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欽云 伍禹 蔡涵
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頒布了《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幼兒部分)》(以下簡稱《標準》),2012年,教育部為落實《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和《教育規劃綱要》,制定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旨在幫助幼兒教師和家長更好地了解幼兒的發展規律和特點。兒童體質健康水平從身體形態和素質方面也反映了兒童動商發展水平。根據2000至2010年3次幼兒體質監測顯示,我國幼兒超重和肥胖現象日益突出,幼兒體重皮褶厚度增長指標大于身高,肥胖趨勢在加快。我國幼兒除下肢力量較好之外,速度、靈敏、平衡、柔韌等素質都不夠理想。本文根據《標準》的要求和方法對貴陽市學前兒童進行數據收集分析,為教育部門更好地開展幼兒童體育活動和開發兒童動商提供參考。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貴陽市15所幼兒園1733名3-6歲身體健康且無疾病的學前兒童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童916名,女童817名。按照年齡段分為3歲、4歲、5歲、6歲四個階段。
1.2 研究方法
1.2.1 測量法
根據《標準》的要求和測試方法,對貴陽市學前男、女兒童進行身體形態兩項測試:身高、體重;身體素質六項測試:立定跳遠、十米折返跑、坐位體前屈、網球擲遠、雙腳連續跳、走平衡木。測試人員主要包括貴陽幼專體育教師和體育專業學生,測試前先對測試人員進行培訓。
1.2.2 數理統計
使用SPSS20.0、Excel2007軟件對實測數據進行處理分析,以( ±S)表示,顯著性水平為P<0.05。
1.2.3 比較分析
將貴陽市各年齡段男童體質健康狀況與女童體質健康狀況分組進行比較,了解兩者體質健康發展之間的差異。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身高
身高是反映兒童體型特征和骨骼縱向生長發育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表1、表2中可以看到,貴陽市學前兒童從3歲到6歲男童增高16.9cm、女童的增高16.4cm。將男女童身高測試數據進行比較分析發現,男女童在身高發展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從國家體育總局公布2014年的數據上看,男女童平均身高情況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2.2 體重
體重能反映兒童發育程度和營養狀況,通過表1、表2 中可以看出來,貴陽市學前兒童從3歲到6歲男童體重增長4.4kg、女童的增長3.7kg,男女童各年齡段體重從4歲開始呈顯著性差異(P<0.05),男童均高于女童;男童和女童體重平均值低于全國平均值。
2.3 立定跳遠
立定跳遠能反映兒童骨盆肌群與下肢肌群協調能力和爆發力水平,從表 1、表2中數據發現,貴陽市男童3歲至6歲立定跳遠距離從65.7cm增長到83.9cm,增幅18.2cm,女童3歲至6歲立定跳遠距離從63.5cm增長到79.8cm,增幅16.3cm,但兩者發展水平差異不大(P>0.05)。男女童均值與全國兒童比較,除3歲年齡段(男童65.7cm、女童63.5cm)下肢爆發力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外,其他年齡段下肢爆發力水平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2.4 十米折返跑
十米折返跑反映兒童速度和身體靈活性水平。從表1、表2中數據發現,貴陽市男女童十米折返跑均值隨年齡增長逐年提升,將男女童十米折返跑測試數據進行比較分析發現,男女童在速度和身體靈活性方面發展差異性不大(P>0.05)。貴陽市男女童速度和身體靈活性情況低于全國平均值。
2.5 坐位體前屈
坐位體前屈是反映兒童靜止狀態下的軀干、腰、髖等關節韌帶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彈性及身體柔韌素質的發展水平。從表1中數據表明,貴陽市女童坐位體前屈均值在9.1cm以上,隨年齡增長呈上升趨勢,男童均值隨年齡增長呈下降趨勢,女童柔韌素質在各年齡段均優于男童,將各年齡段坐位體前屈數據比較分析發現,男女童在身體柔韌度上呈現高度顯著性差異(P<0.01)。
2.6 網球擲遠
網球擲遠是反映兒童上肢和腰部肌肉力量和協調能力。從表1、表2中數據發現,貴陽市男童網球擲遠均值在2.2米-4.5米之間,漲幅2.3米,女童均值在2.0米-3.9米之間,漲幅2.9米。將各年齡段網球擲遠數據比較分析發現,除3歲年齡段男女童差異性不大外(P>0.05),4-6歲年齡段均呈現高度顯著性差異(P<0.01),說明男童上肢力量要優于女童,但男女童上肢力量均低于全國平均值。
2.7 雙腳連續跳
雙腳連續跳主要是體現兒童身體協調和控制能力。從表 1中數據表明,男女童身體協調和控制能力隨年齡的增長都有所發展,男童3歲到6歲雙腳連續跳均值從14.9秒提升到6.7秒,漲幅8.2秒,女童從15.1秒提升到6.9秒,漲幅8.2秒,比較男女童各年齡數據發現,無顯著性差異(P>0.05)。
2.8走平衡木
走平衡木是反映兒童的動態平衡能力。從表1、表2中數據發現,男童3歲到6歲走平衡木均值從17.9秒提升到1.2秒,女童從17.2秒提升到11.0秒,表明男女童動態平衡能力隨年齡的增長都有一定發展。將各年齡段走平衡木數據比較分析發現,男女童動態平衡水平上差異性不大(P>0.05)。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特別是在6歲階段,男童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5秒,女童相差4.6秒。
3.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在體重方面,從4歲開始男女童各年齡段體重呈顯著性差異(P<0.05),男童體重均高于女童。
(2)在身體柔韌度上,由于男女童生理結構和骨骼發育不同,女童身體柔韌度隨年齡增長呈上升趨勢,男童則隨年齡增長呈下降趨勢,女童柔韌素質在各年齡段均優于男童(P<0.01),且兩者的差異隨年齡增長逐漸拉大。
(3)在上肢力量方面,從4歲開始,男女童在上肢力量上呈現高度顯著性差異(P<0.01),男童上肢力量要優于女童。
(4)在所測的八個項目中,隨著年齡的增長,除男童坐位體前屈均值隨年齡增長呈下降趨勢外,其余項目隨年齡增長都呈上升趨勢,但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3.2 建議
(1)幼兒園應開展多元化的兒童體育游戲活動內容,而非單一項目課程,向兒童提供多元化運動體驗,設計有別于小學化的戶外游戲活動和區域游戲活動,自主練習和集體教學相結合,真正讓兒童能在體育游戲活動中享受樂趣,同時培養兒童動商水平,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
(2)建立兒童體質健康成長檔案,每年定期進行1-2次體質健康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制定個性化發展方案,有目的的進行練習和提高。
(3)根據調查發現,幼兒園教師普遍是學前教育專業,幼兒體育教育專業的教師較少,目前幼兒園體育活動大多采取服務外包的形式進行,但外包的公司或俱樂部參差不齊。幼兒園應加強自身教師的幼兒體育業務培訓,或引進專業的幼兒體育教師。
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單位資助教育部規劃課題《學前兒童“動商”開發體系構建研究》(FLB170649)。
(作者單位: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