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鄧新
當下,比特幣買賣雙方擦肩而過,互道一聲珍重。
新年伊始比特幣上演了過山車行情,花了7天左右突破4萬美元大關,轉頭一路狂泄一度跌破3萬美元,虛擬貨幣市場一度蒸發近1000億美元市值。
比特幣牛市遭遇當頭棒喝。
“春節前,所有東西都說大減價,可實際減的只有比特幣。”鄭俊洋如是說。

比特幣一度突破4.1萬美元
鄭俊洋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90后”從業者,畢業后一直在“北漂”,之前對比特幣并不感冒,直到2020年11月聽到公司區塊鏈部門傳出的消息才改變了想法。
“說是有人兩三個月賺了兩百多萬元,都湊齊首付了。”鄭俊洋心動之余才知曉比特幣牛市已至:“大家都在討論要不要去搞一點,萬一真漲到10萬美元,錯過了怎么辦?”
鄭俊洋告訴電腦報,其與女朋友商量之后決定拿出10萬元積蓄試一試。
可萬萬沒想到,比特幣行情突然急轉直下,兩天之后鄭俊洋的投資收益立即由正轉負:“不是沒有想過虧損,但這才幾天啊,難道牛市才開始就要結束了?”
其實,在“鄭俊洋們”紛紛入場、感嘆上車機會已不多之際,主導這波比特幣牛市的機構們卻在悄悄撤退。
據虛擬貨幣投資基金 CoinShares數據顯示,當下機構在比特幣總交易量的比例僅為6%,而1月初這個比例為14%,“在比特幣的價格強勁升值后,一些投資者繼續獲利退出”。
換而言之,“鄭俊洋們”似乎被割韭菜了。
好端端的,機構怎么就打起了退堂鼓,這背后或與監管加強有莫大的關系。
美國新任財政部部長珍妮特·耶倫于美國時間2021年1月21日表示:“我們必須仔細研究如何鼓勵將虛擬貨幣用于合法活動,同時減少將其用于惡性和非法活動。我打算與聯邦儲備委員會以及其他聯邦銀行和證券監管機構緊密合作,以期為這些及其他金融科技創新實施有效的監管。”
這意味著,比特幣的前景出現了微妙變化。
夾擊之下,比特幣的基本盤面臨動搖的風險,機構謹慎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機構的打法或是另外一個因素。
某私募投資部經理陳聽濤告訴鋅刻度,這波比特幣牛市由機構主導,打法與國內基金抱團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機構推高比特幣價格,投資者獲利后更多投資者慕名而來,持續的大量買入推動比特幣價格持續走高。”
不過,這個打法面臨一個挑戰,后續資金需源源不斷,一旦接不上正反饋過程就會中斷,而公開數據顯示,上周全球市場機構的虛擬貨幣產品呈現的是凈流出8500萬美元的狀態。
上述私募人士進一步表示,當機構的資金后繼乏力時,抱團就會松懈,獲利豐厚的投資者就會選擇落袋為安,一輪暴跌自然在所難免,直到尋找到一個平衡點為止,“抱團好比滾雪球,需要雪與長坡,但雪不可能無限多,坡不可能無限長,這個模式早晚會碰到瓶頸。”
此背景下,市場對比特幣的未來分歧嚴重。
一種觀點認為避險需求減弱、監管加碼、華爾街獲利豐厚,調整之后可能繼續探底,譬如Stack Funds的首席運營官Mathew Dibb就預測比特幣可能在未來幾周內跌至2.6萬美元。
據Whalemaps數據顯示,機構多在1.2萬美元~1.6萬美元建倉,依然存在較大的獲利空間,不排除機構進一步減倉的可能性。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每次比特幣牛市都伴生著深度回調,行情并非一蹴而就,調整之后繼續上漲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兩種觀點出發點不同,尚不好下結論,唯一較為明晰的是第二大虛擬貨幣以太坊價格再創歷史高點,且低點有逐步抬高的跡象,與比特幣的頹勢形成鮮明對比。
區塊鏈開發者吳方赫告訴電腦報,這波比特幣牛市漲幅超過10倍,而以太坊的漲幅不過4倍左右,明顯滯后于比特幣,而歷史上兩者在牛市的漲幅相差并不大。
吳方赫認為兩者存在輪動效應,“比特幣漲不動了,資金就買價值洼地以太坊,以太坊被推高了,反過來看比特幣又不貴了,正好交替上漲。”
這么來看,以太坊似乎迎來拐點。
盡管如此,吳方赫也坦承風險不可忽視:“落袋才能為安,現在機構把控漲跌,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收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