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驁
“現在的企業發展進化有兩條主線:一條主線是企業自身,我們稱之為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還有一條主線是企業自身組織邊界在發生變化,變得社會化——幾個企業從內部協作到最后產業協作,到最后變成生態協作。”紛享銷客創始人兼CEO羅旭日前在一場針對制造業業務發展的采訪中強調,從全球制造業企業發展的趨勢上看,關注營銷的CRM系統,正在成為幫助這些企業逐步實踐組織內部協作、產業鏈協作和生態協作的重要抓手,以及實現企業組織社會化的關鍵工具。
毋庸置疑的一點是:全球的制造業企業從沒停下過尋求實現業務突破模式的努力,因此事實上也是最早試圖通過借助IT技術實現這一目標的行業之一。從上個世紀中,包括ERP和CRM在內的管理軟件,就曾經是制造業企業在實踐“信息化改造”的必選項目,但是由于當時企業普遍數字化程度并不高,因此雖然這一輪的“信息化改造”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企業的管理方法和工具,但是并沒有真正對制造業的業務有根本的改變。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制造業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了自身核心業務的數字化推進上:真正能夠提高企業自身業務數字化水平的PLM、智能制造等,逐漸成為制造業企業更為重視的IT技術,甚至由此引發了一場關于“ERP和PLM誰才應該是制造業企業核心主線”的爭論。
如果現在來復盤當初的這些爭論,實際上,正反映出制造業企業“螺旋上升”的客觀事實:ERP和CRM的信息化管理需求,開啟了制造業企業利用PLM做業務數字化的努力;而隨著PLM、智能制造、工業4.0、工業物聯網等圍繞企業核心業務數字化進程逐漸推進,目前制造業企業業務模式升級的重點,已經從向內的數字化轉向了向外的“社會化”,從而使得制造業企業自身的業務模型升級重點,再次回到了與ERP和CRM相關的、宏觀業務模型的優化和升級上來。
“產業不是孤立的,是生態化的,例如現在企業業務的線上和線下已經融為了一體。”羅旭認為,目前制造業企業核心業務的數字化,已經遍布了從研發到物流,而所謂的數字化、生態化、智能化,都在強調全場景、全鏈路、端到端和一體化等各種關鍵業務特征,“這是會涉及很多關鍵要素,包括:信息流、資金流、票據流、服務流,甚至包括物權,全部都要打通,這樣才能真正打造一個迎接未來的企業的業務系統。”
羅旭強調,制造業企業現實的數字化水平的整體提升,使得當下制造業企業對于包括CRM在內的系統需求,已經完全不同:“傳統的企業軟件,根本解決不了目前制造業企業的需求。”結合Gartner的觀點,羅旭指出,目前制造業企業對于CRM這類系統的需求,正在呈現出幾個“清晰而明確”的變化趨勢。
首先,是平臺化。隨著制造業企業自身數字化進程的推進,企業在組織結構、業務模式和流程等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此時,傳統的結構化、功能化的軟件系統顯然已經很難適應這種領過多變的應用場景,而平臺化軟件,則能夠為企業提供一個敏捷、靈活的業務調整、構建的IT基礎。“平臺化的含義,實際上就是說CRM正在從一個工具型的軟件變成一個能力型的平臺,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變化。”羅旭說。
其次,一體化。在羅旭看來,所謂一體化,所對應的是以往企業在核心關鍵業務節點上,都會選擇相關的軟件解決方案,例如財務軟件、HR、ERP、CRM……但是對于現在的制造業企業而言,其需要保證所有業務的整體化,因此需要從整體上考慮企業的業務問題,所以更加需要能夠保證所有的業務都能夠實現一種“端到端的信息流、業務流、資金流、票據流……”羅旭說:“只解決局部問題,像修橋只修了一段,根本無法解決企業中的核心和根本的問題。”
再次,行業化。經歷過上一個ERP增長周期的人都記得,當初ERP和CRM就一直在強調行業化的問題,強調不同行業的業務重點和業務模式所存在的重大差異。在羅旭看來,事實上雖說不同行業關注的業務重點差異很大,但是“不同行業業務的底層邏輯是一樣的:都是以客戶的生命周期形成的價值流程,只是應用階段不同。”因此在他看來,在本輪CRM升級的重點,是“把行業的場景化產品進行標準化,從而讓這一代的CRM系統軟件變得更加容易應用,也能夠更好用。”
最后是社會化。“社會化這個詞的意思,是人與人的關系網絡構成社會場景。”羅旭認為,以往所謂的“軟件”,針對的用戶是按業務場景和部門進行區分的,但是當下制造業的業務場景,強調軟件具有更廣泛的用戶人群:“不僅是組織內的用戶,組織外、生態內的用戶也都是該軟件的用戶,所以這一代的CRM系統需要承擔對內、對外連接和對內、對外溝通的作用,這才是現在制造業企業對于企業軟件最核心的訴求。”羅旭認為,所謂“軟件社會化”,在企業內,是企業的社會化,以客戶為中心;對外,是以業務為驅動的,進行社會化協作,而不是結構化分工。“社會化要求產品形態必須能交互的,同時也是柔性的。”
“無PaaS,就不SaaS。所以CRM廠商是一定要做PaaS平臺。”羅旭認為紛享銷客從2017年開始執行的平臺化策略,將CRM系統從單純的SaaS應用轉型為PaaS平臺,完全符合當前企業用戶對于CRM系統在平臺化、一體化、行業化和社會化等方面的需求。在他看來,基于PaaS平臺,制造業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業務需求和數字化水平,可以構建一個面向“人”的、以營銷業務為核心的業務中臺:“PaaS平臺的標準化產品,既能滿足用戶業務靈活性的需求。同時,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企業用戶根據自身業務需求,構建營銷業務中臺的難度,并且能夠保持該平臺的開放性和成長性。”

具體到制造業,羅旭強調:項目管理、服務體系和通路管理,是該行業目前普遍存在的業務痛點,因此在構建以CRM為核心的“營銷業務中臺”過程中,制造業企業需要更最優先和注重包括營銷項目的可視化、銷售服務一體化和渠道業務數字化三個核心能力的建設。
制造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到底應該繼續在IT技術當中打轉,還是轉變一個思路,向管理層面躍升,從關注業務流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轉變為對組織和對人的關注,目前還很難有一個完全正確的答案。但是可以明確的一點是:傳統的管理軟件既不符合新興IT基礎架構的特點,也不很難滿足業務數字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企業需求,尋求某種程度的升級,既是一種對IT工具的迭代,更是一種理念的提升。
就在接受采訪前不久,2021年5月中旬,紛享銷客宣布完成F輪數億元人民幣融資,截至目前,累計融資十余億人民幣。尤其令人關注的是,作為上一輪管理軟件的本土軟件廠商代表,金蝶國際已經連續多輪投資紛享銷客。這至少說明,作為一種面向未來的可能性,紛享銷客此前的嘗試,是獲得業界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