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桂偉 孔愛華
在當下的中學英語教育中,老師扮演著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在學生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充當著一個領路人的身份,是學生在校期間獲得知識的重要來源。但是如何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與積極性,培養他們對英語的興趣,從而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了當前有些老師所面臨的難題之一。總而言之,就是如何讓你的課堂抓住學生的心。
在授課過程中,一個會上課的教師,不僅要課講得娓娓道來,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而且還要善于把握課堂氣氛。當學生思想開小差時,要懂得給課堂調劑一下,用一些幽默風趣的語言來緩解學生的疲勞,從而帶領他們重返課堂,在歡快的氣氛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以下,本文將針對如何抓住學生的心從授課內容與授課方式兩個方面,分別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案,以向各位老師提供教學參考。
一、授課內容
(1)教學內容不能過難或過易。可能許多老師認為,備課只需要將課本上的內容稍加處理,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見解便可以呈現給學生。恰恰相反,備課時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來準備自己授課的內容,孔子因材施教,方有天下桃李。在教授整體英語水平較高的班時,可以根據學生水平適當提高難度;而在面對英語基礎較為欠缺的學生時,降低難度可以幫助他們更快的適應新的語言。當課程難度過高時,學生容易出現聽不懂老師所講,甚至整節課都不知所云,這不僅會降低學生上課的聽課效率,更會導致學生出現厭學的現象,在內心就對英語產生抵觸心理;而課程難度過低,對于學生來說又是一種對時間的浪費。對于學生來說一節課不僅是能夠教授他們知識,更進一步是能鍛煉他們的英語能力,而當一節課的內容對于他們來說過于簡單時,學生沒有學到新東西,那么我們作為教師授課就失去了意義。
針對這點,建議在深入了解自己的學生之后,按照自己學生的真實水平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并且及時找學生尋求反饋,以便調整自己的課程難度。
(2)授課內容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系。在二十多年的英語教學生涯中,為了培養學生的英語興趣,筆者曾通過組織觀看英語電影,看英文演講等措施,來使學生對英語這項課程更感興趣,進而從其中學會一些日常可能用到的單詞短語以擴充學生們的知識儲備。但通過反饋筆者發現,學生們往往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尋找樂趣,而并非把其當作一種授課手段,對于一些未曾見過的單詞短語,他們往往是按照超綱詞匯處理而不是選擇主動去背誦記憶。除此之外,在有些時候學生反饋老師的課程講的很好,但是自己就是沒法有效率的記住。這些情況最后可能會演變成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產生一定程度的恐懼,進而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
針對這些現象,筆者認為與其向學生傳遞一些較深奧的內容,不如在教學過程中將授課內容與日常生活相互聯系。比如在學習七年級教材中關于食物的部分,與其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記下這些單詞的拼寫,比如給他們一些實物或者圖片,將他們的日常生活經驗與英語單詞有效結合在一起,進而幫助他們更有效率的記住這些單詞的拼寫方式、單復數形式及用法。
二、教學思路
(1)換位思考。很多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老師一味的考慮自己教給學生了什么,而并非是學生會從中學到哪些知識。課堂的本體還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但是在當下的教學環境中,甚至會出現整堂課教師以自己為主,沒有明確地告訴學生這節課教師要教授學生什么知識,學生似是而非的上完一節課卻發現并沒有學到多少東西。不僅如此,許多教師授課時課堂教學指令含糊不清,比如老師一邊提出問題,一邊自己解答問題,完全屬于自問自答,學生不明白老師的指令到底何意,老師到底“要不要我思考、要不要我回答”。當學生無法跟上老師的思路,學生的聽課積極性以及效率便會下降。
針對這個問題,如果老師們能夠真正的站在學生的角度,在授課時多思考“學生聽到這些內容是否聽得懂”、“學生能否回答出這個問題”,在備課時多思考“學生對這個會不會感興趣”、“學生在看到這些單詞短語時會不會聯系到他們之前所學內容”,那么對于教師授課與學生聽課過程來說便是一種雙贏。
(2)啟發學生而不是填鴨教學。課堂不是由預先設好的一套程序而定,而是要有教師和學生的真情實感與思維能力的投入。有了互動的過程,氣氛才會變得更為活躍,才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大部分英語教師把考試與分數看得十分重要,把過多的時間放到了給學生灌輸知識點,鞏固單詞記憶等方面。這種教育方式雖然短時間內可能會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成績,但是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沒有得到鍛煉與培養。此外,很多教師仍舊繼續主動式的教學方式,并沒有將學生當成是學習的主體,這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潛力的培養是沒有益處的。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總是被動的進行聽、記,并不能充分的發揮主觀能動性,這種忽視學生個體的教學方法,對于中學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是沒有好處的,且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他們自主發展與獨立。
針對這一現象,教師要發揮自我的指導作用,做到深入淺出,一語道破。當然,除備好課外,教師還應精心設計,分析哪些材料讓學生自學;哪些材料由教師精講;哪些材料可以交給學生來講,避免教師包辦代替,唱獨角戲,從而把教學的重點從教轉移到學生上,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對英語本身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的欲望,增強學習信心和主動學習的用心性,進而改善他們的英語學習習慣。
總而言之,在日新月異的教學環境下,一味強迫學生學習已經不再適合當今的社會。抓住學生的心,引導他們學習英語方才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