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號朋
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發布實施,為河北省多方面發展都提供了非常好的發展機會,河北少數民族體育發展也迎來良好的發展契機。本文主要通過研究河北省少數民族體育產業的優勢及不足,根據研究結果提出部分發展建議,目的推動河北省少數民族體育產業向京津地區輻射,推動河北省少數民族體育產業的發展。
1 研究目的
筆者從研究河北省民族體育開展及發展情況入手,整理和分析有關北京、天津、河北三個地區協同發展的相關文件政策,綜合分析河北省民族體育產業向京津兩個地區輻射的優劣勢,并根據河北省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現狀提出相應的建議以加強河北地區與京津地區體育產業聯系和融合,推動河北省少數民族體育產業發展。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基于本文研究目的,利用網絡平臺和圖書資料,查閱和整理相關研究文章20余篇,重點對北京、天津、河北三個地區體育行業和產業及民族傳統體育方面的相關內容做出了研究。
2.2 個案分析法
本文在研究河北省民族體育時,重點對滄州地區武術項目做出了分析。從滄州武術項目發展的現狀和趨勢來分析河北省民族體育發展的優勢與障礙。
3 結果與分析
3.1 河北省民族體育優勢
我國對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歷史優越性,這是其他國家難以超越的方面。另外,近些年我國對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保護和重視,也使得傳統體育項目迎來一個良好的發展機遇期。
3.1.1 人文底蘊優勢
河北省地處華北平原地區,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人文歷史底蘊非常豐厚,河北地區少數民族數量較多,據不完全統計有55個少數民族。少數人口總數位列全國第9。河北省設有少數民族自治縣共計6個,民族縣3個。這也就使得河北省民族傳統體育很好的保留了下來,且同時孕育和培養了許多民間傳統體育項目高手和愛好者,這從根本上保障了河北省民族體育項目的發展傳播。
3.1.2 地理位置優勢
河北省地處華北平原,地域廣闊且地貌齊全。且不得不提的是河北省環抱京津地區,為京津地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愛好者提供了理想的場所,同時也吸引了許多京津地區的戶外運動項目的投資和考察。這為河北省傳統體育項目輻射京津地區提供了其他少數民族地區無法比擬的區位優勢。
3.1.3 民族體育項目優勢
河北省民族體育項目種類較多且兼具引導性,其中尤其以滄州地區的武術最為出名,滄州更是被譽為“武術之鄉”。河北省內民族體育項目種類豐富、分布廣泛,石家莊、滄州和承德民族體育項目較為集中,優勢項目較明顯。在2105年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時,參賽人數和參賽類別都創下往年河北省參加全國民族體育賽事的紀錄。滄州地區武術 (回族)和承德地區毽球 (滿族)等為代表的體育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并且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以滄州市為例,滄州地區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較好的群眾基礎及“武術之鄉”的美譽,通過成立武術協會、開辦武術學校等眾多形式,將滄州武術發展成為滄州市體育產業總產值第一的項目。
3.1.4 政策支持優勢
2014年河北省體育局、北京市體育局、天津市體育局共同簽署了一份關于體育發展的議書,以求建立和加強河北、北京以及天津三地的體育聯系及協作。2016年河北省多個地區的特色優勢傳統體育項目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其中就包括滄州地區武術和蹴球,石家莊、邢臺滄州、承德地區廣泛開展的珍珠球項目。
3.2 河北省民族體育不足
河北省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向京津地區輻射發展占據許多優勢條件,并且形成了具備一定影響力和品牌競爭力的體育產業,加之京津冀地區協調發力,使得河北省傳統體育發展迎來發展契機,向京津地區輻射發展也提供了便利條件。但是,在河北地區體育產業實際發展和向北京、天津地區輻射發展的進程中仍然有許多需要加強管理和完善提高的地方。
3.2.1 與京津地區聯系有待加強
雖然現在京津冀背景下河北省與北京、天津兩地區聯系有所加強,相關協會和組織也有所成立,但是面對京津地區廣闊市場,河北省民族傳統體育向京津地區進軍發展力量依然嚴重不足,大多協會和組織目前主要針對的還是本地市場,向北京、天津輻射能量還是較小,影響還是遠遠不夠。且在傳統體育向北京、天津地區發展進程中與其他體育行業融合度不夠,這也就導致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受眾范圍受限,與北京、天津等地的資源共享程度也不夠,傳統民族體育資源共享平臺尚未成熟且發展進程緩慢。
3.2.2 項目普及度低
近些年來,我國各大方面發展穩步提升,現代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在傳統與現代的文化交匯浪潮中,受到現代文化的沖擊,少數民族文化影響力降低,民族傳統體育也受到沖擊,再加上城鎮化發展進程的加快,出現了一些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出現斷層的情況,使得一些項目走入“后繼無人”的窘境。
3.2.3 相關專業人才匱乏
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大多產生和發展于少數民族聚居區域,其傳播也大多是通過一些民間的興趣組織來實現的,而這些相關的民間興趣組織大多缺少專業的管理和運行資金的保障,這也就給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增加了更多的限制和困難。據統計,河北境內開設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高校非常有限,目前僅有河北民族學院、河北體育學院和河北師范大學開設了相關專業,且招生人數較少,開設的專業科目也較少,這也就造成專業人才的培養嚴重不足,也不利于傳統體育的發展。
3.2.4 民族傳統體育與其他體育行業融合度較低
河北省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開展和傳承大多集中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區域,該類區域大多環境條件較好,民風淳樸,但這些區域經濟條件大多欠發達,當地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與其他體育行業的融合度較低,這也就限制了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也就造成群眾認可和認知度較低,一方面不利于民族傳統體育行業打開市場,另一方面還會造成民族傳統體育資源閑置和浪費的問題。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河北省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在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發展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河北省傳統民族體育依托強有力的區位優勢,以及目前京津冀體育行業融合發展的方針政策,涌現出一些非常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傳統體育產業(滄州武術、石家莊邢臺等地珍珠球等),這對于河北省民族傳統體育向京津地區輻射發展,進一步打開京津區域市場創造有利條件。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需要加強的地方,如與北京和天津地域聯系有待進一步加強。民族傳統體育行業受眾較少,專業人才匱乏,資金難以保障等等因素的限制,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4.2 建議
4.2.1 加強政策扶持,加快優勢資源共享平臺的建立
河北省地區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需要依托政策支持,加快建立與京津地區的優勢資源共享平臺,結合河北省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區位優勢、項目優勢等吸引京津地區資金、器材的資源的投入,推進河北省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加強民族傳統體育產業與體育表演、體育旅游、體育賽事以及相關服裝器材等產業的聯系,使之形成友好循環,促進共同發展。
4.2.2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保障民族傳統體育后繼力量
建議加大對體育教育事業的投入,增大招生范圍和招生人數,優化體育課程設置,培養相關人才,另外還可加強學校與民族傳統體育協會等的聯系,鼓勵吸引民間傳統體育項目高手進入教學隊伍,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培養后備人才,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4.2.3 加強宣傳,擴大群眾基礎
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受限的一大因素就是受眾較少。建議通過舉辦民族傳統體育賽事的方式,加強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宣傳,同時可采取拍攝宣傳片等形式,在京津地區進行投送播放,吸引京津地區人員參與消費,實施多種宣傳模式共同推進的方式,大力進行多方面的宣傳,增強群眾認知和認同感,吸引其參與消費,擴大河北省民族體育的影響力。
4.2.4 加強傳承和保護,推動民族傳統體育行業發展
民族傳統體育大多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區域發展較好,面對經濟迅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的沖擊,傳承問題受到沖擊,在部分區域,甚至面臨失傳,面臨后繼無人的尷尬境地,缺乏專業的組織和人員管理,組織運行和資金保障也難以正常維持。這就需要體育局、文化局等相關部門采取相應的措施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行保護保障其傳承和發展。并致力于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到城鎮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中來。
4.2.5 依據地方特色,發展區域特色民族傳統體育
河北省地區民族體育產業已經形成了向規模化、聚集化發展的態勢,以滄州武術最具代表性。滄州市大力打造滄州武術品牌,擴大品牌影響力,打造城市名片,這就使得滄州武術的影響力有了大步提升,且滄州武術項目在發展時融合了體育旅游、體育賽事、體育服裝用品等產業發展,向京津地區輻射發展的影響力也就較大,較容易打開京津地區體育產業市場,進一步推動滄州武術項目的推廣和發展。
(作者單位:云南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