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倩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說過:“一個人的好習慣就像在銀行里存了一大筆款,它的利息將使人終生受益;一個人的壞習慣,就像欠了別人一筆高利貸,怎么還也還不清,將使人終生受害,甚至逼人走向歧途!”小學階段是一個人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每個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他們今后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我認為在教學中應著力培養學生以下幾方面的習慣:
一、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遵守課堂紀律的習慣
曾經聽一位經驗豐富的教師給我講過他親歷的一節課:一位二年級老師上數學課,在老師組織學生復習“4的乘法口訣”“3的乘法口訣”時,學生參與積極熱情。新課“5的乘法”是通過用小棒擺小傘“一把小傘5根小棒”開始的,開始擺小棒的時候,學生熱情更加高漲。拼擺小棒結束,老師就要從小棒過渡到符號和口訣了,這時,老師就提了兩次要求:“大家把小棒收起來,不要再動小棒了。”然后,老師就開始后面的教學活動。在后面的教學活動中,有的學生在繼續擺小傘;有的在擺其他東西;有兩位同學的小棒幾次掉在桌下,于是要彎腰撿起來……這些現象表明,新課的質量很不理想。
他不由地感慨:“還是沒注重學生遵守課堂紀律習慣的培由此可見,采取有效措施規范孩子課堂行為顯得多么重要,尤其對一年級來講,幼兒園到小學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轉折點。讓我們我們聚焦一年級課堂——最初的數學課堂,學生紀律散亂,自我約束能力差。剛開始上課時,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有的學生直接就說出答案,影響別的孩子思考。
后來,有經驗的老師就要求孩子想發言就舉手,剛開始有的孩子還能控制自己,舉起自己的小手,但時間一長,積極的孩子聽不完問題就直接舉手喊道:“我知道,我知道……”還有的學生在傾聽別人時,迫不及待地說:“我會,我會……”每個孩子都認為自己是最捧的,別人都不會,好像只有自己行。
于是,教師繼續提出要求,在別人發言時,要學會尊重別人,要聽取別人的意見,不能隨意打斷別人,要等別人說完后再表達自己不同的意見,而且要學會思考別人的方法,想一想,他是怎么算的,和自己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樣,哪些方法簡單,吸取別人的優點,真誠對待每一個小朋友。在別人發言時,還要用眼睛注視別人,坐正,腳放平,手放好,舉手時,不跳起來,不亂說話,先舉手再發言。孔子也說過:“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經過這樣一次次循循善誘的規范要求,每個孩子都能夠從點滴的數學課堂中收獲著一個個好習慣。
二、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
專心聽講是學生在數學課上接受信息、獲取知識的基本保證。一方面教師在講課時要注意突出重點,善于捕捉學生的注意點,善于巧妙提問,啟發思維,引起興趣。另一方面要加強思想教育和進行常規訓練,注意提出明確的專心聽講的具體要求,逐條落實。
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可以從三方面入手:①對教師講的主要部分關鍵問題一定要提醒學生,引起他們的注意,使學生自覺不自覺地養成注意聽課的習慣。②要培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邊聽邊想的習慣,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時舉手,向老師提出來,強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把疑難問題放在課堂中解決。③邊聽邊記。聽課必須有手的活動,隨時聽到的重點隨手記到本上或書上,養成這種聽寫同步進行的習慣對今后學習是大有益處的。
此外,教師講課時要善于察看學生聽課的表情,如果學生對所講內容反應淡漠,就應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如有個別學生思想“開小差”,要及時提醒。
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手腦結合
勤于實踐的習慣皮亞杰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之間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
才能進行,因此小學數學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良好習慣,使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擺一擺、講一講來獲取新知。
例如在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時,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有沒有聯系?這個問題我就是讓學生通過操作自制的活動角,邊操作、邊觀察、邊討論,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開展類似的教學活動,就能使學生養成手腦結合,勤于實踐的學習習慣。
四、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習慣
贊可夫有可名言:“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在教學活動中,要特別注重為學生創設創新”的實踐活動,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猜想、聯想、發散思維、推理、操作、實驗、觀察、討論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他們思維的多向性和靈活性。通過“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嗎?”“你還能想到什么?”
“你有獨特的見解嗎?”“你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嗎?”等言語,啟發和誘導,鼓勵學生敢想、敢說,不怕出錯、敢干發表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如:我在講分數的初步認識時,要求學生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請大家折一折,試一試,你能找到哪些方法?”學生很快找到了三種不同方法,老師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勵學生繼續努力,看看還能否找到其它的分法,學生經過努力,又找到了一種分法。
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知識,還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習慣。
總之,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一種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學好數學的最基本保證,也是學生成長的必備素質,持之以便地抓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一定會讓孩子們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