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慶
摘 要 鉀是植物生長過程中一種重要的營養元素,能夠提升植物體內的酶系統活性,具有推動植物代謝、蛋白質合成、體內物質運輸等功能,并且可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伴隨農作物生產力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鉀肥的重要性。基于此,簡單分析農作物生產過程中鉀肥起到的作用,并介紹其具體施用技術,希望能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作物;鉀肥;施用技術
中圖分類號:S143.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6.110
當前,我國重視研究改進高產栽培技術,農業產業不斷發展,農作物種植技術也越來越先進,許多農民認識到施肥的重要性,但尚未實現優化施肥,施肥過程中仍存在施用時期不合理、施用量大等問題。鉀是植物體內的重要元素,多分布于代謝活躍的器官與組織中,可提升酶系統活性[1]。合理施用鉀肥,能夠有效提升產量,改善農作物品質。土壤中有著豐富的礦物鉀元素,以前礦石風化作用形成的鉀素即能夠滿足農業生產需求。但隨著近年來農業的飛速發展與自然條件的變遷,一些地區僅依靠土壤中的鉀元素已遠遠不夠,需適當調整農作物生產過程中的各類養分施用量,合理配施鉀肥,實現優化施肥。
1 農作物生產中鉀肥的作用
1.1 土壤肥力水平的基礎
以往土壤中含有因礦物質風化作用產生的鉀元素,可滿足產量水平較低時的農作物生長需求[2]。然而隨著農業的不斷發展,農作物的產量不斷提升,土壤中含有的鉀素卻在不斷下降,越來越難以滿足農作物的生長需求。我國是農業大國,農作物種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鉀肥作為土壤肥料水平的關鍵基礎值得相關人員進行探索研究。保障充足的鉀肥能夠發掘土壤的基礎增產潛力,從而實現增產。
1.2 有效改善農作物品質
鉀可促進光合產物運輸,起到增產作用。若是擁有足夠的鉀肥,農作物體內的單糖會向合成淀粉等多糖方向轉換[3]。鉀肥可提升產量、改善品質、增加農作物籽粒內的蛋白質含量,提高農產品的礦物質含量。簡而言之,鉀肥能夠在農作物的生產過程中增加其有機物積累?,F如今,農業不斷發展,越來越重視科學化種植,多數農民都已認識到肥料的重要性,但施用技術仍需進一步學習。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生活質量日漸提升,對于農作物的品質要求也隨之提高,改善農作物品質十分重要,能更大程度地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
1.3 協調土壤的養分比例
目前,農業生產中許多農民認識到了施肥的重要性,但是對于合理施肥仍不夠了解。農作物生產過程中對所需的各類養分含量具有一定比例要求,特別是氮、磷、鉀這3種元素[4],如果不能做到合理施肥,不僅會造成肥料的浪費,還會對農作物的生長起到負面影響?,F如今,一些缺少鉀肥的田塊若是實施單一性施肥則無法增加產量,缺少鉀素、養分營養失調會導致肥效降低、產量下降。農民不僅要了解鉀肥的作用,還要掌握相關施用技術,通過合理施肥提升農作物的品質與產量,保障肥料的利用效率[5]。合理應用鉀肥,實現優化施肥可有效協調土壤中的養分比例,使農作物獲得更好的生長條件。
1.4 增強農作物抗逆能力
鉀素能夠提高植物細胞液滲透壓,保持細胞壁彈性水平,防止水分散失過多,同時還能調節植物氣孔開閉。若擁有充足的鉀素,植物細胞壁厚度將增加,水分蒸發減慢,可有效抵抗寄生菌,減少病害的發生。鉀素能夠提升農作物的抗逆、抗病、抗寒能力。因此,充足的鉀肥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發育[6]。在氮肥施用過多、病害程度嚴重的土地中合理施用鉀肥,能夠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
2 農作物生產中鉀肥的施用技術
2.1 施用時間
鉀肥可以用作底肥、追肥、種肥,鉀肥作為底肥或是在農作物發育早期施用能夠起到良好的增產作用。苗期農作物對于鉀肥的需求量不到生育期整體的1/100,但是對于鉀素十分敏感,植株個體小但鉀肥吸收效率高。多年生或是喜鉀作物追肥時需要重視鉀肥的施用,合理的施用時間能夠更大程度發揮出鉀肥的價值。當前,我國農民施用鉀肥多采用氯化鉀,不適合當作種肥。若是土壤砂質過重的土地,鉀肥易產生滲透,應分次施入;若氮肥施用過多、缺鉀的土地,可施入少量鉀肥,使農作物獲得更好的生長發育態勢。
2.2 施用量
除施用時間外,鉀肥的施用量也非常重要。雖然鉀肥可以對農作物生長起到積極影響,但是過度施用只會適得其反,鉀肥的具體施用量需要結合農作物類型、土壤鉀素含量等多種因素決定。鉀肥有著約為45%的當季利用率,對于大豆、甘薯等喜鉀農作物而言,若是田間缺鉀嚴重則可適當增加鉀肥施用量[7]。對于鉀肥,農作物有著奢侈吸收的特點,通常情況下,鉀肥用量過多也不會造成明顯的負面影響,但會造成肥料浪費,增加成本,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失農民的經濟利益。對于鉀肥的施用,可結合農作物產量水平與土壤中速效鉀含量做到優化施肥。
2.3 施用方法
鉀肥用作底肥與追肥均能起到良好效果,用作底肥的效果整體上要優于追肥。土壤中,鉀的移動性小,適合根系緊密的土層,可進行深施,通常為6~18 cm的土層。對于煙草、玉米等稀植作物,可進行穴施或是條施,可起到更好的施入效果;對于大豆、冬小麥、青稞等作物,適宜進行施肥措施。施鉀后,需要防止土壤干濕交替,降低土壤對鉀的固定,維持一定的土壤濕度。植物的缺鉀癥狀一般表現較晚,追肥十分關鍵。追肥應早施,對于禾谷類作物,應在拔節期前追施鉀肥;對于茄果類蔬菜,應在現蕾期前后追施鉀肥;對于塊莖類作物,應在膨大期前追施鉀肥;對于棉花,應初花期前追施鉀肥[8]。與此同時,施肥還需考慮土壤類型的不同,黏性土壤一次性施用,保肥、保水較差的土壤可分次施用,盡可能提升肥效。
2.4 施用土壤
鉀肥應使用在缺鉀、高產的土壤上。土壤中的速效鉀越低,施鉀越能取得效益,其效果越明顯。由于砂性土壤更易缺鉀,因此砂性土壤的需鉀量要大于黏性土壤。通常情況下,低產土壤的鉀肥供應問題并不突出,產量水平越高的土壤,若不給予充足的鉀肥則更易影響產量,供鉀不足會成為限制作物高產的重要原因。因此,高產水平土壤需要注重投入鉀肥,可以適當減少秸稈還田量多或是有機肥施用量大土壤的鉀肥施用量,從而減少生產成本。要想做到優化施肥,就需要考慮到土壤類型與作物種類的不同,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5 施用作物
不同種類的農作物,其鉀素需求量與鉀素吸收能力各不相同,鉀肥施用效果也有所不同。喜鉀植物是指一些對鉀素敏感的植物,如薯類、西瓜、棉花等。從植物有機產物種類考慮,以糖類、纖維、淀粉為主的作物需要大量的鉀素,施用鉀肥能夠起到明顯的增產效果,同時還能增強植株的抗逆性,改善農作物品質。鉀肥用于喜鉀作物更能發揮其作用,但同時還需考慮土壤問題。無論何種農作物,在缺鉀問題嚴重的土壤上都難以取得理想效果。而科學管理養分,推動作物產量同肥料利用率協同發展能夠起到重要作用。
3 結語
施肥是提高糧食產量的重要舉措。我國20世紀70年代,南方作物生產中出現大面積缺乏鉀素的現象,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現如今鉀肥已得到極為普遍的運用,是一種常規施肥要素,有利于我國農作物產量平穩提升。當前,我國多數田地的土壤有效鉀含量依舊不高,農田鉀素整體處于虧缺狀態。鉀素能夠保障作物高產穩產,同時還是一種關鍵的元素,許多作物需要充分鉀素養分供應維持其品質。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農作物提質增效已成為現代農業的重點發展方向。農作物品質決定于遺傳特性,但也會受到栽培因素與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在植物體內,鉀呈現離子狀態,分布于細胞液中,有著高度滲透性、再利用性與流動性的特點。在植物的代謝過程中,鉀能夠起到提升光合作用、形成和運輸碳水化合物等多種作用,還可提升農作物抵御不良環境侵蝕的能力,從而改善農作物品質。因此,優化施肥可對農作物生長起積極影響,科學施用鉀肥可起到良好的增產效果。
參考文獻:
[1] 譚海燕,錢玲,張少敏,等.滇池流域農業種植結構及農戶施肥調查研究[J].云南農業科技,2020(03):8-10.
[2] 朱再生,儲亞萍,徐珮珺.潛山市主要農作物肥料配方制訂與推廣模式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20(05):38-41.
[3] 柴如山,徐悅,程啟鵬,等.安徽省主要作物秸稈養分資源量及還田利用潛力[J].中國農業科學,2021,54(01):95-109.
[4] 薛垠鑫,劉根紅,王曉鈺.滴灌條件下氮磷鉀肥配施對玉米株高、光合速率及產量的影響[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20,55(06):77-85.
[5] 康利允,李曉慧,高寧寧,等.鉀肥追施時期后移對甜瓜產量和品質及鉀肥利用率的影響[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20,54(06):941-948.
[6] 侯云鵬,劉志全,尹彩俠,等.長期秸稈還田下基于東北水稻高產和鉀素平衡的鉀肥用量研究[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20,26(11):2020-2031.
[7] 谷賀賀,李靜,張洋洋,等.鉀肥與我國主要作物品質關系的整合分析[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20,26(10):1749-1757.
[8] 王素萍,杜雷,洪娟,等.有機、無機鉀肥配施對生菜產量、品質及土壤狀況的影響[J].湖北農業科學,2020,59(17):49-53.
(責任編輯:劉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