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越
作為一個普通的初中語文教師,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也是簡單而平凡的。我和學生們之間的故事也就是關于孩子成長的故事,他們的成長也是我的成長,我也是在和他們的不斷交流中獲得新的生命力。在這個階段,我希望他們不僅僅有知識面的拓寬,知識量的增加,我們還要去保護他們成長,不能使他們在人生學習的初始階段涂抹上黑點,即使是素描,我們也要一樣燦爛。
有人說,孩子是一張張白紙,你在上面用什么顏色的畫筆來涂抹,就會開出什么樣的花朵。我不是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面對的孩子不是幼兒了,但是,相對整個的學習生涯來說,我們的初中也僅僅比開蒙前進了一點點而已。作為一名初中的語文老師,我也在用自己手中的畫筆,在孩子們的心中慢慢描繪。雖然我們的花朵色彩不會很絢爛,但是花開一樣燦爛。
時間也過得真快,一晃和這一屆新初一的孩子一起渡過了一個學期,回首這一個學期里,我的身邊也發生過許多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太多太多了,多得不計其數,大家似乎也曾遇見過。這些小故事也是我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個“小插曲”。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師規則》中所說的:“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是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事實正是這樣,堅信學生一定會成功,學生便會從教師愛中獲得一種信心和力量,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從而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我是同時給兩個班的孩子上語文課,經常遇到的情況就是,在第一個班上課的時候孩子們經常會給我靈感和啟發,讓我能夠在自己的備課基礎上升高一個層次,然后在第二個班再講的時候,會更完美。例如在講《風箏》的時候,對于學生對人物理解的時候,也許是那個弟弟的形象他們在自己的身上產生了共鳴,所以在講的時候,他們對人物的理解說出的詞語就很豐富,我在備課的時候就很簡單的總結了詞語——粗暴、嚴厲,給他們機會來談談人物特點的時候,他們就說出了很多的詞語——殘酷、嚴格、暴躁、專制等等,然后他們還從字里行間給自己找出了依據。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就會發散出不一樣的光彩。所以在后面的學習中,我經常讓他們有這樣的討論,讓他們來發揮想象,發散自己的思維,有了思維的碰撞,給我以靈感。
陶行知先生曾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愛的教育”。作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懂得,教育是愛的事業。這種愛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博大無私的愛,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愛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風更催人”。愛是一種信任,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鞭策,愛是一種激情,愛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教師應當有愛的情感、愛的行為,更要有愛的藝術。
上班以來,我一直沒有做班主任,所以和學生的交流上還是在課堂上居多。我盡量和雪上拉近距離,希望能夠和他們有心靈的交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一節語文課上,我講了一篇課文,提出一個問題,問題一落便有同學舉起手來,我叫了平時非常愿意發言的旭同學。但由于他的發言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失誤,所以其它的同學便急不可耐想替他糾正,手越舉越高,甚至站起來,走出座位,不斷的高喊:“我來!我來!”這個時候,旭同學停止了發言,用眼睛看了我一眼,從他的目光中我能看出來,他是想問問我應不應繼續說下去,由于當時其他學生異常的興奮,所以我讓他坐了下來,并讓其他的學生替他補充糾正。隨后過去了二周,在這二周的時間內,我發現旭同學一到上語文課的時候,總是低頭擺弄東西,每每提問到他的時候,他都要現看課本才能找到答案,和原來變了一個樣,由主動發言而變成了被動的思考。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針對這個問題,我課下找到了他,當我問到他上課為什么不注意聽講時,他的回答著實讓我驚訝。“不想說,說了同學們也不聽。”聽了他的心里話后,我不由的反思了一下自己,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因為老師沒有保護好學生積極向上,主動學習的自尊心,在他回答問題的時候,其他學生不注意傾聽他的發言,并一味的挑毛病,做為教師的我沒有顧及他的情緒,而是讓他灰溜溜的坐下,使他的積極性受到了挫傷,所以在以后的課堂上也不敢或者不想再發表自己的看法了。這件事情以后,我深刻的感受到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見,熱情鼓勵、積極啟發引導學生,尋找機會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激發學習的興趣,保護學習的積極性。
作為一個初中老師,面對的學生其實還是孩子,不論是知識方面,還是性格方面,他們都還很單純。我認為要做好教師這份工作,首先在學習上我們要針對不同情況,具體實施正確有效的引導教育,并適當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次,我們要從生活點滴中去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你的關愛與呵護;最后,必須發自內心的去熱愛學生,認為跟他們在一塊是一種快樂,一種享受。
讓我們的愛充滿教育心智,讓教育之愛閃耀智慧的光芒,讓每一個孩子的人生都開出燦爛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