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庚子6月,因緣際會,覓得一山居小院,瞬間閃念搬離市區,隱居山林。友人皆言山區清冷,關懷安危。決然入住,伴山而居。日理院中荒草,觀雨后溪山,聽夏蟲夜唧,心性隨云卷云舒、夏云歸山,竟慢慢淡定平和。
世人常自詡不凡,然,混雜于蕓蕓眾生,塵囂韁鎖,或許僅是混濁清風而已。古人有言,人生寄一世,奄忽如飆塵。俯仰于世,如白駒過隙,文心使然,總想力圖留下生命印跡。于是乎,以虛靜之心感受萬物,一花一葉,一云一水,一物一器,皆為一朝一會,情思沉迷其中。林花春紅,寒梅疏影,空山碧潭,幽谷白石皆入圖畫。
5月,安吉寫生。天荒坪的綠,宛然成為庚子年的希望主題。沿著蜿蜒山路步行而下,山綠、水綠,近在咫尺,無觀看之隔。新綠、草綠、石綠、碧綠,一切不加掩飾,撲面而來,直擊內心。
又,天光系列也是近年表達的主題。天光,不期而遇,恍兮惚兮,遂成幻境。新疆、青海的天光,色彩溫柔迷離;龍泉的天光,水墨蟬翼般重疊之下,軟硬邊不同,帶有一種非現實性的呈現。如同屈原的迷離之境,充滿了寂寞的芳菲世界。
依然鐘愛幽谷白石,這一主題最早源于太行山采風。高山嶙峋,潭空水冷,白石安然潔凈,藏露于或幽綠或澄碧的潭水之中,此景曾讓我矚目良久,縈繞于心。回到南方,常見溪水潺湲,自在流淌,陽光似有偏愛,零星灑落,斑駁成影,如舞臺燈光式漫射于溪邊錯落有致、大小不一的石頭之上,一幅幽谷白石圖完美呈現。
庚子年的工作調動于我而言是一個新的開始。似乎,6與9,應是我的幸運之數。
9年前的6月,我離開浙江萬里學院,作為人才引進到鄞州區,進入沙孟海書學院工作。今年6月到省文聯報到,正式調入浙江畫院任專業畫師。9年,在個人履歷上終簡化成兩行,時間的痕跡僅留在山水層層積染之中。回想永嘉東蒙山下那位中學女老師,不知會對今日的自己做何評價。那時,年輕的她,倔強而努力,再度帶著藝術的懵懂追求離開東蒙山前往杭城求學。如今想來,恍如夢中。
一路行來,逐漸成長,心懷感恩。遇人與物,皆有緣分,貴在真誠。繪事,始終保持真誠之心,尋找靈魂所在,才能窺見物之本質,直抵人心。
或許,某個閑散傍晚,雅士山中歸來,此時,茶香正濃,伴著壺中白石發出的松濤之聲,隨手拿起案頭畫卷,目光不經意順著山頭那一抹微云,移向遠處淺淡山影,待到仔細品賞,不由心頭一熱,目光竟然濕潤。這一絲溫情,也許正是繪者生命意義所在。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如此而已……

王蔥蔥 浙江溫州永嘉人。浙江畫院專職畫師,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寧波女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寧波美協主席團成員,鄞州區美協副主席。作品入選2019年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獲2015年首屆“陸儼少獎”中國畫展金獎,2015年浙江省第六屆青年美展優秀獎(最高獎),2014年浙江省第十三屆美展銅獎,2008年首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優秀獎(最高獎)。2014年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獲獎提名并參加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國際巡展,入選2008年、2005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等。多次舉辦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