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 何為
摘 要 大規模的新冠狀肺炎疫情徹底打亂了高校原有的教學秩序,為了貫徹落實教育部提出的“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課程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在線上教學實施過程中,合理運用線上教學平臺,積極準備教學資源,有序組織線上教學,將教學和信息化技術融合起來,保證了教學的有序進行。同時也存在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強和師生交流不及時的問題。此次線上教學對推動“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疫情 線上教學 教學模式改革 傳感器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0.031
Abstract The large-scale epidemic of new coronavirus pneumonia has completely disrupted the original teaching orde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at "classes be suspended without suspension",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course of "sensor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has changed a lot. In implementing onlin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we should make rational use of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actively prepar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organize online live teaching in an orderly manner, integrating of teach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sures the orderly progress of teaching.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of low consciousness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students and the untimely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online teach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sensor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epidemic situation; online teaching; teaching mode reform; sensor
0 引言
2020年初,由于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狀病毒疫情,所有高校均推遲了開學日期,這打亂了學校以往固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秩序。在緊張的疫情形勢下,教育部要求“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1]為貫徹落實這一政策,全國高校都展開了各式各樣的線上教學活動。“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課程組老師合理運用互聯網技術、融合各種教學資源、積極研究探索線上教學模式,這對推動本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嚴峻疫情下所必須要進行的教學模式改革。
1 疫情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
2月24日,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主持召開黨組會。會議指出,要統籌謀劃高校開學工作,原則上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大學生不返校、高校不開學。[1]學校積極響應號召要求老師制定在線教學方案,開展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創新。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大部分高校均利用慕課、網課直播等在線教學方式,這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組織方式,使得教學模式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傳統的教學組織是以班級為單位集中式授課,同一門課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學習進度是一致的。在這種模式下,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訴求難以保證,但教學秩序和普遍學生的學習效率可以得到保障。在此次新冠狀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所有高校推遲開學使得學生沒辦法返校,這也就不能夠進行傳統的集中式授課,學生都在家里,空間地理上極其分散,怎么去把空間上分散的學生組織起來并且有序的展開教學,同時又要保證教學效果和教學進度,這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2]
另一個問題是,很多老師之前對線上教學沒有了解,沒有接受過線上教學的相關培訓,也沒有使用過線上教學工具。而疫情下線上教學需要每個老師都能夠熟練運用相關的教學軟件,并且能夠在多個教學平臺之間反復切換,線上教學過程中老師還要把握好教學的節奏、做好課堂互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出反饋意見,來保證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完成和以往線下教學相當的教學課時和任務。從學生方面來考慮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很多學生對線上教學的學習方式和方法都不熟悉,也會存在多門課程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在多個教學平臺開展教學,那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需要安裝不同的教學軟件,在上不同課程時在多個軟件之間切換,這樣會給學生的學習流暢性以及學習專注性造成干擾,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疫情突然而至,在這樣一個緊急的情況下,學生和老師都沒有太多時間去慢慢適應教學方式的變化,這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律性、老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組織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疫情下“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課程線上教學實施
線上教學是融合了課堂教學和信息化技術的新型教學模式,有助于共享教學資源和提高教學水平,是未來高校教學方式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3]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只有更好的完成線上教學,才能進一步削弱疫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也能為教學改革積累一定的經驗。經過這一學期“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課程線上教學,總結了以下幾點線上教學的經驗。
2.1 課前教學準備
疫情下教學方式發生了改變,由線下實體課堂教學變為線上虛擬課堂教學,老師們要轉變認識,深刻研究并認識到傳統教學和線上教學之間所存在的差異。在課前準備方面,除了要準備好常規的教案、教學設計和教學PPT等,還要增加授課軟件、攝像頭、麥克風等直播設備的調試,同時還要學習線上直播的技能,還要較以往更多地去維護師生課程交流群,從多個方面去調動學生參與線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4]“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課程組老師在開課前做了以下幾點準備:
(1)通過課程QQ群與班級同學聯系,了解班上所有同學的學習條件,包括有無網絡,有無電腦。告知學生在電腦或手機上安裝相關的教學軟件APP,“傳感器與檢測技術”主要采用學習通和騰訊課堂,并在這兩個軟件上開設對應的班級,讓所有學生通過掃碼加入班級。
(2)本課程在學習通平臺開設了校精品在線課程,課程組老師一起將課程資源進行補充完善,包括錄制更多地授課短視頻,補充更細致的教學資料,包括錄入更多的課后練習題,發起課前討論。
(3)開課前對所有的班級分別在學習通和騰訊課堂進行試課,一方面可以使老師和學生盡快熟悉這兩個教學平臺的各種功能,同時模擬在線直播授課時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進行改進或避免。通過試課發現兩種平臺的優缺點:學習通免費提供了大量的共享資源給老師使用,可以下發學習任務、簽到、布置作業、發布討論以及學情分析。可以進行直播授課,由于網絡問題,學生端較教師端有一定的延遲,特別是用戶較多時網絡卡頓嚴重,有時甚至完全卡死。騰訊課堂操作上更適用于本課程的教學,視頻、屏幕、PPT之間切換方便,直播授課也比較流暢,學生端接收可以跟老師直播同步,有簽到、舉手提問、搶答等功能,可以生成上課視頻回放,但是沒有成績分析功能。
綜合這兩個平臺的優缺點,“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的線上授課采用課前在學習通發布任務,讓學生提前預習本節課的重點,課上采用騰訊課堂直播授課,課后采用學習通布置作業,發布討論等。這樣將兩種平臺結合起來更好的實施線上教學。
2.2 課堂授課
課堂授課采用教師教學和學生翻轉學習相結合的模式,老師將提前錄制的教學視頻以及其他資源上傳到超星學習通平臺,并設置任務點要求學生課前結合教學資源和任務點自主預習,上課時教師通過騰訊課堂直播授課,由于“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的應用性比較強,最后會留10~15分鐘時間在課堂發布有關授課內容的思考題或傳感器的應用拓展,學生對本課堂所學內容進行思考并進行線上討論,同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答疑。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及吸收。在系統的學完所有傳感器時,給學生幾例傳感器的應用實例,將學生分成對應的幾個小組,課前對相關實例進行自主查閱資料、學習,并拿出一次課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對相關實例原理進行分析講解,之后由老師和班上其他同學進行評議打分,這樣不僅調用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查閱文獻、整理資料、PPT制作和口頭表達能力,而且也使得師生之間的互動大為增強。
傳感器與檢測技術有8個課時的課內實驗內容,以往均是在實驗室完成。疫情期間學生沒返校,課程組老師一起錄制實驗內容的講解、實驗的具體操作過程,發布給學生觀摩學習。然后教學生在仿真軟件中用相關原件代替傳感器,繪制檢測調理電路。將實驗原理、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在仿真軟件中完成。在特殊的情況下,使學生即能扎實掌握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又能真切看到傳感器在實例中的應用。
2.3 課后輔導
課后環節主要有課后作業、在線答疑、考試和考核評價等構成。
課后作業由老師在學習通布置,將練習題錄入到作業中并按時發布,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作業,客觀題由于答案已經明確錄入,系統將直接判分;主觀題學生提交以后老師及時批改并給出反饋意見。
課后答疑環節可以通過QQ群和學習通進行,學生可以對課程的疑問發布提問,老師及時線上解答。在學習通討論區也會針對課程發起相關討論,學生參與討論給相應的分值,這樣即能鞏固知識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考試環節在學習通完成,在學習通試題庫錄入多份試卷,作為期中考試和期末測評,由于傳感器與檢測技術應用型比較強,一些題目是沒有固定標準答案的,所以允許學生查閱書籍進行作答,這樣每個學生的答案都會不一樣,若有雷同將取消成績。對于期中測試和期末考試都是線上考試,要求學生準備兩臺攝像裝置,一臺對準電腦屏幕,一臺對準考生個人,確保了考試的公平公正性。
2.4 綜合考核評價
對學生的考核評價分為過程記錄考核和期末測試考核兩部分,各占比50%。
過程記錄考核由課堂表現、課后作業、實驗、期中測試幾個環節綜合評價構成。學生的課堂表現包括課堂積極度、參與度來打分,占過程記錄考核比30%;課后作業在學習通完成,客觀題學習通自動給出評價,主觀題老師評閱后給出評價,占過程記錄考核比30%;實驗環節根據學生電路繪制情況、實驗仿真結果以及對實驗理解的答辯情況,綜合給出評價,占過程記錄考核比20%;期中測試環節是對半學期學習效果的一個考核,題目類型豐富,有考核基礎知識、應用、設計、計算類等題型,占過程記錄考核比20%。
期末考試是對整個學期的學習效果的一個整體考核,題目設置上和期中測試相似,但題量上要大很多,占綜合考核評價比50%。
由于學習通會自動進行學情分析,那么對平時作業和測驗環節的成績整理也就節省了時間。期中測試和期末考試成績也可以由系統導出,這樣只需要將學生的實驗成績登錄到excel表中,將占比設置好,學生的綜合成績就可以直接得出,線上教學對學生的考核評價相對之前線下要節省了很多整理成績的時間。
3 疫情下“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線上教學存在的不足
雖然疫情期間課程組對“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課程線上教學做出了很多努力、付出和改革,但在這樣一個疫情背景下,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學生缺乏自律意識,自主學習的意愿不高,在居家環境下學習沒有緊張嚴肅的學習氛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倦怠心理。學生對手機電腦的自控能力薄弱,上課時很有可能去玩游戲或者做別的事情。另一方面,線上教學中老師和學生現實中由于沒有面對面,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很難較好的實現,而情感交流又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以及學習積極性,故而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5]
4 結語
總而言之,線上教學模式是在嚴峻的疫情下而緊急展開的,雖然存有一些不足,但在保證教學有條不紊的進行方面有很大功勞。經過這次疫情期間的停課不停學,將教學與信息化技術相結合會成為未來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方向。那么在以后的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普及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也即課前給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授課視頻,要求學生在觀看視頻預習時發現疑問,課上帶著疑問對課程內容進行討論探索,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意識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教學改革一個不停探索改進的過程,需要學校、老師和學生一起共同努力。
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湘教通[2019]291號NO715):新工科背景下“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湖南工程學院2020年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信息技術的《單片機應用課程設計》的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研究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部部署教育系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工作[EB/OL].http://www.gov.cn: 8080 / xinwen /2020-01-24 / content_5471955 htlm.
[2] 劉志剛,李幸潔.我國疫情防控背景下的高校法學教學方式改革[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20(1):1-5.
[3] 李怡,李立,雷偉軍.“傳感器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27):139,159.
[4] 王壽斌.疫情背景下深化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思考[J].江蘇教育,2020(36):68-69.
[5] 劉天堯,孫家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高校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以“ 鞋靴結構設計” 課程教學為例[J].中國皮革,2020.6(49):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