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娟 卲惠娟
摘要: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離不開學校有效的管理制度的規范,離不開校本研修的合作交流,離不開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更離不開自身的奉獻精神和努力,只有實現上述條件的和諧統一,才能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關鍵詞:專業化成長? 校本研修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育要發展,教師要先行。教師的專業化程度,是教育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打造一支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我們必須采取切實有效措施, 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教師專業素質的結構主要表現為積極的專業精神、豐富的專業知識、嫻熟的專業技能和教學能力。一個學校的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是該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因此,作為基屋學校,必須積極探索適合本校實際的教學改革路子,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改革格局,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那么應如何促進教師走專業化成長呢?
一、制定管理目標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1)學校管理目標要與教師價值實現、教師近遠期利益等內容密切相關,才能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學校目標貼近教師的實際,又適當增加了難度,具有創新性和挑戰性,使教師產生了自我設計的工作動機,尋求自我發展的情感和興趣被大大激發了。即讓教師自定目標,自找壓力。學校給教師提供幾個方面的目標,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定目標。師德方面,要求教師熱愛自己的事業,有很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知識方面,要求教師有廣博的知識,深厚的知識基礎,知識結構合理。業務方面,要求教師精通業務,熟悉教材,科學、靈活地運用教法。基本功方面,要求教師教學基本功扎實。科研方面,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教研能力,能總結教學經驗,能承擔課題研究或主持課題研究工作,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能運用理論有效地解決實際教學中的問題。
(2)教師專業的成長也需要學校在管理方式上講究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指學校對教師的管理要講究差異性,對青年教師和成熟型教師,對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和一般教師的要求是不同的。學校要研究每一位教師的教學起點和發展潛力,在此基礎上提出專業發展的建議。人性化管理要求學校請聽教師的心聲,由教師自己制定個人發展的規劃。人性化管理還要求學校建立學習型的教師團隊,把教師個人發展與教師群體發展相結合,把教師個人發展目標和學校發展目標有機結合。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有利于調動教師的內驅力,使教師自覺地追求專業發展。
(3)完善評價激勵體系。在教師自定目標、自我發展的前提下,學校從實際出發,搞好測評,完善評價體系,采取分項、多元方式對教師進行水平和績效評價。采取多種形式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師德修養水平進行評價,以此激勵教師發展。
二、專家引領、典型引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教師專業化的培養和管理僅僅靠學校或外力是不夠的,專業化發展要增強學習意識,向書本學習、向同事學習、向網絡學習,向名師學習、向專家學習,拓展知識,提升專業理論,積累實踐經驗。根本的是要引領教師走自我管理的道路,使之具有自主學習的意識。
(1)專家引領即通過學習名師成長之路,來感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來感悟學習的重要性,來感悟優化學習意識的重要性。在專家引領下打開理論視野,及時地了解到當前教育理論前沿的基本情況,把握教育教學改革的基本方向,才不至于在進行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的實踐中走偏方向;并且對自身所進行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基本情況有一個比較合理的評價,從而知道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明確自己目前需要研究和突破的關鍵問題,以提高專業發展的有效性。
(2)典型引路即在教師中先樹一部分名師,以他們為榜樣,帶動全體教師。或挖掘教師中的典型人、典型事,以報告會等形式進行宣傳。在稍有成就的骨干教師中樹典型,讓全校教師感受他們踏踏實實搞教學研究的毅力,排除部分青年教師的急功近利思想,樹立“十年磨一劍”的決心。此外,請德高望重、業務精干的老教師收徒弟,帶隊伍,培養了大批年輕教師。高度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和發展,在各個方面提供舞臺,幫助青年教師實現自身價值。對青年教師進行培訓是一項重要工作,青年教師培訓可分為三個環節:師徒幫帶、實踐鍛煉、考核驗收。以師徒幫帶為常態的培訓形式,以課堂教學為培訓內容,加上一些專題性講座,提高教學的規范性和教師的理論水平,組織開展評優課、展示課,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專業答辯,師德演講等活動,促進他們的專業成長,促使青年教師更好地熟悉教育教學工作、履行崗位職責,不斷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而進行的繼續教育。
三、倡導學習反思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曾經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這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揭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本質。強化教學反思能力。通過反思分析自己的教學究竟面臨著哪些問題?哪些問題是關鍵性問題?從什么意義上講,這些問題是關鍵性問題?如此等等。
(1)教學前反思,用新課程理念,走出過去目標單一、過程僵化、方法機械的“定型化”的教學模式,從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出發,拓寬教育的時空,拓展教學的內容,優化教學的過程,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
(2)教學中反思,是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的反思,經常反思自己是否存在對待不同學生上有差別,并盡量公開又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
(3)教學后反思是在授課后進行反思,了解學生的意見,看看他們是否察覺到了教師在期望上的偏差,隨時審視,隨時修止。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不斷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識和增強自我監控的能力。
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學校作為傳承文明的主要場所,作為一個區域文化活動最活躍的地方,就要積極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引導教師課余時間多參與有益的文體活動,多讀中外名奢經典,多關注時事新聞,使之擁有廣博的知識和良好的心態。通過加強人文素質的培養,充實和豐富教書育人的內容;通過學習優秀教師的工作經驗和敬業精神來感染和豐富自己。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學校有效的管理制度的規范,離不開校本研修的合作交流,離不開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更離不開自身的奉獻精神和努力,只有實現上述條件的和諧統一,才能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