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造芳 陳泉泉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運動防護產品日益重視。在運動時,反復頻繁的延展與擠壓或者瞬間的揮擊、拉伸動作等容易導致肌肉、韌帶、關節發生不同程度的損傷[1]。目前,最常用的措施之一是通過佩戴運動護具來預防運動傷害或保護已受傷的部位,因為它可以限制關節的活動度、降低表皮摩擦力或吸收沖擊能量,避免瞬間的不當姿勢或受力超過關節部肌肉與韌帶能承受的限度[2],從而對容易受傷的部位起到有效的保護。
針織運動護具標準的出現,為企業生產出高質量的針織運動護具產品提供了有力保障。FZ/T 74001—2013《針織運動護具》(以下簡稱舊標準)已經實施7年了,實施期間得到了普遍認可[3]。但在這7年里,人們對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針織運動護具的工藝、原材料等在不斷更新,檢測機構的檢測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舊標準已經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的需求。為了適應不斷向前推進的市場需求,標準 FZ/T 74001—2020《針織運動護具》(以下簡稱新標準)于2020年12月9日發布,2021年4月1日實施[4]。本文現采用對比的方法來分析新標準與舊標準存在的差異,以便針織運動護具生產企業和檢測機構能正確理解和執行新標準,維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新標準在舊標準規定的適用于以紡織纖維為主要原料采用針織工藝織造成型或者采用針織布料與聚氨酯泡沫材料貼合制作的針織運動護具基礎上,明確指出不適用于年齡在36個月及以下的嬰幼兒針織運動護具,這一強調說明將嬰幼兒產品區分開來,有利于生產企業和檢測機構在面對產品時合理地選用標準,也有利于提高嬰幼兒產品的質量。
新標準規定產品的使用說明按GB/T 5296.4執行,并強調兒童產品的使用說明按GB/T 5296.4和GB 31701執行。這說明相比于舊標準規定的按GB/T 5296.4和GB 18401執行,新標準對兒童產品的要求更加嚴格,因為GB 18401標注類別時只需標注產品相應的安全技術類別,而GB 31701則需要同時標注標準編號和安全技術類別,這將使得產品的考核指標發生相應的變化,如直接接觸皮膚類兒童產品因為要滿足GB 31701要求的,將增加耐濕摩擦色牢度和燃燒性能這兩項考核指標;若按GB 18401要求,兒童產品是不需要考核這兩項指標的。新標準這一強調說明,合理地保護了廣大兒童使用者的利益,也體現了國家對兒童產品的重視。
新標準與舊標準相比刪除了FZ/T 01053規范性引用文件,新增加了規范性引用文件,如表1所示。

表1 增加的規范性引用文件
新標準化學安全性能主要包括甲醛含量、pH值、異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可萃取重金屬和橡膠部件中的N-亞硝基胺項目,其中甲醛含量、pH值、異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項目可歸納為基本安全性能。
2.4.1 基本安全性能
新標準和舊標準一樣,規定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和異味按照強制性標準GB 18401—2010規定執行。但新標準特地指出了兒童產品還應符合GB 31701《紡織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的相關規定,因此企業生產的兒童產品應符合強制性標準中的相關檢測項目要求。
2.4.2 可萃取重金屬
舊標準不考核可萃取重金屬含量,但眾所周知,紡織品上殘留的重金屬會通過汗液被人體吸收,當器官中的重金屬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如鉛離子會對人體的造血系統、消化系統、腦細胞產生損害,甚至可能產生致癌突變[5-6]。新標準增加這一項目,為護具產品的生態安全提供了技術支持,有利于生產商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新標準考核的重金屬種類為鉛、鎘、砷,其限量要求如表1所示,從表1可以看出優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等級的產品判定指標相同。

表2 可萃取重金屬限量要求
2.4.3 橡膠部件中的N-亞硝基胺
新舊標準中的N-亞硝基胺項目都是僅考核產品中使用的橡筋材料。但是新標準規定,采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測試出現陽性時,應該使用液相色譜或者其他方法進行驗證以避免假陽性現象出現而對試驗結果產生影響,故對試驗結果進行驗證有利于保證結果的準確性,舊標準則未提出。
新標準的物理機械性能包括纖維含量、色牢度、洗后外觀、拉伸彈性回復率、剪切強度、剝離強度和抗疲勞性能(離合3000次后)和金屬危害物,其中金屬危害物項目新舊標準要求一樣。
2.5.1 纖維成分含量
舊標準的纖維成分含量按FZ/T 01053規定執行,新標準改成了按GB/T 29862規定。新舊標準更改的原因主要是由于FZ/T 01053已廢止。
2.5.2 色牢度項目變化
新標準規定本色及漂白產品不考核耐洗、耐汗漬、耐水、耐摩擦色牢度,且不能滿足耐摩擦色牢度試驗條件的產品不考核耐摩擦色牢度,舊標準未對這些做出說明。新標準中耐光汗復合色牢度只考核堿性,而舊標準考核酸堿性耐光汗復合色牢度。這是因為在試驗中發現,酸性光汗復合色牢度的測試結果一般要比堿性光汗復合色牢度測試結果好,在符合新標準堿性耐光汗復合色牢度指標的情況下,耐酸性光汗復合色牢度一般都是合格的。
從表3可以看出,新標準中不論是一等品還是優等品,耐光汗復合色牢度的判定指標都比舊標準指標高半級,合格品判定指標則相同。除耐光汗復合色牢度外的其他色牢度項目,新舊標準考核指標相同。

表3 新舊標準色牢度項目主要指標對比
2.5.3 洗后外觀
新標準與舊標準的洗后外觀項目都是僅考核針織布與聚氨酯泡沫貼合制作的針織運動護具,并且規定需連續洗滌5次后再看外觀變化,洗滌后的干燥方式采用平攤晾干。新標準的測試方法改成了GB/T 8629—2017,洗滌程序為4N,舊標準測試方法為GB/T 8629—2001,洗滌程序為5A。洗滌程序4N與5A表達的意思實質一樣,都指在40℃的水溫下采用正常洗滌程序洗滌。其次,新標準規定了實驗室測試時具體使用的洗滌劑種類和洗滌劑添加次數(標準洗滌劑3,添加一次洗滌劑),但舊標準未明確規定。
2.5.4 拉伸彈性回復率
新標準在舊標準規定的僅考核含橡筋、氨綸等彈性材料的產品,采用針織布與聚氨酯泡沫貼合的產品不考核的基礎上,特別強調只考核筒狀產品,這一要求縮小了試驗產品的范圍,更具科學性。因為護具按產品形式可分為筒式護具和調節式護具,因此舊標準中規定的產品是包括筒式和調節式產品的。筒式護具是指由封閉的圓筒形狀組成的護具,它主要依靠產品自身織物所含的橡筋、氨綸等彈性材料進行調節延伸,從而達到貼合人體的效果,讓關節和肌肉在運動中保持穩定,不因為劇烈運動或者大幅度動作而拉伸受傷,因此對筒式產品而言,具有良好的拉伸彈性回復率不僅能使得運動護具充分發揮它的保護作用,而且也不會影響護具使用者運動時的靈活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指標。而調節方式護具主要是依靠粘扣帶、橡筋帶、束帶等附件來調節尺寸,其平面展開圖多為不規則形狀,在很大程度上可能無法滿足拉伸彈性回復率的取樣要求,因此拉伸彈性回復率對調節式護具而言不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標。
隨著潮流的發展,護具產品日新月異,產品的橫向不一定就是產品的延伸向,新標準提出拉伸彈性回復率試驗只做產品的延伸向即一般為橫向,舊標準則規定測試橫向。新標準規定拉伸彈性回復率需在不破壞產品的條件下雙層夾持測試,而帶松緊口的產品,試驗時夾持松緊口;舊標準則未規定產品不能破壞,需雙層夾持測試等要求。新標準試驗方向,產品狀態所處狀態(破壞與否),夾持部位的規定能夠更好地接近消費者使用護具時的真實狀態,使得測試結果更貼合實際,實驗室結果更具有參考性。
從表4可以看出,拉伸彈性回復率的一等品和優等品指標,新舊標準相同;新標準合格品(88%)指標要高于舊標準(85%)。

表4 新舊標準拉伸彈性回復率項目主要指標對比
2.5.5 剪切強度、剝離強度、抗疲勞性能
從表5可以看出,新標準規定采用粘扣帶的運動護具,其粘扣帶剪切強度、剝離強度、抗疲勞性能應符合GB/T 23315標準中加強型的要求,其中抗疲勞性能測試3000次后。舊標準只規定粘扣帶剪切強度、剝離強度、抗疲勞性能應符合GB/T 23315標準,卻未指定是普通型還是加強型,抗疲勞性能也未規定具體的離合次數。 從表6可以看出,加強型粘扣帶的指標要求要明顯高于普通型,普通型的粘扣帶,不考核離合3000次后的耐疲勞性能。

表5 新舊標準剪切強度、剝離強度、抗疲勞性能要求對比

表6 GB/T 23315中剪切強度、剝離強度、抗疲勞性能要求
相比于舊標準,新標準更加明確地規范和細化了FZ/T 74001《針織運動護具》標準的適用范圍、使用說明和理化性能要求,使得新標準內容更加合理,更符合市場和消費者的要求,同時也有利于企業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檢測機構應當根據新標準內容的主要技術變化,規范檢測過程,不斷提高檢測能力,為企業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切實保障生產企業和廣大消費者的權益,為生產出高質量的針織運動護具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