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第五幼兒園 劉艷琴
問題1:不會拿勺子
問題2:飯菜盛太滿

問題3:只盛自己喜歡的菜

觀察背景:
本班幼兒現處于中班第一學期末,我們本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困難的事情動腦做”的原則讓幼兒學習自己盛飯,培養其自我服務能力和良好的獨立生活能力,從而增強他們的獨立性和自信心。但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如幼兒不會正確握盛飯的勺子,不會合理的搭配飯菜等。
觀察內容:幼兒在盛飯時存在的問題
觀察對象:全班幼兒
觀察方法:事件取樣法
發現問題:見問題1、問題2、問題3。

幼兒盛飯表現的統計
我讓孩子們說說在盛飯時遇到的困難和需要老師幫助的事情,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需求,尋找問題背后的原因。
1.討論:在盛飯時遇到什么困難或需要老師幫助解決的問題
宸宸:“大勺子盛飯時太重了。”
銘銘:“用大勺子一盛就盛了一大碗飯。”
昀昀:“我不會拿盛米飯的大勺子。”
芾芾:“盛湯的勺子太大了。”
驍驍:“隊伍太長了等不急。”
杰杰:“我盛飯時后面的小朋友催我快點。”
恬恬:“有些小朋友只盛他喜歡的,不喜歡的不要,輪到后面小朋友時有些菜就沒有了。”
2.討論:排隊時間長,小朋友等不急原因是什么
良良:“前面的小朋友太慢,所以才排了這么長的隊。”
宸宸:“前面小朋友在考慮吃什么,所以才盛得慢了。”
昀昀:“前面的小朋友在發呆所以盛得慢了。”
芾芾:“有的小朋友不會盛所以盛得慢。”
3.分析小結
經過觀察、統計和討論,我了解了幼兒的想法,最終我們一起得出以下三點原因:一是勺子大且重,幼兒臂部缺乏鍛煉所以力量達不到;二是幼兒挑食沒有合理搭配飯菜;三是幼兒盛飯太慢導致隊伍排得長,等待的時間太久。
我們讓幼兒在交流討論中向同伴學習,發現自身問題并尋找改正的方法。
1.討論:怎么解決這些問題
宸宸:“有些小朋友拿不動大勺子可以請老師幫忙。”
驍驍:“隊伍太長的時候前面的小朋友可以盛少點,吃完了還想吃可以再盛。”
恬恬:“不會盛的可以請老師教他或找其他小朋友幫忙。”
宸宸:“不會拿勺子可以請其他小朋友教一下,不喜歡的菜也要堅持吃。”
杰杰:“不愛吃的食物可以盛少一點。”
碩碩:“不能挑食,要合理搭配食物。”
2.再次示范勺子的正確拿法
在第一次嘗試讓幼兒學習自己盛飯時,教師曾做過正確的示范與指導。但通過這次的觀察與討論我們了解到能夠掌握正確使用勺子的孩子還是很少,于是,我們再次邀請生活老師給幼兒示范講解怎樣正確使用勺子、盛飯時怎么盛、盛多少合理等。

3.老師及時指導
幼兒盛飯時老師在一旁觀察,若發現問題則及時介入幫助幼兒糾正。第三天,孩子們就取得了明顯進步,盛飯時井然有序、用餐常規也越來越好;教師不再需要一直指導幼兒,小朋友間友愛提醒、互相幫助、獨立自主。

4.練習正確使用勺子
在交流討論中,我們了解到有小朋友說大勺子太重盛湯時拿不動,還有小朋友說不會用大勺子。于是我們在生活區投放材料:一筐木珠、6個小盒、大勺子,讓幼兒練習正確使用大勺子并在盛木珠的過程中鍛煉手臂力量和手部平衡力。


5.設計自己的午餐
部分幼兒有挑食現象,導致盛飯時飯菜搭配不合理。于是我設計了一節集體活動,先讓幼兒通過健康飲食金字塔知道哪些食物我們要多吃、哪些食物要少吃、哪些食物要適量吃;其次和幼兒一起欣賞搭配好的美食并交流喜歡哪一份美食,哪份美食搭配的最營養;最后請小朋友設計一份自己的午餐。
在幼兒設計的午餐圖中,第一幅(圖1)、第二幅(圖2)、第三幅(圖3)、第四幅(圖4)、第六幅(圖6)畫中有蔬菜、肉類、主食、水果;第五幅(圖5)畫是班里一位比較有個性且挑食也很嚴重的小朋友所畫,他的解釋是“我最喜歡吃肉所以畫了一塊肉”,老師告訴他“肉很好吃但吃多了會發胖,也要多吃蔬菜和水果,這樣身體更健康”,他的回答是“不要,就要吃肉”。針對這樣偏食嚴重的幼兒,我們需要和家長交流、合作,慢慢改變他的飲食習慣。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6.合理搭配膳食
小朋友們在了解食物金字塔后知道要合理搭配膳食,所以我們在區域活動中投放了“食物游戲”操作材料——有6種顏色的6類食物卡片有6個小格的餐盤。小朋友在食物搭配中如果出現兩種同樣顏色的卡片說明搭配不合理,需要再調整。在操作中幼兒明白了每天我們的身體要攝入哪些食物才會健康營養,明白了要合理搭配膳食的道理。


1.大部分幼兒學會了正確握勺子盛飯,相信在以后通過區角活動中的練習、教師的及時指導、家長的配合,幼兒會熟練操作,掌握得越來越好。
2.通過膳食搭配的練習以及其他小朋友的提醒,挑食和飯菜搭配不合理的幼兒都有了很大改變。
3.培養了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并增強了幼兒意識,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來搭配飯菜的多少,剩飯現象大幅度減少,吃飯的效率也越來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