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
摘 要: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現代社會公民要具備合作精神、創新意識、開放視野及科學素養、人文素養,能掌握表達交流、閱讀理解、信息處理等方法,這就需要以新時代社會進步對公民提出要求為導向針對語文教育加強改革,使語文教學既能促進學生發展,又能在育人活動與時俱進前提下發揮重要作用,使學生能弘揚民族精神及傳統文化,增強創造力,將語文視為探索發現、實踐進取工具,凸顯語文課程人文性及工具性。文章通過探析新課改下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策略,以期踐行新課標,助推初中語文育人活動改革與優化,使學生能和諧發展。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一、 引言
在新課改背景下,探析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策略具有如下價值:第一,將新課程標準視為語文教學改革“指南針”,助力教師明晰課程性質、地位、基本理念及現實意義,緊抓語文教育特點及發展規律,保障初中語文教學成果能被學生及當今社會所接納;第二,以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水平為出發點加強改革,為新思想、新手段、新資源的合理應用奠定基礎,賦予語文課堂生機活力;第三,基于新課改創建高效語文課堂,積極培育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讀寫能力等素養,達成素質教育目標。基于此,為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探析新課改下的教學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二、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關鍵
(一)目標
通過對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進行解讀可知。語文教學總目標是培育學生愛國主義情感、良好審美情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生個性化發展,能在中華民族悠久傳統文化歷史中吸收養分,尊重多元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增強學習信心,培育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并掌握學習方法。在學習實踐中提升語文素養,如讀寫能力、思維能力等,繼而在明確教學目標前提下提高教學方案規劃設計合理性,為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奠定基礎。
(二)教材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掌握漢字3500個左右,400萬字為九年課外閱讀總量,能流利、正確、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每分鐘閱讀現代文應超500字,在通讀課文前提下要理解主要內容、理順思路、解析深意且能區分文學樣式,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將初中語文教材視為有效開展教學活動關鍵,為增強學生綜合素養提供有利條件。
(三)學情
初中生有一定的語文學習基礎,如何在學生現階段學習成長過程中發揮引導作用,加強知識遷移,提升建構式學習水平,成為教師高效育人需解決問題之一。為此,教師需遵循新課改要求,強調學生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學活動中關注學生,走下講壇了解學生,從學生言行舉止、情感動向、知識基礎、綜合能力等角度出發展開育人活動,使學生既能參與教學活動,又能在語文課堂上全面發展。
三、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原則
(一)政策指導
為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改革優勢,教師需在解讀語文新課程標準前提下學習并推行新時代教育改革行動計劃,貫徹落實教改政策,加強政策指導,旨在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例如,教師在進行《濟南的冬天》教學時,可推行教育信息化改革政策,運用“互聯網+”教學手段,在課上先播放紀錄片介紹老舍生平,使學生了解文章寫作背景,而后展示一組與濟南冬天相關的圖片,鼓勵學生根據圖片說一說對濟南冬天的感受,與學生印象中的冬天有哪些區別,在此基礎上激活學生語文思維,引領學生帶著對濟南冬天的憧憬閱讀全文,提煉具有代表性的語句,提高閱讀理解效率,繼而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實現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目標。
(二)以人為本
部分教師因不善于與學生溝通,在課堂上一味地灌輸語文知識,學生不僅無法消化所學內容,還會在學習中承受極大壓力。基于此,初中語文教師需做到以人為本,時刻關注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狀態,及時改進教學對策,使學生能在學習實踐中得到個性化發展,同時在教師幫助下掌握語文知識。例如,教師在進行《觀滄海》教學時發現學生背誦所學內容存在一定難度,為此教師在學生記憶《觀滄海》時引入音樂元素,用輕松舒緩的旋律指引學生吟唱,用節奏、音色等音樂要素加深學生對《觀滄海》的印象,降低記憶難度,實現根據學生學習實況加強教學設計并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目的。
(三)創新爭優
新課改的重點是“改”,“改”的本質是顛覆,其目的是優化育人過程,這就需要初中語文教師樹立創新意識,敢于在顛覆育人常規過程中試錯,能結合實際創研契合性較強的教法,與本校學情吻合,使語文教學更為有效。例如,初中語文教師可基于“互聯網+”教學經驗應用“電影教學法”,引領學生觀看有人文價值、教育價值、藝術價值的電影片段,在此基礎上創編情景劇、寫讀后感、議題探究,針對電影觀點進行討論,還可將電影視為素材,組織學生創寫、擴寫、縮寫,提升語文素養。以電影《八佰》為例,教師可將“到底應不應該升旗”視為討論熱點,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角度續寫,在此過程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傳承革命精神,增強敬黨愛國覺悟,使語文課堂能德育、智育兼顧,繼而在創新爭優前提下提高教學有效性。
四、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路徑
(一)針對教學理念加強改革
所謂“態度決定一切”,教師的育人理念就是形成教學態度的基礎,只有態度端正,才能有效育人,為此,教師需在新課改背景下針對教學理念加強改革。例如,教師在進行《皇帝的新裝》教學時可采用“生活即教育”理念,鼓勵學生回歸生活講一講與文章內涵相同的人與事,旨在通過認知遷移及在生活經驗加持下體悟文章主旨。再如,教師在進行《安塞腰鼓》教學時可推行“人文主義”育人理念,鼓勵學生通過電視節目、書籍、網絡等渠道了解安塞腰鼓,說一說它的歷史沿革、風格特點、傳承意義,在安塞腰鼓中感受民族精神,圍繞“安塞腰鼓在2013年到美國洛杉磯杜比劇院表演說明了什么”等話題進行討論,使學生能在探究傳統民族藝術文化過程中增強文化自信,拓展人文視野,提升文化修養,繼而在教學理念有效改革基礎上落實初中語文新課改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