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城市的消費功能越來越被重視,尤其是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提振消費成為各大中心城市當下的目標之一。哪些城市的消費力更強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稱“社消總額”)是衡量一座城市消費力的重要參考指標。
近日,根據各地公布的經濟數據,2020年十大消費城市出爐,前十強分別是上海、北京、重慶、廣州、深圳、成都、蘇州、南京、武漢和杭州。其中,上海、北京、重慶坐穩三強,且均超過萬億元大關。誰有機會成為下一個萬億級消費城市?有希望的是第二梯隊9218億元的廣州和8664億元的深圳。它們距離萬億量級一步之遙,成都與深圳同處位于8000億元梯隊,蘇州和南京緊隨其后(7000億量級)。
與2019年相比,十大消費城市名單未變,但排名卻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洗牌。從社消增速上看,受疫情打擊最重的武漢,消費跌幅也最深,下降了20.90%。而重慶以1.3%的增速,在十大消費城市中高居第一。僅以消費市場規模來看,2015年北京社消零率先突破1萬億大關,成為全國首個萬億消費城市,2016年上海完成這一目標,2018年重慶搶先廣州,成功過線。總體而言,2020年中國的頭部城市在消費方面傳遞出了諸多亮眼訊號,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消費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將愈發凸顯。
上海——15932.50億
位居第一的上海2020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932.50億元,比上年增長0.5 %。分行業看,2020年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4754.23億元,比上年增長2.6%;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178.28億元,下降19.6%。
上海統計局數據顯示,在消費品市場結構特征中,新能源汽車持續熱銷對上海的消費貢獻頗大。2020年全年,汽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1%。其中,燃油汽車零售額同比下降5.0%;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99.1%。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占到全市汽車零售額的11.5%,占比比上年提高5.6個百分點。
另外,在2020年這個特殊之年里,疫情導致大量生活需求轉移至線上渠道,生鮮電商平臺迅猛發展。“叮咚買菜”和“盒馬鮮生”網上零售額合計增長1.49倍。兩大平臺的糧油食品零售額占到全市糧油食品零售額的14.0%,比上年提高7.1個百分點。
北京——13716.4億
排名第二的北京在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3716.4億元,同比下降8.9%。其中,限上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網上零售額為4423.3億元,同比增長30.1%。從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12844.7億元,同比下降7.1%;餐飲收入871.7億元,同比下降29.9%。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類值中,增速較高的有:通訊器材類商品實現零售額1825.3億元,同比增長49.2%;糧油、食品類商品實現零售額846.6億元,同比增長5.1%;飲料類商品實現零售額175億元,同比增長49.7%;體育、娛樂用品類商品實現零售額167.6億元,同比增長17.3%。
重慶——11787.2億
而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重慶,以11787.2億元的社消總量位列全國城市第三位,比上年增長1.3%。
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0179.99億元,比上年增長1.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607.21億元,增長3.7%。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10266.88億元,比上年增長1.6%;餐飲收入1520.32億元,下降0.2%。消費升級類商品較快增長,新能源汽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1.7%,快于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單位商品零售額增速29.7個百分點,體育娛樂用品類、可穿戴智能設備、智能手機分別增長19.6%、20.4%和6.2%。值得一提的是,重慶1.3%的社消增速,在十大消費城市中高居第一。
頭部消費城市新格局
“十三五”期間,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15年28.7萬億元增加至2020年39.2萬億元,成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全面促進消費,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通常消費規模巨大,總量高、增速快,并具有國際化程度高的特點。
疫情之下,提振消費,更需要中心城市發揮引領帶動作用。通常來說,一座城市要成為消費中心城市,本地較大的購買力是一個大基礎,因為只有中心城區人口較多,購買力較大,可消費的品類和選擇才會更多。
2020年,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23個部門聯合發文促消費,提出加快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發揮消費基礎性作用,助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等一系列意見,明確要結合區域發展布局打造消費中心。
事實上,自去年以來,各大中心城市也紛紛通過發放消費券等形式提振消費,并且對有雄厚經濟基礎的大城市,發放消費券可以形成良性循環,促進經濟發展。從目前來看,上述十大消費城市以及天津、長沙、青島、濟南、西安、鄭州、沈陽等城市在此次提振消費的過程中,將發揮更大的中心帶動引領作用。山東日前提出,要支持濟南、青島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造北方消費中心和重要國際消費目的地。
總體而言,2020年,盡管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仍未轉正,但根據國家統計局披露,2011-2019年,我國的消費率平均為53.4%,2020年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但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達到54.3%,高于資本形成總額11.2個百分點,為近年來的最高水平。中國的頭部城市,在消費方面傳遞出了諸多亮眼訊號,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消費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將愈發凸顯。
(本刊編輯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