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順國
作為我國傳統田徑優勢項目之一的競走,同屬于奧運會奪金實力項目。對于競走運動員而言,身體素質尤其是專項身體素質是其提升運動技能的關鍵所在,而為了奠定優秀后備人才的培養基礎,就必須將青少年競走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工作切實做好。基于此,本文從專項力量、耐力、速度和靈活性與柔韌性等方面出發,探討了青少年競走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手段與方法,以供參考。
隸屬于體能主導類項目的競走運動,專業耐力素質水平是決定其運動成績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兼合高水平的專項力量素質、轉向速度及協調、柔韌性,則是運動員得以制勝的“法寶”。當運動員具備這一系列高水平身體素質水平之后,在激烈的競賽中能夠始終維持良好的競技狀態,展現最出色的耐力,全身心參與賽事中并取得良好成績。
1專項力量訓練手段與方法
1.1平衡墊訓練法
平衡墊器械在競走運動員核心力量、腹部、四肢及腳踝力量等眾多肌肉群的訓練中能夠發揮顯著的作用,具體包含了單腳、雙腳站立、坐立式平衡等動作練習肌肉群力量。同時,以運動員自身能力為根據合理選擇練習方式,例如初學者練習方式建議簡單的靜態雙腳站立,而有一定基礎的運動員練習方式建議相對復雜的動態式。具體訓練中,教練員需密切結合運動員實際情況,合理甄選訓練手段。
1.2彈力帶訓練法
彈力帶具備彈性勢能極大這一物理性質,通過該特點的運用有利于運動員力量素質能力的增強。該器械輕便簡單,受到廣大體育人員一致認可,被廣泛運用于競技體育運動和健身場館中。該器械具備眾多練習方式,采取不同形式與方式有利于不同部位力量素質的提高。競走運動項目對運動員上下肢力量、膝關節、踝關節及核心力量等要求較高,而借助彈力帶訓練即可增強這些部位的力量。教練員采取對應的訓練方式幫助運動員訓練薄弱肌肉,可促使他們全面提高自身肌肉。
2專項耐力訓練手段與方法
2.1速度耐力
速度耐力是以競走運動員有氧、無氧及混氧耐力訓練發展為主。青少年競走運動員在訓練速度耐力時,一定要以他們的生長發育規律、身體實際情況為根據,合理進行訓練計劃的制定,切忌有拔苗助長的現象產生。在具體訓練中,多以不同距離、不同組數等訓練為主,教練員要以訓練中的實際情況為根據,合理進行訓練時間、量及速度的控制。
2.2力量耐力
力量耐力實質上就是組合了力量與耐力,能使運動員的運動效率在長時間運動中依舊能維持良好。競走中,力量耐力的作用相當關鍵,是一個重要的運動員身體素質衡量指標,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運動員專項成績。教練員需要高度重視運動員力量耐力的訓練,采取上坡走、斜坡走、穿沙袋走、拉重物走等訓練手段與方法,能夠有效提高運動員力量耐力,幫助他們形成強有力的身體素質,可為其技術及成績的提升奠定牢固的基礎。
3專項速度訓練手段與方法
綜合競走項目的特征不難發現,專項速度素質在競走運動中的體現是以速度耐力為主,要求運動員在比賽中能夠短時間、高效率的完成。各個教練員在訓練運動員專項速度時采取的手段相對平均,并未出現對某一種訓練手段過于傾向的現象,通常采取短距離競走結合不同組數安排的方法,并以運動員身體實際情況做出合理調整。一般來說,采取短距離重復訓練法時,訓練強度為百分之一百零五的最大攝氧量強度。訓練距離一般維持在200m~400m之間,訓練中要求運動員要維持比賽速度1.1倍的速度。同時,組間要保障運動員休息時間充足,訓練次數一般控制在10次以內。值得一提的是,將耐力素質訓練與速度素質訓練結合起來開展,能取得更加優異的效果。
4專項靈活性及柔韌性訓練手段
競走項目中,同樣要求教練員對青少年運動員專項靈活性、柔韌性訓練予以高度重視,通過對運動員競走技術的規范,能將其在比賽參與過程中的犯規次數減少,同時通過這兩項專項素質的提高,能避免運動員在運動中發生損傷的情況,有利于運動員比賽成績的提高。現有的訓練運動員靈活性與柔韌性的手段除開傳統訓練手段之外,還有先進體能訓練手段。其中,前者基本由上肢與下肢等兩部分訓練內容組成,通常采取平舉競走、繞臂走或側屈競走等方法訓練上肢,采取弓步拉伸、側臥(俯臥或站立)牽拉股四頭肌、側身行進轉髖、欄架髖繞環或站立體前屈等傳統手段方法訓練下肢;而后者在訓練中,是以競走運動員肌肉靈活性、柔韌性作為主要的訓練內容,一般情況下采取的訓練手段方法包含泡沫軸、瑞士球等,抑或結合器械變換趣味性方法,這樣有利于運動員參與訓練的積極性和興趣的激發。
5結語
綜上所述,不論天賦如何的運動員,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成才的,這需要教練員與運動員一同努力才能實現的。教練員在日常訓練指導中,需要嚴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切忌為了短時間獲取成效而加大運動員訓練負荷。正確的做法是以運動員可持續性成長為關注點,放遠眼光,結合運動員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訓練,確保他們的身體素質能夠健康增長,并保障青少年運動員的成長,為他們取得優異成績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淄博市體育運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