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博瑞電力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 張海龍 潘守文 陳 城
文章以20尺標準集裝箱的底框作為研究對象,對底框的支撐梁采用兩種不同的布置方式。通過有限元仿真模擬分析這兩種布置方式下集裝箱整體的結構強度,為集裝箱底框支撐梁結構設計提供參考。
集裝箱產品近些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其可作為各種設備的承載體,箱內可放置變壓器、變流器、電池堆、屏柜等,再輔助以空調、風扇等散熱設備,便可以戶外放置運行。集裝箱在整體吊裝和運輸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外力的作用,而集裝箱的底框作為主要的受力部件承受了其中大部分外力的作用。同時集裝箱的其他組成部分,如頂蓋板,側板,立柱也都依附于底框。然而目前的底框設計比較隨意,底框支撐梁如何優化布置便成為了一個問題。
考慮到現有計算機的配置以及為了便于劃分網格和分析計算,對模型進行簡化處理。集裝箱的側板、箱門,門鎖等并不是影響底框強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簡化,以提高仿真效率。圖1為簡化后的集裝箱框架模型。該集裝箱箱內設備主要為變流器、變壓器、通訊柜、配電柜。實際模組中只保留整體框架,模型中已去除對強度影響不大的門板、鉸鏈等。集裝箱箱內設備線纜連接主要通過底部槽鋼。現有集裝箱設計中,主要有2種底框走線方式,第一種為槽鋼中間開孔,線纜從槽鋼中穿過;第二種為箱體主支撐槽鋼相比設備支撐槽鋼尺寸更大,這樣設備支撐槽鋼下方會多出一部分空間,線纜可以自由布置。圖1為第一種槽鋼開孔集裝箱簡化模型。

圖1 簡化后的集裝箱框架模型
20尺集裝箱最大外形尺寸為寬6058mm、深2438mm、高2896mm模型中材料屬性:材質為Q235,彈性模量為210MPa,泊松比為0.3,材料密度為7850kg/m3。
網格的劃分影響模型有限元分析的結果,過細的網格劃分,往往會造成結果計算緩慢。本文主要是對比兩種底框結構形式下的集裝箱整體強度,變量僅為底框支撐梁結構,其余控制變量。集裝箱整體簡化后,使用自由網格劃分,可以方便快捷的得到集裝箱網格處理結果。
根據實際工程應用情況,將集裝箱底框的結構形式分為兩種。方案A:底框支撐均為16號槽鋼,槽鋼上需開設大量的過線孔;方案B:底框最外側一圈4條20號槽鋼,左側變壓器艙11條20號槽鋼,其余全部布置12號槽鋼。方案B相對于方案A,由于部分槽鋼高度減小,減小的空間有利于現場電纜布線。以上兩種集裝箱總重接近,分別對集裝箱靜態吊裝和靜態平地放置進行分析。
工況一:靜態吊裝分析

圖2 方案A吊裝受力示意
在集裝箱四個吊點的頂端面施加固定約束B,集裝箱受整體重力影響。圖中A標識為施加的重心加速度9806.6mm/s2,C和D標識為底框各位置受力4000N。方案B采用同樣的方式。
工況二:靜態平地放置分析

圖3 方案A平地靜態放置受力示意
在集裝箱底部的四個角件底端面設置固定約束D,其中A標識為施加的重心加速度9806.6mm/s2,C和D標識為底框各位置受力4000N。方案B采用同樣的方式。
工況一靜態吊裝情況下,方案A和方案B的變形量云圖分別為圖4和圖5所示。

圖4 工況一靜態吊裝情況下方案A的變形量云圖

圖5 工況一靜態吊裝情況下方案B的變形量云圖
工況二靜態平地放置情況下,方案A和方案B的變形量云圖分別為圖6和圖7所示。

圖6 工況二靜態平地放置情況下方案A的變形量云圖

圖7 工況二靜態平地放置情況下方案B的變形量云圖
兩種工況下的集裝箱主要變形量普遍都集中在中間底框位置。
工況一靜態吊裝情況下,方案A和方案B的應力云圖分別為圖8和圖9所示。

圖8 工況一靜態吊裝情況下方案A的應力云圖

圖9 工況一靜態吊裝情況下方案B的應力云圖
工況二靜態平地放置情況下,方案A和方案B的應力云圖分別為圖10和圖11所示。

圖10 工況二靜態平地放置情況下方案A的應力云圖

圖11 工況二靜態平地放置情況下方案B的應力云圖
兩種工況下的集裝箱的主要應力分布比較接近,應力云圖無法明顯判斷兩種集裝箱的區別。
根據仿真分析結果,整理出兩種集裝箱不同工況下的最大應力和最大變形量,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最大應力(MPa)

表2 最大變形量(mm)
仿真結果表明,底框結構形式不同的兩種集裝箱強度,從最大應力和最大變形量對比來看差別不大,但是方案B即底框支撐梁減少開孔,并替換為小號槽鋼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應力和變形量。
結論:通過對兩種底框結構的集裝箱進行吊裝和平地靜置受力分析,計算出這兩種工況下的最大應力和最大變形量。從云圖來看,兩種集裝箱不同工況下的應力和變形量都比較接近,從仿真結果來看,底框過線孔較多對箱體的結構有一定影響。將開孔多的大號整根槽鋼替換為多根無開孔的小號槽鋼,集裝箱整體結構強度會有改善,經濟性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