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國強
正常人胸腔膜內均有一定量的液體,但若液體量超過正常范圍便可發生胸腔膜積液。研究發現,胸腔膜積液多見于單側,其中以左胸較為常見。那么,誘發左胸腔積液的原因是什么呢?該怎么處理呢?下面跟隨筆者一起了解一下吧。
1左胸腔積液的病因有哪些?
各疾病的治療均需結合誘發原因提高治療針對性。正常情況下,胸腔中存在一層薄薄的液體,少量液體會保持呼吸通暢,且液體不是靜止不動的,每次呼吸均會影響液體的濾出、吸收,使機體保持平衡,一旦濾出過快會導致呼吸減慢,出現呼吸困難。
惡性腫瘤性胸腔積液:研究發現大部分胸腔積液的出現與淋巴瘤、肺癌、乳腺癌密切相關,且患者伴有呼吸困難,可通過留置胸腔引流管、治療原發性疾病等方式緩解患者臨床癥狀。
結核性胸膜炎:肺結核為誘發結核性胸腔積液的主要原因。肺結核發生后,胸膜腔結核蛋白會發生過敏反應,導致患者出現體重下降、呼吸困難、發熱、胸口疼痛等癥狀。
血胸:指胸腔積液血細胞比容>外周血細胞比容的50%。大部分血胸為外傷所致,如車禍、墜落等外傷導致血管發生破裂,此時可通過置管引流進行治療,清除體內過多積液;若胸腔積液為胸膜破裂所致,需對合兩層胸膜達到止血目的;若測量發現患者出血量≥200 ml,需進行開胸手術。
乳糜胸:胸導管破裂后乳糜液在胸腔內積聚可引起胸腔積液,外傷、縱隔腫瘤等為誘發乳糜胸主要因素,以呼吸困難為主要癥狀,患者入院后經X線胸片檢查便可發現大量胸腔積液。
類肺炎性胸腔積液:若胸腔積液患者入院后伴有白細胞升高、體重下降、胸口疼痛、咳痰等臨床癥狀,則為類肺炎性胸腔積液,此時需實施胸腔穿刺術抽液,若積液反復發作需反復進行穿刺治療。
間皮瘤:間皮瘤是發生在胸膜腔表面間皮細胞的腫瘤,此類患者多長期與石棉接觸,伴有胸痛、氣短等癥狀,經胸部CT檢查可發現胸腔積液;若胸膜腔廣泛增厚,胸廓會發生萎縮,此時可采給予藥物進行止痛,亦可通過吸氧緩解氣短等癥狀。
肝性胸腔積液:胸腔積液患者小部分伴有肝硬化、腹水,腹水從橫膈膜經小孔進入胸腔,以呼吸困難為主要癥狀。
心力衰竭:左心室心力衰竭為誘發胸腔積液的常見原因。肺間質中部分液體會從臟層胸膜滲出,遠遠超過壁層胸膜淋巴管回收量,若積液不是雙側,則胸腔積液量較多,此時建議進行胸腔穿刺治療;若患者出現發熱、胸膜疼痛等,需進行胸腔穿刺,查看是否存在漏出性積液;若經一系列治療后患者仍存在胸腔積液,需進行診斷性胸腔穿刺,明確具體致病原因。
肺栓塞繼發性胸腔積液:肺栓塞也為誘發胸腔積液重要原因,呼吸困難為典型癥狀,通過肺動脈造影、螺旋CT可進行診斷。若經抗凝治療后胸腔積液明顯增加,此時需警惕栓塞復發、胸膜感染、血胸等。
藥物過敏:患者服用某些藥物發生過敏反應后也可出現左胸腔積液,但大部分患者不自知,持續使用會導致病情加重,此時若想緩解臨床癥狀需即刻停止服藥,到醫院進行治療。
手術后遺癥:大部分左胸腔積液為胸腔疾病所致,但還有小部分為胸部手術后遺癥,若患者胸腔手術后發現呼吸困難等癥狀,需及時進行相關檢查確診,并給予積極治療,避免病情加重影響預后。
除上述情況外,若患者伴有胸腔積液時同時存在發熱、消瘦等情況,需即刻到呼吸科、風濕科就診,排除感染、炎癥、結核等;若存在雙下肢水腫,則可能伴有心功能不全,此時需進入心內科進行治療。
2左胸腔積液的預防方案
惡性胸腔積液為惡性腫瘤轉移所致,需對原發性疾病進行治療,叮囑患者戒煙、戒酒、少吃燒烤、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時合理控制鈉鹽攝入。
乳房保健:定期進行乳房保健與體檢,預防乳腺癌,避免乳腺病變影響胸腔生理結構。
感染性胸腔積液:加強肺結核預防,及時接種卡介苗,積極進行身體鍛煉、改善病室及生活環境,同時指導科學飲食,改善機體營養狀態。
飲食:指導患者多進食瘦肉、雞蛋、魚肉等高蛋白食物,補充機體能量;指導進食利尿食物,如絲瓜、黃瓜、薏仁、白蘿卜等,促進多余水分排出體外;減少高糖、高熱量食物的進食量;多進食牛奶、胡蘿卜、青蒜、空心菜等含維生素A、含維生素B1(如豆芽、豌豆、花生等)、含維生素K(如菠菜、圓白菜、菜花等)豐富的食物;指導患者嚴格限制飲水,特別是充血性心力衰竭者需合理限制水、鈉鹽的攝入,禁食含酒精飲料,避免酒精刺激胸腔,影響疾病控制效果。
情緒管理: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生活中加強自我行為、情緒管理,通過深呼吸、聽歌等緩解負性情緒,避免情緒過激加重病情。
3小結
通過以上介紹,相信朋友們對左胸腔積液發病原因有了一定的認識。為避免病情加重,需根據病情展開積極治療,同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促進疾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