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斌 文勇 畢海忠 李小華 楊成衛 王奇 王濤 齊翼
根據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和四川省市場監管局工作部署,2020年四川省纖維檢驗局組織桑蠶干繭公證檢驗成都實驗室、南充實驗室和涼山實驗室對省內584批次桑蠶繭開展了質量檢測。經檢測,四川省桑蠶繭總體質量達25A3776Ⅲ,位居全國前列。
(一)總體質量狀況。2020年四川省桑蠶繭關鍵技術指標中清潔潔凈等級平均為5A,最高為6A,最低為2A;毛繭出絲率平均為36.92%,最高為44.62%,最低為15.24%;解舒絲長平均為760.63米,最高為1138.1米,最低為266.0米;萬米吊糙平均為4.2次,最優為1.7次,最差為10.2次;基本級達2級,總體質量為25A3776Ⅲ,經對比近年來質量狀況,我省桑蠶繭實現了8年連續增長。我省24.14%的桑蠶繭可繅制最高等級6A的生絲,58.90%的桑蠶繭可繅制5A及以上等級生絲。
1.2017年1月1日GB/T 9176—2016《桑蠶干繭》實施,增加了基本級指標,修改了質量的組成和標示方法。
2.由于中國纖維質量中心未公布2019年檢驗數據,故本表未列2019年數據。
(二)區域質量狀況。涼山州、宜賓市、德陽市、綿陽市質量高于全省平均質量水平。其中:涼山州質量最優,為25A3982Ⅱ;宜賓市質量提升幅度最大,由2012年的4A2941Ⅲ提升到了目前的25A3978Ⅱ。
(三)品種質量狀況。雄蠶、箐松皓月、781×7532、芳秀×百春高于全省平均質量水平;兩廣2號、錦宛凌州持平全省平均質量水平。雄蠶品種的清潔潔凈指標和毛繭出絲率指標最優,分別為95.3分和41.63%;箐松皓月品種的解舒絲長指標最優,為868.13米;781×7532品種的萬米吊糙指標最優,為3.3次。

表1 四川省桑蠶繭綜合質量狀況

表2 四川省桑蠶繭區域質量狀況

圖1 四川省桑蠶繭區域質量狀況圖

圖2 四川省桑蠶繭品種質量狀況圖
(四)繭季質量狀況。隨著我省多批次喂養技術的推廣,繭季間界線逐漸模糊,繭季間質量差異不大,晚秋繭質量最好,為25A3777Ⅱ。
(五)繭別質量狀況。共育的方格繭質量為25A3879Ⅱ,散養的草龍繭質量為44A2852Ⅲ,共育的方格繭在各指標均優于散養的草龍繭。小蠶共育具有小蠶生長發育整齊、有利于病害防治等優點,紙板方格蔟具有防止下繭形成等優點,小蠶共育技術與紙板方格蔟使用是提高桑蠶繭質量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徑。

圖3 四川省桑蠶繭繭季質量狀況圖

圖4 四川省桑蠶繭繭別質量狀況圖
(一)國家產業政策支持。商務部《繭絲綢行業“十三五”發展綱要》《關于開展規模化集約化蠶桑示范基地建設 推進繭絲綢產業提質增效的通知》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建設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推進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意見》為提升蠶桑產品質量,推動行業“質量效益型”增長,促進產業提質增效,提供了重要工作遵循和工作保障。

表3 四川省桑蠶繭品種質量狀況

表4 四川省桑蠶繭繭季質量狀況

表5 四川省桑蠶繭繭別質量狀況
(二)地方落實政策到位。四川省委省政府專門召開了全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作會議,省級職能部門積極完善推動產業發展的聯動工作機制,落實財政和農業設施用地政策,對現代農業園區進行星級評定,構建不同層級的農業園區梯次發展體系。相關縣委縣政府因地制宜將各項政策落地,打牢了桑蠶繭質量提升基礎。
(三)企業質量意識強化。企業通過土地流轉,建設現代化農業園區,實行“公司+共育戶+農戶”等經營模式,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積極使用蠶桑新品種,采用小蠶共育、大蠶共養方式,加強各環節質量控制,推進桑蠶繭質量穩步提升。
(四)部門加強監督檢查。省市場監管部門指導省纖維檢驗局開展鮮繭收購質量監督檢查,嚴查計量器具檢定情況,督促儀器評定桑蠶繭質量行為,落實優質優價,扎實開展桑蠶繭公證檢驗,維護了公平交易,指導了企業加強質量控制和優質蠶桑品種選育。
一是標準化桑園占比不高,目前優質高效的標準化桑園占比才30%;二是共育的方格繭沒有全面普及,散養的草龍繭仍占比20%左右;三是收購毛腳繭現象仍然存在,毛腳繭率平均為5.3%,最高達29.2%,毛腳繭的存在一定程度破壞了蠶繭質量;四是公證檢驗覆蓋范圍有待擴大,30個蠶桑重點縣目前只覆蓋了16個。
(一)加大園區建設力度,推進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繼續推進優質高效的標準化桑園建設,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實現專業化生產。提高小蠶共育化程度,實現共育全覆蓋,推廣使用新技術,實現大蠶省力化飼養。加快優良蠶桑品種試養和篩選,根據當地氣候水土條件,選用適應性強、質量水平高的蠶桑品種,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蠶桑品種體系。
(二)加強質量監管,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由省市場監管部門組織省內專業纖檢機構,加大蠶繭收購檢查力度,打擊收購毛腳繭、過潮繭和統繭的質量違法行為,維護市場收購秩序,做好計量儀器的檢定校準等工作。省農業部門高度重視蠶種、桑苗質量監管工作,加強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從產業源頭嚴把質量關。
(三)強化公證檢驗,促進產品質量提升。擴大桑蠶繭公證檢驗覆蓋面,探索開展生絲公證檢驗,使公證檢驗數據更全面、更準確地反映質量狀況。加強檢驗技術能力建設,提高檢驗技術水平。加強與蠶桑管理部門、協會組織、企業的溝通互動,實現檢測數據信息共享,最大程度發揮檢測數據的有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