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紅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角》。
教材分析:在一年級的學習中,學生積累了由實際物體抽象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活動經驗,對平面圖形有了初步的認識。《認識角》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一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熟悉的生活物品開始,讓學生經歷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從而直觀認識角。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畫角”,加深學生對角的認識。引導學生在圖形中辨認角,從多角度幫助學生加強對角的認識。
教學目標:①結合生活實際,經歷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直觀認識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以及記法和讀法,初步發展空間觀念。②通過觀察、操作等學習活動,經歷發現角、認識角、辨析角的過程,培養觀察、操作、抽象概括等能力。③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以及記法和讀法。
教學難點:通過大量的感性經驗積累,建立起角的概念。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三角板? 直尺等。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請看(課件播放動畫片:隨著音樂響起,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出來,并在場中央停下,接著圓滾出來,卻怎么也停不下,最后撞在墻上。
師:為什么圓不能停下來,而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卻能停下來?說說你的理由。(預設: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直直的邊,還有尖尖的角,而圓形沒有角)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聯系生活,探索新知
1、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角
師:(課件出示剪刀、鐘面、紅領巾等圖片)這些物品上都藏有角,你能指出每個角藏在什么地方嗎?(指名學生上前用手比劃,課件配合閃爍其中的角)。
師:現在把這幾個角都請下來,(課件動態演示,抽象出角三個角)看,這幾個圖形都是角。
2、找角
師:找一找自己的周圍,哪些物體上面有角呢?誰愿意來說一說、指一指。指名學生指角(數學書上有角,黑板上有角,門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3、摸角
師:剛才同學們說三角板上有角,老師出示三角板,請學生拿出三角板,找出三角板中的一個角,用手摸一摸(教師注意動作的引導和示范)和你的同桌說說你的發現。
4、認識角的頂點和邊
師: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發現?(指名回答,學生可能摸頂點,說尖尖的比較刺手)
師:同學們,請你們用手摸一摸這個地方,是不是有尖尖刺手的感覺?(學生集體三角板一角的頂點)
師:我們就把這個地方叫做角的頂點。(課件展示)
師:你還摸到了什么?(讓學生集體回答)
師:我們把這兩條平平的、直直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課件顯示)
師:一起來看看,圖中的這些角都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
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5、畫角、介紹角的名稱及讀寫法
(1)師:你能在紙上畫1個角嗎?
學生嘗試“自由”畫角(把三角板或數學書上的角請下來),教師指導。
(2)展示學生作品,并讓學生說說自己畫角的過程。
(3)教師在黑板上示范畫一個角,并標出它的頂點和邊。
師:下面老師來畫一個角,看看老師是怎樣畫的。
教師畫角(我們先畫一點,這是角的頂點(點出一點)再從頂點起畫一條很直的線,這是角的邊,再從頂點起往不同方向再畫另一條邊,這也是角的邊。)
師:為了把角表示出來,并且區別不同的角,在數學中規定了角的記法和讀法。比如黑板上畫了一個角,在這個角上標一條小弧線表示這里是一個角,并在它的旁邊寫上“1”,這個角就記作∠1,(板書記作:∠1)讀作角1。(板書讀作:角1)
師:請同學們給自己畫的角起個名字,然后把它記下來,讀一讀。
三、趣味練習、鞏固深化
1、練習辨角
課件出示:
有2條直邊,沒有頂點的圖(2)有兩條邊,有交點,其中一條是直的邊,有一條是彎的邊的圖(3)角的圖。
師:用你火眼金睛來看看,它們是角嗎?請用手勢表示。
圖1、圖2:誰來說說為什么不是角?“你能想出辦法使它變成一個角嗎?”生答,課件配合演示。
圖3:請指出角的邊和頂點。用課件出示不同擺放方式,追問:“這樣擺放,它還是角嗎?”在下面的每個圖形中各標出三個角。
(1)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第63頁練一練第2題。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匯報。
四、總結延伸
1、總結學習收獲。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2、欣賞角的圖形美
師:角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有,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角所帶來的奇妙和美麗吧。(課件展示:各種角組成的美麗圖案)
板書設計:認識角、邊、 頂點 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