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瀅
摘 要 互動式教學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終身學習能力和多種實踐能力,是適應法學教學改革的新型課堂模式。互動式教學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針對目前互動教學中存在形式單一、僵化,互動效果差等問題,可以靈活采用如模擬法庭、法律診所、課堂辯論等多種形式的互動實踐模式,同時開展分組研討式課堂教學,建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 互動式教學 模擬法庭 實踐教學模式 分組研討 授課技巧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0.040
Abstract The goal of law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legal talents with various practical abilities. Interactive teaching can real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cultivate their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Interactive teaching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such as single form, rigid, poor interaction effect, etc. we can flexibly carry out various forms of interactive practice teaching, such as simulated court, legal clinic, classroom debate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group discussion class teaching is carried out to construct the teaching mode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nd student-student interaction.
Keywords interactive teaching; simulated court;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group discussion; teaching skills
填鴨式課堂的死記硬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讓他們無法通過思考獲得有價值的知識和良好的學習體驗。①互動式教學,旨在使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平等互動和資源共享,在知識、情感、思想、精神方面有相互融合與貫通,師生處在一個教學相長、寓教于樂的課堂環境中,這是互動教學應有的教學情境。
1 互動式教學的獨特功能和重要意義
新時代法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多種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法治人才,而傳統的授課模式無法滿足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需求,甚至有可能會扼殺學生的求知欲望。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從頭至尾由教師主講,學生只需要坐在下面“聽”,有時用筆記一記,很多學生甚至連筆都懶得動了,拿手機一張張拍下老師的PPT,考試前背一背就行了。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必然是思維固化,缺乏創新精神的。當今時代的學生思想解放、富有激情,對社會現實問題有自己獨立的見解,求知、求真、求新意識強烈。面對傳統的課堂教學,他們會覺得“吃不飽”“不盡興”,一門課程學完了“沒感覺”,學生呼吁課堂教學的改革,希望有新鮮的空氣和力量注入課堂。我們作為授課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肩負著“育人”的重任,我們有義務回應學生的這種需求,開展互動式教學是改革的應有之義。
互動式教學的獨特功能和重要意義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去主動式、參與式學習。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是學習的最原始也是最強大動力,它能推動人們去積極思索,大膽探求,碰到困難也會努力去克服。相反,如果沒有學習興趣,學習目的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那他或許可以短暫地記住一些零碎的知識,但卻沒有獲得思考和學習的能力。在中學階段,我們對“好學生”的界定標準主要是看考試成績,學生靠死記硬背和大量做題基本能取得一個比較好的成績;而到了大學階段,評價“好學生”的標準應當從“學好”向“好學”轉變。“學好”是學習中被動地接受知識,而“好學”是學習中主動的探索,是對未來知識的一種學習態度。“好學”的最基本要素則是興趣和好奇心,這是我們的學生普遍缺乏的。互動式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好奇到多問、多思,從而真正實現主動式學習。二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思維、表達、實踐等綜合素質與能力。互動式教學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求,建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課堂中師生雙方的不對等地位,學生從被動的“聽眾”變成課堂學習的積極且重要的參與者。這就迫使學生課前要對所學內容做預習和準備,課上要積極地思考和大膽的表達,課下要進行歸納、總結和提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以及溝通協作、創新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高。三是有利于提高課堂管理水平,達到教學的高效率。特別是在采用大班教學的情況下,更易出現管理困難、效率低下的問題。相比較單調乏味的課堂來說,一個有活力的課堂更能激發學生參與討論、發表見解的主動性;而課堂如果過于沉悶,會壓抑學生的情感和語言表達。合理采用不同的互動教學方式,能有效改變課堂枯燥、沉悶的狀況,同時,老師通過和學生的互動交流,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實現對學生課堂表現和成績的動態追蹤,從而提高課堂管理效率,達到教學的高效。
2 互動式教學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目前在開展互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難以調動,互動效果差。經常是老師提出了問題或拿出了某個討論主題,課室里突然變得“靜悄悄”,學生對教師的提問沒有回應,抑或是只有一兩個學霸有反應(這種情況在大班教學時更易出現)。結果最后依然是教師唱獨角戲,互動教學難以展開。二是互動教學流于形式,沒有真正達到效果。②當下有很多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興起,諸如“翻轉課堂”“半分課堂”等,其改革初衷是希望能活躍課堂,實現與學生的互動,調動學生的主體積極性。但在實踐中很多“互動”卻走了樣,有的教師給學生列出若干問題,依次點名要求學生回答,認為這樣就是“互動”了,卻不管回答的質量好壞與否;有的教師甚至把整個課堂丟給了學生,讓學生來講授整堂課,到了下課時間教師就走人。這些所謂的“互動式教學”不僅沒有達到互動的效果,還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態度抱怨良多,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互動形式生硬、僵化,學生沒有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互動的形式應是多種多樣的,不能狹隘地認為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即為互動,更不能把課堂往學生那里一推了之。如果在互動模式的建構和設計安排上過于生硬,形式單調,反而會對課堂教學起反作用。第二,教師由于自身業務水平或其他原因不能很好地組織互動教學。互動教學的開展首先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進行精心的備課,并且需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來設計互動形式和內容,教師要具備較淵博的知識和較好的組織引導能力,才能真正達到互動教學效果。在實際中,有的教師因為教學內容多、時間緊,需要趕課程,搶進度,認為與其花時間讓學生來思考和討論,還不如自己一個人“滿堂灌”來得快。而有的教師則是存在“嫌麻煩”的心理,喜歡因循舊的、熟悉的上課套路,害怕創新性、挑戰性的教法改革。他們可能一本教材或一套課件數年不變,其知識儲備無法應對學生的提問。第三,教師提出的問題或給出的討論議題無法激起學生的討論興趣,學生缺乏討論動機。這是互動教學無法展開的一個主要原因,也是導致課堂出現“冷場”的一個主要因素。有的問題過于淺顯,沒有給學生深入思考的空間;有的問題與實踐脫節,沒有討論的基礎;還有的問題則與課堂知識沒有什么聯系,學生不配合,沒有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而學生的這種“沒反應”也會反過來直接打擊授課教師進行互動教學的積極性。
3 法學課堂中互動教學的方法及策略
3.1 教師和學生雙方都需要對即將講述或學習的內容有充分的準備和思考
互動式教學首先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必須做好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③教師備課不充分是降低互動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原因。教師要大量閱讀和掌握相關的案例和法條,構思和安排好課堂互動的形式和內容,精心設計出能夠引起學生積極思考的問題,同時要分析和估計學生在回答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教師應當如何應對。教師在互動式教學中的作用一是講授知識,二是指導和引導學生去進行實踐、調查、探索和創新,讓課堂活起來、動起來,讓學生的主體意識強起來。同時,教師要提前把下次課將要講授的知識主題告訴學生,要求學生大量閱讀相關案例和材料。在美國的法律課堂上,學生的課本比我國的厚很多,課本上的大部分內容是需要學生自己閱讀完成,學生的課前準備工作做得充分與否,直接關系到課堂互動的效果。
3.2 采用多種形式的互動實踐教學模式
(1)開展模擬法庭互動教學。教師根據授課的知識內容,精選社會熱點案例和典型性案例。案例的選取應當具有知識性、關聯性和科學性。學生來進行模擬法庭的操作,扮演原告、被告、法官、代理律師等不同的角色,學生根據案情自己來撰寫不同角色的訴訟請求和證據理由。授課教師對模擬法庭的全過程進行指導和點評。(2)引入法律診所式互動教學方法。法律診所也稱“診所式的法律教育”,它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④此種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獲得法律經驗、培養實務能力行之有效。法律診所教學是指模擬醫院診所的診療形式,讓法學專業學生們為前來“診所”咨詢的人們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診斷”其法律問題,開出“處方”,從而促進學生對法律理論的靈活掌握和深入理解。通常是采用課堂教學與課下問診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部分是選取真實案例,讓學生仔細分析案情,自己設計問題、開展討論、模擬角色等方式,獲得法律理論和實踐的認知,這對改變“滿堂灌”的傳統做法有重要作用。課下問診部分,主要體現為對需要提供法律幫助的人提供實實在在的法律咨詢與援助,這一部分通常是以法律援助中心的形式來進行。通過課上理論與課下實踐的相互結合,學生的法律知識和實務經驗都能得到極大的豐富和提高。(3)開展課堂辯論比賽。授課教師選取辯論議題,組織學生成立正反兩方辯論隊,給予學生充分準備時間,讓學生在課堂規定時間內陳述己方觀點,教師最后進行歸納和總結,幫助學生梳理辯論比賽中涉及的重要知識點。這種互動教學模式,更強調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能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溝通協調能力,體現互動教學中的“生生互動”。
3.3 采用分組研討式互動教學法
互動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并能將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反饋給老師,⑤采用分組研討式學習是一個好方法。教師要選擇貼近現實且較有爭議性的話題,如:法的正義價值與效率價值問題,證據采集的合法與非法問題,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抉擇問題等,這些討論議題都能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讓學生覺得有話可說,值得辯論。學生通過對問題的研討,就把環境法相關的概念和理論都學習到了,并且印象深刻。分組研討式互動教學可從以下四個步驟來開展:第一是對學生進行細化分組。分組是進行互動教學的一個有效手段。把任務分解到個人和小組,可以有效避免大班教學中“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局面。教師要熟悉自己的學生,根據學生特點和具體情況進行細化分組。第二,教師給出所要討論的重要知識點,要求學生圍繞知識點去做發言準備。這一階段是在課下完成,學生可以自己制作PPT課件,對研討內容進行細致分工與合作,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去學習。第三,課堂研討和展示。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討,每組可以派代表集中陳述觀點,每組的其他成員也都可以做補充發言。第四,小組互評和教師評議。先由小組與小組進行互評,最后由教師對各小組陳述的觀點和內容進行綜合分析,并對各小組的討論情況進行評定。在分組研討式教學法中,教師最后的歸納總結很重要,一是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消化吸收;二是對學生的互動表現情況進行評價與肯定。因此分組式研討并非是有些人認為的“放任不管”,相反,教師在平時備課的基礎上要進行更充分的準備,對每組的討論熱點要進行把握,預估學生可能出現的狀況和提出的問題。這種研討式學習能夠使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更加深入,通過不同觀點之間的碰撞與交融,使教與學雙方的主動性和探索性都被激發出來。
3.4 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注意學生反饋
教師提問是展開互動的一種常見形式,但提問的質量高低會直接影響互動效果。提問要注意這樣幾方面:一是所提問題不宜太難也不能太簡單,太難了只有一兩個學霸能回答,太簡單了學生不屑于回答,課堂同樣都會陷入僵局。二是所提問題不要太空泛,讓學生無從作答,或作答范圍太廣,脫離了教師提問的目的,無法達到教學的預期效果。三是盡量避免提那種能用“是”或“否”就簡單回答的問題,因為在學生回答了“是”或者“否”后,又把問題拋回給了教師。例如老師提問:“人類還在演化嗎”?(學生可能回答完是或否后,討論就進行不下去了)。可以對提問作一個改進:根據現在的科技發展與環境變遷,你認為人類未來的外形特征可能發生什么樣的變化?(這個問題有助于激起學生的討論興趣,并且能夠留給學生很大的討論空間。)
4 結語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學已經不單單是為了讓學生了解知識,而是將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作為全新的目標。學生在課堂上不僅是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靈活采用多種形式的互動教學方法,塑造生動、活潑的法學課堂,做到真正的寓教于樂、教學相長。
注釋
① 呂耿鑾.關于互動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高考,2020(36):64.
② 伍躍華.法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現狀及改善途徑[J].法制與經濟,2016(11):66.
③ 徐軼博.互動式教學在本科教學中的應用探析——以法學專業課堂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6(12):52.
④ 李麗.美國法學互動式教學的經驗借鑒[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16(4).
⑤ 杜慧.法學學科雙師互動教學方法的實踐與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7(1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