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容
1什么是癲癇病?
癲癇病是一種慢性腦部疾病,是由很多種病因共同導致的臨床綜合體病癥,這種慢性疾病源于大腦神經元的突發性異常放電,可致使大腦功能出現短暫性障礙。因為神經元異常放電的位置和范圍不一樣,所以受到障礙的表現也不一樣,一般體現為運動障礙、感覺或意識障礙、精神障礙等,這類疾病的發作具有突然性、反復性和不易控制性。
癲癇的發病率與年齡變化呈現負增長趨勢。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10歲以下小孩的發病率是最高的,大概10萬人中每年有150人會患上癲癇病,而后隨著年齡整長,發病率會逐漸降低,但是到了古稀之年后,由于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加上身體各個器官功能的下降,癲癇的發病率又有所升高。臨床數據表明,男性發病率稍高于女性。目前全球有3000多萬名癲癇病人,由于地區差異,大多數都集中在發展中國家。
2癲癇的臨床癥狀
醫學上把癲癇癥狀總結為30多種,可見其綜合征的病因有多么復雜,很多病人在發病期之外的表現都很正常,和正常人沒有異樣,但是在發作期會有相應的表現,例如局部抽搐、暈厥、身體痙攣等,還有一些患者會有多汗、暈眩、肚子痛、嘔吐不止、肢體麻木或一直搓手、臉上潮紅等癥狀。
小兒癲癇的發病率更高,所以對于小兒的關注更應該多一些,患兒在患病時可能會咬破舌頭,完全沒有意識,全身肌肉僵硬,唇部發紫,還有可能全身抽搐持續十幾秒,家長在孩子發病時與之溝通是沒有反應的,但是發病結束后很快會恢復清醒,對剛才發病的經過也沒有印象。
3造成癲癇的原因有哪些?
癲癇包括特發性癲癇和繼發性癲癇。特發性癲癇病沒有明確病因,需服藥物治療;繼發性癲癇病是由各種疾病引發的,還需進一步診斷才能確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只有針對病因進行救治,才能起到好的效果。臨床總結的繼發性病因有以下幾類:
(1)出生時顱腦受到損傷,兒童期癲癇患病率會大幅增加,當然還有一些外部因素導致的腦損傷,如車禍、意外受傷、打架等也可能造成癲癇病。
(2)腦部疾病引發癲癇病,我們也聽說過小孩如果發燒不及時醫治會燒壞腦子,其實說的是發燒引起腦炎,如小孩體溫過高引起的抽搐就是癲癇病表現,還有的腦炎或腦膜炎、腦部寄生蟲等也會引發癲癇。
(3)還有一種可能是患者金屬或化學物質中毒,如鉛、一氧化碳或汞中毒。
(4)如患者有腦部腫瘤,或有中老年疾病,則發病率會明顯增加。
(5)腦部先天性發育不良,如腦畸形、腦癱、腦積水等。
4癲癇如何進行診斷?
雖然現在的醫療水平越來越高,很多疾病都有了明確的病因,人們知道后積極預防、科學控制還是很有效果的,但特發性癲癇的具體原因到現在還不明確,基本上是在孩子青春期發病,專家稱與家庭遺傳有很密切的關聯,使用抗癲癇病藥物,可以起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家里如果有老年人或小孩,要多注意他們的異常行為,如有癲癇病癥狀,即使很小也要及時送醫診斷,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診斷時,應先根據表現或家屬描述判斷是不是癲癇病發作,然后再通過檢查確定是什么類型的癲癇病。
(1)大多數患者來醫院時,都是正在病情發作期,醫生診斷的時候可觀察發病特點,詢問清楚病人的發病史及誘發因素,病史記錄包含病家族患病史、生活習慣、其他疾病、精神狀態等信息。
(2)對患者做EEG檢查,也就是腦電圖檢查,這是診斷癲癇病常用的手段之一,很多患者發病間歇階段是能夠看到EEG異常的,如尖波、慢波、棘波等。但也有一部分患者檢查中一直沒有異常,這種情況下可以給患者做TEEG-VR,醫學上常用的遙測腦電圖,還有一種腦電同步監控系統,綜合診斷病人的EEG表現。
(3)在臨床中,我們發現還有一部分患者出現假性癲癇發作,由于患者心理壓力大,情緒緊張,過于擔心自己的疾病導致心理障礙,并不是因為腦電紊亂引起腦功能異常,所以醫生在診斷時難于從癥狀上做區分,病人發作時腦電圖并沒有相應的癲性放電、一段時間的抗癲癇病治療并沒有效果是診斷假性癲癇病發作的鑒別點。
(4)為了確定病人是不是有腦損害、腦部結構異常,診斷時可做核磁共振或腦部CT檢查,腦部神經影像學已經發展的十分成熟,能夠通過檢查讓醫生區別患者是原發性還是繼發性癲癇病。
我們經常在生活中聽到有人得了“羊癲瘋”,甚至用這個詞來形容瘋瘋癲癲、行為舉止異常的人,正是由于人們對癲癇這種疾病沒有正確的認知,大多數人都對此持有歧視和冷漠的態度,生活中我們應該充分尊重并關心癲癇病患者,為他們疏解情緒,身邊如果有親人朋友患病也應鼓勵他們及時就醫,配合醫生治療,減少癲癇病發作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