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蕓
子宮肌瘤是一種婦科的常見病,是常見的女性生殖器官的良性腫瘤之一,惡性子宮肌瘤的發生率較低(僅有0.4%~0.8%,常見于老年女性)。這種疾病多發于30~50歲的女性。據有關數據統計,20%~25%育齡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子宮肌瘤,屬于一種高發病。本文主要就引起子宮肌瘤的常見因素、子宮肌瘤的癥狀進行簡單的介紹。
1引起子宮肌瘤的六種常見因素
子宮肌瘤發病于子宮壁肌層(子宮平滑肌纖維或血管平滑肌組織),呈現為質硬、表面光滑的球形或結節狀,數量、大小不等,大部分都是良性的,惡變率很低。根據肌瘤發生的部位,把子宮肌瘤分成三種類型:漿膜下肌瘤,主要位于子宮外側;肌壁間肌瘤,位于子宮肌肉層,占子宮肌瘤的70%~80%;黏膜下肌瘤,位于子宮腔內。截止到目前,子宮肌瘤的發病原因還不是很明確,但是在臨床上發現以下6種因素與子宮肌瘤的發生密切相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強對這些方面的注意,保障女性身體健康。
1.1 家族聚集性
有研究數據表明,子宮肌瘤有家族聚集性,當患者的母親、姐妹有子宮肌瘤患病史的時候,患者的子宮肌瘤患病幾率會高于普通人。這類患者平時要定期體檢,監測子宮肌瘤的發生、發展情況。
1.2 雌激素、孕激素
子宮肌瘤是一種與性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有著密切關系的良性腫瘤,屬于一種性激素依賴型腫瘤。有研究發現,雌激素有促使子宮壁的肌細胞肥大的作用,孕激素則有促進肌細胞分裂繁殖的功能。所以日常生活中雌激素攝取過多,是引起疾病發生的一個主要因素。子宮肌瘤高發的年齡段是30~50歲,是卵巢功能最強健的年齡,體內的雌激素、孕激素的分泌最為旺盛。女性絕經后,雌激素水平大幅度的下降,已發的子宮肌瘤會緩慢萎縮,甚至消失。女性在懷孕期間因為雌激素水平的升高,會導致子宮肌瘤快速生長。所以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濫服含雌激素的藥物和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尤其長期服用避孕藥的女性要注意定期體檢,因為避孕藥的主要成分是由雌激素和孕激素組成的。
1.3 不良飲食習慣
有研究表明,高脂肪類的食物會促使雌激素的大量分泌,有引發子宮肌瘤的可能。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應建立科學的飲食習慣,不吸煙、喝酒、不大量攝取高脂高糖類食物,飲食要葷素搭配,有助于身體健康。
1.4 外界刺激
當患者有不潔性生活、不注意外陰衛生、多次流產,流產后短期再孕等情況時,都會對子宮產生刺激,容易引發子宮內膜感染,導致子宮肌瘤的產生。
1.5 性生活
性生活也會對女性的健康產生影響,不和諧的性生活會引起女性內分泌混亂,激素水平失衡,容易誘發子宮肌瘤。
1.6 不良情緒
有研究表明,長期處于焦慮、抑郁狀態的女性,容易導致內分泌混亂,有誘發子宮肌瘤的可能。雖然育齡期的女性要面對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但也要學會自我調節,家人也要加強對女性的關愛。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情緒,有助于女性的身體健康。
2子宮肌瘤的癥狀
大部分患者自覺無癥狀或癥狀不明顯,是通過體檢發現的疾病。通過臨床上的觀察,子宮肌瘤患者常會有以下癥狀:
2.1 月經的異常表現
超過50%的子宮肌瘤患者會有子宮異常出血的癥狀,患者會有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月經周期縮短的癥狀,部分患者會有非經期的不規則出血的癥狀。長期的不規則出血和月經量過多,會導致患者出現乏力、心悸等繼發性貧血癥狀。
2.2 分泌物的異常表現
因為子宮肌瘤的影響,患者會出現白帶異常增多的癥狀,當發生肌瘤感染、潰瘍和壞死等情況時,會表現為血性、膿性白帶,并伴有白帶異味的癥狀。
2.3 壓迫癥狀
當子宮肌瘤的位置特殊(位于子宮底部)、或不斷生長導致子宮的體積過大(超過3個月妊娠子宮大小)時,可以在患者的腹部觸及到可活動、無壓痛的實性包塊,膀胱充盈的情況下更為明顯。部分體積過大的子宮肌瘤會對周圍的器官造成壓迫,當肌瘤對膀胱產生壓迫時會令患者有尿頻、尿急、尿不暢和尿潴留等癥狀。當子宮肌瘤對輸尿管產生壓迫時,嚴重者會引起患者腎積水。當子宮肌瘤對直腸產生壓迫時,會導致患者出現大便不暢、便秘等癥狀。當子宮肌瘤壓迫盆腔血管及淋巴時,會導致患者出現下肢水腫的癥狀。
2.4 下腹的不適和疼痛
子宮肌瘤的患者會有腰背酸痛、下腹墜脹等不適癥狀,經期癥狀加重,極少部分子宮肌瘤會從陰道脫出患者體外。當連接子宮肌瘤與子宮的締發生扭轉時,患者會發生急性腹痛的癥狀。
2.5 易流產和不孕癥
部分子宮肌瘤因生長位置特殊、數量過多或者體積過大等原因,會導致患者發生流產和不孕的癥狀。有研究數據表明,子宮肌瘤患者的流產率是普通人群的4倍,25%~35%的子宮肌瘤患者會伴有不孕的癥狀。當患者的子宮肌瘤為黏膜下時,子宮肌瘤會向子宮內不斷的擴張生長,易導致子宮受到刺激而發生痙攣,引起患者流產。體積過大的子宮肌瘤可能導致子宮變形影響孕囊著床、輸卵管入口被阻妨礙精子進入輸卵管,引發患者發生不孕情況。
綜上所述,子宮肌瘤是一種自覺性癥狀較低的常見婦科疾病,但是嚴重者會對女性的身體健康造成重大的影響。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應加強對身體的觀察,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是育齡女性更應該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防范疾病于未然。