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40的發布,對于現在的榮耀來說算是一份很應景的“新年禮物”。
不必多說,大家也清楚V40對于榮耀的意義。它不僅是榮耀面向2021年的首款產品,更是榮耀在經歷品牌重組后的首款旗艦機型。從產品周期來推斷,至少在半年甚至是更早時間以前,V40相關產品方案就已經被確定了。所以它身上體現出來的不僅僅是產品層面的取舍,更展現的是榮耀在面對波譎云詭的外部形勢下作出的博弈和選擇。
無論從什么角度來看,這都是一款值得認真解讀的產品。
如果你對去年的30 Pro系列有印象的話,V40一定會帶給你一些似曾相識的感覺。
雖屬于不同的產品系列,但V40和之前的30 Pro系列在設計上有非常高的相似度。這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整個機身的外部結構和線條,功能按鍵和機身開孔的排列和布局,整機材料和工藝的處理和運用……甚至就連機身重量V40也和之前的30 Pro+保持了一致,都是186g。這些設計和工藝上的一致性,讓V40和同為曲面屏設計的30 Pro系列看上去有種“姊妹機”的感覺。
不過只有真正拿在手上的時候,你才會感受到V40在手感上的提升。這主要是因為兩點:一是相比之前的30 Pro系列,其機身厚度縮減了約0.8mm。二是這次V40采用了具備更大邊緣曲率的曲面屏,其邊緣曲率由之前的70度上升到80度。更大曲率屏幕,降低了凸出的金屬邊框帶來的硌手感,手機在單手握持狀態下的舒適度隨之提升了不少。
和當前行業的主流一樣,后置相機模組部分成為最能體現設計差異化的地方。榮耀V40機身背面加入了等比矩形的設計元素,看上去攝像模組向右延伸出去了一個矩形的空間。在視覺上,機身背面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視覺層次,兩種不同的紋理鍍膜工藝在觀感上的差異體現得很明顯。
拋開外觀和工藝,屏幕是這次V40在配置上提升的重點。首先是屏幕尺寸提升到了6.72 英寸,前置依然采用了雙開孔的“膠囊”設計。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屏幕硬素質的提升:比如對(8+2bit)10 億色原彩顯示的支持,最高800尼特的峰值亮度以及更好的色溫色準調校等等。這次V40還加入了4096級的屏幕亮度調節能力,在戶外強光環境下,整個手機屏幕的觀感相比之前提升了不少。
這塊屏幕的實際觀感相比之前的榮耀旗艦手機有了較為明顯的提升。從肉眼來看,這款屏幕的色溫偏暖。在色彩調節與色溫選項中更改為鮮艷模式之后,這種情況會有所改善。同時這塊屏幕還支持120Hz的高刷新率。榮耀的Magic UI在系統交互動畫上做了不少的優化工作,使用起來的時候也算是得心應手。
聯發科在2020年的旗艦處理器市場是“三劍客”配置:天璣1000L、天璣1000和天璣1000+。天璣1000+處理器是天璣1000處理器升級版,也是其中的“超大杯”產品,主要升級點表現在四個方面:支持144Hz屏幕高刷新率、搭載了5G UltraSave省電技術、采用HyperEngine 2.0游戲全場景優化、搭載APU 3.0芯片和MiraVision畫質引擎。
這里其實可以看出,天璣1000+的優勢主要集中在對于高刷屏幕的支持,功耗、游戲等場景的優化。核心配置方面相比天璣1000并沒有明顯的變化。天璣1000+搭配Cortex-A55 CPU 形成“4+4”架構,分別是 4 個最高主頻為 2.6GHz 的 Arm Cortex-A77 核心,和 4 個最高主頻為 2.0GHz 的 Arm Cortex-A55 核心。在工藝制程方面,其采用了旗艦級的7nm工藝,還支持 SA/NSA 雙模 5G 以及 5G 雙卡雙待。
和大家熟悉的驍龍865旗艦平臺相比,作為同樣面向2020年旗艦機市場的產品,天璣1000+在賬面參數上并不弱。在CPU架構上,其和驍龍865一樣采用的是A77+A55大小核架構。不同之處在于,高通采用的是“1+3+4”,而天璣1000+采用的是“4+4”架構。即便是在GPU方面,天璣1000+的Mali G77和驍龍865的Adreno 650的性能表現都是相對接近。
所以從任何方面來看,天璣1000+都是妥妥的旗艦處理器。不過作為一款2020年中推出的產品,其整體性能無論如何也不能跟2021年的一眾新平臺相比。但考慮到目前已經有大廠在2021年旗艦新品上搭載驍龍865這樣的“老平臺”的先例,天璣1000+的賬面參數在2021年雖然稱不上頂級,但也算是排在第二梯隊的水平了。




在之前的搶先體驗中,我們就對榮耀V40的跑分進行過測試,安兔兔綜合成績50萬上下,GeekBench5平臺單核779,多核2901。通過核心監測軟件可以發現,和驍龍865這樣的平臺相比,天璣1000+在應對安兔兔這樣的跑分場景的時候,大小核的頻率變化比較明顯。有些GPU測試場景下,其大核和小核甚至會掉到730MHz和500MHz這樣的低頻范圍。
相比之下,驍龍865平臺在相同的場景下就顯得積極了許多。跑分的全程所有核心都維持在最高頻率運行,這也就是兩款平臺在跑分層面存在一定性能差距的原因。
在3DMark Wild Life場景下,榮耀V40和我們參與測試的另一款驍龍865旗艦在得分上非常接近,甚至V40還略微占優。而在Sling Shot Extreme-OpenGL ES3.1場景中,天璣1000+與驍龍865之間拉開了1000分左右的差距。對比之前的安兔兔平臺的GPU測試分數來看,在3DMark這樣的圖形性能場景下,其整體得分差距反而是縮小了不少。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榮耀V40這次還帶來了全新的GPU Turbo X技術,它是之前榮耀引以為豪的“嚇人技術”——GPU Turbo的升級版本。GPU Turbo X新加入了AI模型智能感知調節。相對于GPU Turbo只降低GPU執行指令數,GPU Turbo X可以降低單個指令的執行負載。通過AI模型預知游戲中的場景和負載,再通過GPU和CPU的負載優化帶來更好的游戲性。
在日常使用過程中,面對我們對于性能要求比較嚴格的大型游戲場景,榮耀V40相較于當前頂級平臺,其在圖形性能層面有不錯的“底子”,加上GPU Turbo X技術的輔助,雖然在CPU性能方面稍弱,但在一些優化良好的游戲上應該會有不錯的表現。
實際的游戲測試中,我們選用的是三款主流的大型游戲,分別是《和平精英》《穿越火線》以及《原神》。其中《和平精英》目前榮耀V40還未解鎖90幀和120幀畫面,《穿越火線》默認最高支持120幀。
《和平精英》是當前市面上最主流的大型手游之一,其對于手機綜合性能尤其是圖形性能擁有比較高的要求。榮耀V40在開啟中等畫質,極限幀率的前提下,能夠獲得58.8幀的平均幀率。可以從幀數曲線上看到,畫面的運行非常平穩。只有一些極少數的情況下,幀數會有一些波動,但變動范圍也在50幀以上。這樣的平均幀數,基本屬于滿幀運行的范疇。
《穿越火線》是榮耀這次官方支持的120幀高幀率游戲之一,榮耀V40在應對這款老牌手游時能夠開啟最高畫質和最高幀率。實際錄得平均畫面幀率為111幀,屬于非常優秀的畫面流暢度水平。



從核心監測的情況來看,在運行《穿越火線》過程中,榮耀V40的大小核均跑出了2.6GHz和1.8GHz的最高頻率。相比之下,在應對《和平精英》時,榮耀V40的大小核就顯得沒有那么有活力。這足以證明,榮耀對《穿越火線》做了一些針對性的優化工作。而榮耀V40也為后續《和平精英》官方解鎖90Hz高幀率留出了一定的性能空間。
從實際游戲表現來看,榮耀V40的游戲性能表現還是足夠讓人滿意的。在應對當前主流的大型游戲的時候,大多數時候榮耀V40都能提供了穩定、流暢的畫質表現。同時也給后續的游戲體驗升級和優化提供了足夠的性能準備。
這樣一來,關于榮耀V40性能層面的疑慮基本可以打消。必須承認,天璣1000+并非當前最強的性能水平,但其綜合的表現依然是當前手機行業第二梯隊的水平。在大多數中低端的處理器都能夠保證手機日常使用的前提下,榮耀V40能夠滿足大部分高負載場景下的性能需求,并且能夠獲得流暢穩定的使用體驗。
在相機配置上,榮耀V40采用后置三攝的方案,5000萬像素RYYB主攝+800萬像素超廣角+200萬像素微距。顯然從配置上看,最大的亮點還是這顆擁有1/1.56英寸大底和RYYB濾鏡的主攝方案。
這顆主攝在成像表現上,和之前的榮耀旗艦機型相比有一定的相似度。尤其是在日常的一些成像環境下,能夠保持良好的色彩還原和畫面解析能力。在夜間場景下,也能夠利用自己大底的優勢,獲得相對明亮且純凈的畫面觀感。

在一些人像拍攝場景中,這顆主攝也能夠很好理解和還原人物真實的膚色和應該具備的細節。同時借助AI人像美顏算法,讓整個人像樣張表現真實、自然。整體的色彩表現上,榮耀V40依然是相對平實自然的風格,和之前榮耀旗艦機型的表現相對一致。
不過由于更換了處理器平臺,在相關的ISP、DSP支持以及算法層面,榮耀V40的確需要重新的適配和優化。我們發現在處理一些諸如大逆光這樣的極限成像環境時,榮耀V40主攝在高光部分會有一定的細節丟失,畫面寬容度表現上有一定的提升空間。這應該是由于相關HDR算法在適配和優化方面的原因,后期有望通過OTA升級獲得一定的提升。
超廣角表現上,榮耀V40的表現中規中矩。這顆超廣角鏡頭在白天室外光線環境下,其表現能夠在白平衡和色彩方面和主攝相對接近。同時在邊緣畸變控制上,也處理相對得當。雖然在一些極限環境下,邊緣畫質會有一定的損失,但從樣張的整體觀感來看,還是相當穩定且良好的畫質水平了。
榮耀V40這次搭載了66W的有線快充和50W的無線超級快充。66W的有線快充能夠在35分鐘內給手機充滿。這個快充水平在當前的智能手機行業屬于第二梯隊。成績雖然算不上頂級,但卻勝在實用。比如其電源適配器的體積相比當前的百瓦級快充方案,在便攜性方面就顯得友好了許多。

對了,多說一句:榮耀V40這次隨機附贈的配件包含清水殼、充電套裝,甚至還包括3.5mm耳機轉換頭,這應該是屬于“很不環保”的范疇了。
使用下來,很明顯可以感覺到榮耀V40是一款“求穩”的旗艦。其中緣由想必也不用過多解釋。作為新榮耀的首款旗艦產品,在現有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做到平穩過渡,為接下來的產品規劃打好基礎,做好鋪墊,可能才是當前V40身上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
榮耀V40在諸多功能體驗層面其實都體現了這種產品思維。在原有的技術方案受到限制,內外環境發生變化的基礎上,榮耀其實已經在盡可能去尋求一個用戶體驗上的“最優解”。而如果你仔細分析來看,V40其實就是在特定環境下,尋求平衡和妥協之后的最終產物。從這一點來看,能夠打磨出這么一款體驗均衡且成熟的旗艦,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
最近不斷爆出榮耀與各方合作的消息,無疑是一個好的開始。在擺脫了原本的桎梏之后,榮耀接下來的旗艦產品規劃工作已經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未來的V40 Pro系列、40系列這樣的旗艦產品應該更值得期待。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這個等待的周期應該不會太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