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6日,第20期中國電子學會青年人才托舉沙龍在北京交通大學成功召開。本次沙龍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信息科學研究所、現代信息科學與網絡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中國電子學會會員服務中心、《電子學報》編輯部、《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編輯部、中國電子學會青年科學家俱樂部、中國電子學會青年女科學家俱樂部共同承辦。沙龍以“多媒體智能計算”為主題,邀請相關學科領域的知名專家、青年學者圍繞技術前沿、領域發展、成果轉化等熱點話題開展學術研討,并與被托舉人進行互動交流,指導被托舉人科研成長與學術發展。
本次沙龍由入選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的被托舉人--北京交通大學叢潤民副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楊曦副教授、嚴俊坤副教授、謝衛瑩副教授、馮婕副教授,清華大學王景璟助理研究員共同發起,中國電子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科研院副院長季向陽教授,中國電子學會會士、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王亮研究員,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院長隆克平教授,北京大學彭宇新教授,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院長蔡伯根教授、信息科學研究所所長趙耀教授,中國電子學會會員服務中心負責人任小元博士、《電子學報》編輯部副主任宋甲英博士以及北京交通大學在校師生50余人出席沙龍。
蔡伯根院長介紹了近幾年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在學科發展、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實踐與成效,他希望今后能夠進一步加強與中國電子學會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高校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養與發展。任小元博士介紹了中國電子學會的歷史、業務職能以及在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方面的實施成果,表示愿意加強與高校的密切合作,充分發揮學會的學術優勢、平臺優勢和專家優勢,踐行“四個服務”使命,共同推動高校學科建設高質量發展。
報告環節由隆克平教授主持,季向陽教授、彭宇新教授、王亮研究員分別作了題為《三維視覺感知和理解》《細粒度視覺分類與檢索》和《自然語言驅動的行人搜索》的主旨報告。被托舉人謝衛瑩副教授、王景璟助理研究員、馮婕副教授和叢潤民副教授分別作了題為《面向星上實時處理的高光譜圖像異常目標檢測》《智能計算在水下集群系統中的應用》《復雜遙感數據分類與目標檢測研究》和《深度學習賦能的顯著性計算與內容增強》的工作報告。
互動交流環節,與會專家分別結合自身成長經歷分享了科研學術方面的實踐經驗,圍繞青年人才職業發展規劃、成果運用轉化、產學研融合等方面與被托舉人進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意見和建議。與會被托舉人紛紛表示要珍惜寶貴的托舉機會,樹立遠大理想和目標,肩負起歷史賦予的時代使命,積極為我國科技創新發展貢獻力量和青春。
下午的青年科學家黨史主題教育環節,入選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的被托舉人與中國電子學會總部第十黨支部黨員同志共赴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主題不同的各展館集中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愛國情懷,深刻激發了青年科學家的愛國責任感、民族自豪感和時代使命感。本次活動將支部黨建活動與青年科學家黨史教育活動進行深度結合,是黨建引領學術發展的一次創新實踐。未來,中國電子學會將不斷創新活動的形式和內容,推動黨史教育與學術活動互融共促,引領青年科學家不斷砥礪前行、潛心科研,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