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莉(通訊作者) 劉 麗 胡夢鑫 郝 皓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上海 201209)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量和銷售量急劇增加,按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在汽車行業的占比超過20%,因此,我們需要提前布局,迎接即將到來的動力電池的報廢高峰期。2020年動力電池報廢量接近40萬噸,保守估計,2023年估計將超過100萬噸,資源回收價值約340億元(劉光富等, 2020)。廢舊動力電池內部包含多種重金屬與有機物,若處置不當,會對人體健康與生態環境構成巨大的威脅。但由于受規模的限制、回收難度成本高及體制的不完善等因素,目前我國動力電池還未形成規范的回收市場,末端的再生利用企業規模較小,數量眾多而且環保設施缺乏,技術落后,綜合資源利用率低,環境污染嚴重。因此,本文在現有動力電池逆向物流績效分析的基礎上,希望補充相關因素,并測度各因素對績效的影響程度,進而為動力電池逆向物流提供更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最終實現動力電池逆向物流的高效性、安全性、可靠性。
關于綠色物流的概念,國外對綠色物流的稱謂有很多,有的學者將其稱為“生態物流”,有的稱為“環境物流”,也有的叫做“節能物流”(龔雪等, 2017)。例如:H.J.Wu和S.Dunn側重于環境物流,美國逆向物流執行委員會(RLEC)側重于生態物流,Micieta B 側重于節能物流 (Micieta et al.,2015)。而國內則多稱之為“綠色物流”。國家標準《物流術語2001》中明確指出:綠色物流是指在物流過程中減少對環境的危害,使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馬春倩等學者也表示對此定義的認同(馬春倩等, 2018) 。
關于綠色物流評價指標的建立上,國內外專家都傾向于評價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社會經濟效益方面, Cater CR和Ellram L M提出要把資源擺在首要位置(Carter and Ellram,1998),Paul R.Murphy和Richard F.Poist指出物流活動對環境會造成重大的影響,所以企業應當非常重視由于物流活動引起的環境問題(Poist, 2000),Brunilde Verrier和Bertrand Rosea,Emmanuel Caillauda,Hakim Remita指出要保持經濟和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Verrier et al., 2014);程小何(程小何, 2020)、于書敏、鄭翠翠(于書敏等, 2013)、魏明君(魏明君, 2012)等都建立了包括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社會經濟的綠色物流評價指標體系。
國內外關于動力電池的研究主要包括動力電池發展現狀、回收技術、回收模式、回收體系、梯次利用等方面,吳文峰(吳文峰等, 2017)、張笑笑(張笑笑等, 2016)、劉誠(劉誠等,2018)、Hanisch(Hanisch et al., 2015)對動力電池回收工藝的技術進行研究。姚海琳(姚海琳等, 2015)謝英豪(謝英豪等,2017)、Yu Haijun(Yu等, 2013)在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模式上做出了貢獻;黎宇科(黎宇科等,2012)依據目前的動力電池回收現狀,深入探究了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建設和具體方案;劉穎琦(劉穎琦 等,2017)、韓路(韓路等,2014)、朱國才和何向明(朱國才等, 2017)主要側重于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方面的研究。目前來看,我國關于動力電池回收研究比較全面,但在動力電池逆向物流績效評價方面研究較少,缺乏深入研究。
逆向物流績效評價主要采用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數據包絡分析方法等。國內外現有研究中。Ravi Shankar(Ravi等,2005) 在考慮到逆向物流績效評價指標之間的關聯性的前提下,運用網絡層次分析法對逆向物流模式進行分析擇優。李德慶(李德慶等,2020)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及層次分析法對化工廢棄物其回收模式進行深入研究;俞富坤(俞富坤,2019)探究了如何使用數據包絡分析法對逆向物流網絡的績效評價。
綜上所述, 發展綠色物流迫在眉睫,雖然關于綠色物流評價體系的建立越發成熟,但目前評價體系主要集中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社會經濟效益方面,缺乏對對象主體特殊性的考慮,比如對易燃易爆品逆向物流的安全性考慮。本文將基于此,結合安全性構建動力電池逆向物流的綠色績效評價體系。
另外,對動力電池的現有研究體系雖然比較成熟,但關于動力電池逆向物流的績效評價還相對欠缺。在績效評價方法上,本文將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對動力電池逆向物流進行績效評價,以期對已有動力電池的相關研究做出邊際貢獻。
本文從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效益、物流安全水平四個角度對物流企業綠色度進行測量,結合逆向物流活動的特點,主要考慮逆向物流運輸、包裝、分解拆卸、倉儲、成本、安全等方面,并結合國家政策、相關標準和相關文獻將上述動力電池綠色逆向物流績效評價體系構建見表1。
在績效評價方法中,層次分析法(AHP)與模糊綜合評價法(FCE)研究相對成熟,且簡單有效,故本文采用AHP-FCE來進行動力電池逆向物流績效評價。首先通過層次分析法對各級指標的權重進行賦值,再結合專家數據,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權重運算,以最終的指標權重來檢驗新建動力電池逆向物流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具體步驟簡述如下。
具體數據由德爾非專家法和專家問卷調查得到。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時,運用專家打分得到指標判斷矩陣。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時,由專家依據專業知識進行評估給出單因素評價矩陣,評價標準集 U由專家小組討論決定。
① 評價對象集為該企業逆向物流績效水平,構建動力電池逆向物流綠色逆向物流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動力電池綠色逆向物流績效評價體系
② 邀請若干物流領域的專業人員、企業人員等專家對指標取值進行評估打分,建立相應的單因素評價矩陣。
③ 構造判斷矩陣。一級指標的判斷矩陣見表2。
④ 權重的計算及一致性檢驗。
⑤ 同理,得到二級指標的權重,具體見表3~表6。
⑥ 最終動力電池綠色逆向物流績效評價指標綜合權重見表7。
本文通過專家調查法獲得相關數據,本次發放問卷30份,有效收回專家意見12份,問卷主要來自于動力電池逆向物流前沿專家、正向物流專家、逆向物流專家、循環經濟專家、動力電池逆向物流標準制訂參與者、動力電池企業員工、動力電池回收企業員工等,本文采用SPSS Statistics 25.0版本軟件對該問卷進行信度及效度分析,得到其可靠性分析克隆巴哈α系數結果為0.924,該問卷可信度較好。
對問卷數據進行模糊綜合評價得到以下結果見表2。

表2 準則層判斷矩陣
權重的計算及一致性檢驗。Wi為{0.240,0.258,0.227,0.280},最大特征值λmax=4.248,CI=0.0827,CR=0.0919<0.1,符合一致性檢驗要求。同理,得到二級指標的權重見表3~表6。

表3 資源節約指標權重

表4 環境友好指標權重

表5 經濟效益指標權重

表6 安全水平指標權重
最終綠色逆向物流績效評價指標綜合權重見表7。

表7 各指標綜合權重值與單因素評價矩陣匯總
根據專家評價結果可以看出,對于動力電池綠色逆向物流績效評價(目標層)來說,安全水平的指標權重最高,為0.28,其次依次為環境友好(0.258)、資源節約(0.24)和經濟效益(0.227)。對于準則層安全水平來說,安全事故率(0.346)權重最高,對于準則層環境友好來說,廢舊動力電池回收過程中漏液污染次數(0.212)權重最高,對于準則層資源節約來說,廢舊電池梯次利用率(0.262)和電池倉儲利用率(0.262)的權重最高,對于準則層經濟效益來說,污染治理成本(0.21)權重最高。
基于實證檢驗數據,本文發現安全水平是影響動力電池綠色逆向物流績效評價最重要的因素,其他指標按影響程度排序依次是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和經濟效益,這也印證了本文建立安全水平指標的科學性,對動力電池逆向物流綠色績效評價體系做了重要補充。
基于上述結論,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實證檢驗發現安全水平的影響程度最大,尤其是安全事故率方面,因而需要將安全問題放在首位。企業應嚴格執行國家和地方關于動力電池逆向物流的網點選擇、布局、操作規范、建筑規范等相關標準,保障企業運行安全、規范,降低事故發生率。此外,企業自身也應做好消防安全設施的配備及安全制度的制定和執行工作。
實證檢驗發現,環境友好是第二大影響因素,尤其是漏液污染次數方面。這就需要企業建立相應的動力電池逆向物流處理標準,對各個環節進行監控,最大程度保證動力電池逆向物流的過程中不發生漏液污染的問題。同時,也應對動力電池逆向物流的全過程進行環境友好管理,遵守國家規定的尾氣、噪音、環境污染等相關標準,對廢棄物進行嚴格恰當的處理。
實證檢驗發現,資源節約是第三大影響因素,尤其是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率和倉儲利用率方面。所以,動力電池逆向物流企業應對回收的動力電池及時檢測,優先考慮回收電池的梯次利用。做好動力電池倉庫做的規劃,通過ABC分類法,盡量實現零積壓,提高動力電池的倉儲利用率。此外,企業應通過合理科學的方式進行基礎設施布局,減少盲目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浪費,區域內應通過發展物流聯盟運作、協作配送和多聯式配送等模式提高逆向物流效率,同時兼顧減少物流業廢棄物排放,提高資源利用率。
實證檢驗發現,經濟效益雖然是第四大影響因素,但是在污染治理成本方面又較為重要。因此,動力電池回收企業要適當加大關于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方面的資金支持。我們應與時俱進,注重綠色物流智能化,加大“互聯網+”、物聯網技術、云計算、大數據及區塊鏈等新科技在動力電池回收企業的應用,鼓勵使用新能源新技術,減少物流業對于環境的破壞,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物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