他們就是識相的貓咪;你和風細雨,他們就忘乎所以。嚴厲些好?還是寬容些好?嚴厲些,學生們“乖”,家長放心,可學生們是被壓抑的,青春是灰色的;寬容些,學生們“頑皮”,沒上沒下,得意忘形。這讓班主任們很糾結,工作中時常在二者之間來回搖擺。但我認為嚴厲不是嚴苛,寬容不是縱容。原則配上底線,既讓學生們體會到我們的善意,又要讓他們知道我們是有要求的,合理的制度幫襯是非常重要的。
可制度有時是冷冰冰的,大多數學生都不能在責罰中改善行為,空洞的說教也會引起學生的厭煩和抗拒,其實學生的轉變慢,這是非常真實的。曾經在學校是不學無術、屢教不改的學生,長大后儀表堂堂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我們會非常感嘆時間也是一副良藥。因此,教育也是一種等待,以靜待花開的心態來培養和教育學生成人成才。
2020年,我接了高一學年的一個漢族班,接到工作任務后,我馬上開始熟悉班級的情況,規劃班級建設的方向和目標。班級的學生大部分初中時被邊緣化,被無視,甚至被懲罰,這些都使他們的心靈備受打擊,自卑感較深,卻掩藏在散漫的背后。開學第一周就有同學在班級打撲克、抽煙、打架,與校外的學生集結斗毆。其實,對于我校往屆漢族班學生的情況我也是知道的,但是這屆學生的心理問題尤其突出。育人先育德,而育德的最佳手段就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觸碰學生的心靈,讓他們發自內心的反思自己、正視自己、接納自己、完善自己。
班級開展的第一項活動是班級競選。此次活動一是為了培養學生們的表達能力,二是為了培養學生們的責任擔當意識,通過競選,讓他們發現自己的價值,提升自己的價值。開學第一周,我讓學生們都認真思考:“我是哪種人?我能做什么?”爭取都參加班委會競選。剛開始,全班共42人,只有3人想要競選,而且是想競選課代表。我沒想到學生們對自己的定位如此之低。其實有誰會不希望自己成為優秀的學生呢?由此我意識到,這批學生首先需要培養的是勇氣、是自信。我及時調整了班級的職務分配,班干部需要14人,學習小組長4人,值日小組長5人,課代表需要16人,信息管理員1人,手機管理員1人,花卉管理員1人……全班每個人都要承擔自己的一份責任。通過個人申報和同學推薦,最終全班每名同學都找到了自己在班級的位置,班級氛圍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最大的收獲應該是學生們又重新找回自信。
班級組織開展的第二項活動是組建班級球隊。學校在每年9月的最后兩天都要舉行秋季運動會,以傳統項目摔跤、蕩秋千、排球和足球為主,我以此為契機,在班級組建了一個男足隊,一個女排隊。對于漢族班的學生,前兩項都是人生的第一次接觸,重在參與。通過觀察,我發現班級有個特別活躍的學生,但脾氣很急躁,另外,有兩個不愿與人交流的男生,我鼓勵他們也參與進來。針對班級的實際情況,我進行了調整,希望他們能夠互相影響,取長補短,整個訓練,我請有經驗的教師進行了技術上的指導,其余從隊服的選擇到訓練時間的安排等都是學生們小組討論做出的決定。比賽過程中我只提出了一個要求:輸球可以,但不能輸人。雖然此次運動會我們班的成績并不突出,但是班級同學之間的關系變化很大,兩個不愛與人交流的學生雖然還是很內向,但經歷了在一起訓練比賽的過程,有了明顯的改善,并建立了各自的交際圈。性格急躁的學生也沉穩了不少。通過這次運動會,培養了全班同學的大局意識,提升了他們的集體榮譽感,讓每個學生都因為自己是這個班級的一份子而自豪并為之努力拼搏。
班級還開展了弘揚傳統文化活動——朝鮮族特色飲食的制作。我們學校是完全中學,所以對于朝族班的學生來說,經過初中三年在校時間,對學校的一切都很熟悉。漢族班的學生是從全市各個中學匯集到我校,與朝鮮族學生相處有一定的難度和障礙。為此學年統一組織了活動,把漢族班和朝族班的學生打散后混合在一起重新分組,雖然我是一個漢族人,但在活動那一天,我特意穿上了朝鮮族服裝,讓學生們帶上準備好的器具和材料,一起動手制作味道鮮美的泡菜和卷飯,每個小組都熱火朝天,你嘗我一口,我吃你一塊,邊制作、邊品嘗、邊評價,哪里還有什么民族之分!活動過后,我們班竟然有些學生與朝族班的學生成了要好的“鐵哥們兒”。
就這樣一路走來,學生們逐漸找回了自信,找到了自我,熟悉了學校,適應了新環境,有了安全感,班級也變得越來越團結,越來越和諧。
期中考試后,又有新問題出現了。通過家長會我了解到,全班同學建了QQ群,在群里上傳作業答案,互相抄作業,一起玩手機游戲,家長管教不了。班級個別同學出現了早戀現象,班級是團結了,但他們團結的方向出現了問題,為此我組織了辯論會活動,主題目分別為“手機對高中生的利與弊”“高中生早戀給男生(女生)的傷害大”。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學生們的表現可圈可點,辯論會上唇槍舌戰,不曾冷場,激烈之時只好延時再戰。評委打分時觀眾積極發言,發表見解,評價選手的表現。尤其在最后一場總決賽時,請評委、攝像師、選手們多次演練,雙方多次交鋒摸底,在實踐中得以鍛煉。
通過辯論會,首先鍛煉了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尤其班長作為活動的主要執行者和主持人,在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都得到很好的鍛煉,增強了責任感和自我管理的意識;其次教會學生如何尊重對手,從眼神、語氣、動作等方面加以規范,有些選手性格急躁,容易出口傷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收斂了很多,能夠做到以理服人而不是用氣勢壓人;再次就是合作意識的培養,學會團隊合作,班級有位同學語言組織能力較強,反應靈敏,課外知識豐富,自視甚高,在辯論會上夸夸其談,同組辯手很難有發言的機會,同學們意見很大,紛紛要求不讓他參加。為此我首先做該同學的思想工作,其次勸導同學們寬容他的缺點,幫助改善才是正道。經過幾次的磨合和規則的改變,在最后的總決賽中作為四辯,他較好地把握分寸,與其他隊友團結協作取得了勝利。在辯論會活動中,除了達成了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我認為在很多方面都能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教育,例如對主持人和辯手們的鍛煉,在活動中做一名文明的觀眾,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思考力,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等。
每一次活動過后,班級或多或少的都會發生一些變化,幾次活動的開展讓我深刻體會到教師通過創設平臺,開展各項活動對培養學生的自信,提高學生的能力,挖掘學生的潛力等方面的重要意義。與此同時,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每一次活動的開展都需要我們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心設計,尤其是高中階段學生們的時間很緊張。每一次活動都要及時與家長溝通,得到家長的理解,因為總有一些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以分數為主,認為班級搞活動會嚴重影響學習成績等。這就需要班主任按照班級的實際情況做好調整和規劃,與家長定期溝通,精選活動內容,細化活動的每一個環節,精簡時間,爭取每一次活動的開展都能對全班大多數學生起到最大效益。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學生們的成長,我們的班級,我們的學生還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只要我們想辦法一點一點去解決,慢慢地改變、慢慢地完善、靜靜地等待,相信一定會有看到“花開”的那一天!
編輯/陸鶴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