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詩睿
開卷有益,閱讀生慧
據說,世界上最愛讀書的人是以色列和匈牙利人。以色列人均每年讀書64本,匈牙利雖說國土面積和人口不足中國的1%,卻擁有近兩萬家圖書館,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圖書館,而我國平均45.9萬人才擁有一座圖書館。
猶太人有個習俗,當孩子出生時,母親就會翻開一本重要的書,滴上一點蜂蜜,讓小孩去舔書上的蜂蜜,通過這一舔,讓孩子對書產生美好的第一印象:書是甜的。書里藏著的是智慧,這要比鉆石貴重得多,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故此,猶太人是世界上沒有文盲的民族,就連街上的乞丐,身邊總帶著必讀的書,更別說衣食無憂的人了。在猶太人眼里,愛好讀書不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種美德。
以色列建國時間雖短,但諾貝爾獎獲得者就有8個;匈牙利區區小國,諾貝爾獎得主有14位。這些獎項涉及物理、化學、醫學、經濟、文學、和平等領域,它們的發明也非常多,既有火柴、圓珠筆這樣的小物件,也有電話交換器、變壓器、汽化器、電視顯像管這樣的尖端產品。因愛讀書而獲得智慧和力量,靠著智慧和力量,將自己變成了讓人不得不服的“大國”。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閱讀,無關年代,無論年齡,無分日夜,無謂假期。
只要一有時間,我就去圖書館,像一只勤勞的小蜜蜂,不知疲倦地在書的百花園里采集花粉。我一天天長大,一本本書成了我形影不離的伙伴,我捧起童話故事,捧起科幻小說,捧起百科全書,捧起世界名著。在書里,我發現了一個又一個秘密:猿人是人類的祖先,動物之間也有“語言”,遠古時代人們鉆木取火。哦!世界原來這么奇妙!
在閱讀中,我遇見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智慧的老師。讀《木偶奇遇記》讓我明白人要誠實善良,不能撒謊,如果撒謊鼻子是會長長的。讀《紅樓夢》讓我為林黛玉的感人悲劇而涕淚交集,讀《水滸傳》讓我結識了那么多俠肝義膽的英雄人物,讀《草房子》使我了解了個性活潑的男孩桑桑不一樣的成長故事,讀《林清玄》讓我體會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值得品味。
書如摯友,迷茫時,給人以星光般的鼓舞;失落時,給人以清風般的慰藉。我最愿細聽它的低訴,聆聽它的低唱。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對此,我有體會,書讀得多了,或多或少會受到作者的影響。長期的閱讀給了我另外一雙眼睛,一雙發現的眼睛,一雙感受生活的眼睛。
一次山間出游,偶遇路邊的養蜂人,使我有了《闖入蜜室》的作品;一次研學旅行,輕松娛樂之余,發表游記《一次研學旅行》。我認為寫作和閱讀相輔相成,通過大量的閱讀激發我感受生活的能力,最開始我寫一兩句話或一個小故事,再逐漸提高要求,慢慢地就能寫文章。雖然不完美,但我珍惜每一次創作。我時常將我的稚氣小文投給報刊,上四年級的我就有習作發表,我心里樂開了花。我的寫作勁頭更大了,閱讀的興趣更濃了。這種社會認同感,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推動著我不斷閱讀,追求自我提升。只要我發表一篇文章,父母就獎勵我想看的書,我已經贏得過十幾套書了,比如《鄭淵潔童話系列》《楊紅櫻小說系列》《沈石溪動物小說系列》《福爾摩斯探案集》等,難怪爸爸常說我看的書比他多,對此我非常自豪。
書是泥土,我是小樹,我從中汲取養分;書是天空,我是小鳥,書給了我遨游世界的空間。我倡議:大家和我一起讀書,讓我們在書的世界里和智者對話。
指導老師? 靳艷妮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